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05黄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低氧血症舒适度

黄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010)

0 引言

低氧血症属于具备较高发生率的临床并发症,是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形式之一,在低氧血症发生过程中,患者的氧分压指标和血氧饱和度指标通常处在较低水平,在未能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条件下,极易发生因病死亡结果[1]。吸氧治疗是现阶段针对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展开治疗的基本方法,其常见实施方式包含面罩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吸氧,以及经鼻高流量吸氧等。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方法是最近几年研制形成并且投入临床运用的新方法,其在针对小儿患者开展的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较多,借由对呼吸湿化治疗仪设备的使用,能将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气体加热湿化处理到满足患者需求的状态,凭借温湿化处理功能、高氧流量支持,以及供氧浓度控制精确水平高等特点,能够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发挥良好作用[2]。文章以我院收治的部分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为分析对象,为其实施了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参照组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介于44-79岁,平均(62.37±21.44)岁,体质指数介于18-24,平均(22.61±2.52)。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介于43-81岁,平均(62.34±21.42)岁,体质指数介于18-23,平均(22.59±2.51)。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体质指数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为参照组行面罩吸氧治疗,要将氧流量参数设置在8.00-10.00 L/min之间,遵照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动态调整参数,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始终处于88.00%-95.00%之间,并将患者每日接受吸氧治疗过程的持续时间严格控制在16.00 h以上。针对研究组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尺寸适宜的鼻塞,将治疗过程中的流量参数设置在40.00-60.00 L/min之间,将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设置在50.00%-60.00%之间,要参照患者的机体耐受能力将湿化治疗仪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参数设置为34.00℃,或者是37.00℃,且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定时为患者使用具备化痰作用的雾化吸入药物,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相关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处在通畅状态。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气管插管实施率、RICU监护持续时间、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循环氧合指标(RR指标、HR指标、PaO2指标,以及PaCO2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判定组间数据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气管插管实施率比较。研究组的气管插管实施率6.00%(6/100)低于参照组17.00%(17/100),组间有差异(卡方=5.945,P<0.05)。

2.2 两组的RICU监护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比较。研究组的RICU监护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2.3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循环氧合指标比较。治疗前,研究组的RR指标、HR指标、PaO2指标,以及PaCO2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RR指标、HR指标、以及PaCO2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的PaO2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2。

表1 两组的RICU监护持较续(时间±以s)及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比

表2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循环氧合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循环氧合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RR指标(次/min) HR指标(次/min) PaO2指标(mmHg) PaCO2指标(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35.52±2.84 18.95±7.35 89.81±9.12 78.81±12.03 74.14±9.85 140.25±18.71 44.34±7.47 37.25±7.75参照组 100 35.58±3.13 24.63±8.50 89.62±8.57 88.37±16.50 74.02±10.11 86.24±20.37 44.77±8.95 44.02±10.34 t - 0.142 5.055 0.152 4.682 0.085 19.527 0.369 5.23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低氧血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病理表现状态之一,本身可以经由多种疾病而引致发生,形如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在患者并发低氧血症条件下,尽早选择适当方法为患者开展吸氧治疗,能确保患者在临床中顺利获取良好预后效果[3-4]。

气管插管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有创性治疗操作技术方法,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尽管能够改善优化患者的循环氧合生理状态,但是却能显著提升患者感受的生理痛苦强度,且对镇静类药物制剂和镇痛类药物制剂的运用,还能显著延长患者接受机械治疗干预过程的持续时间,提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可能性。当前发展阶段,呼吸内科临床中常用的各类氧疗技术装置均存在一定缺陷,在患者实际吸入的氧气物质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维持一致条件下,通常会诱导患者在接受氧气治疗干预过程中遭受到鲜明的不舒适感,具备患者生理耐受程度差、患者舒适程度差,以及患者体验状态差等基本特点。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系统是近年间新近研制形成的无创性呼吸辅助治疗技术装置,其通过将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气体加热加湿处理到能够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状态,能够为患者呼吸系统基本功能的顺利恢复提供支持条件[5-6]。

从基本的技术组成结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系统通常经由高流量输出技术装置,加温加湿技术系统,以及鼻塞技术系统等部分共同构成,其能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将气体加温处理和加湿处理到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的状态,继而在气体流速较高条件下针对患者的气道组织结构施加一定强度的正压作用,在不对患者的自主呼吸过程施加干预作用条件下,促进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缓解,支持患者的肺脏器官得到充分复张。有临床医学调查研究文献显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系统在改善优化患者氧合生理机制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低流量氧疗技术设备。也有临床调查研究文献揭示,开展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能有控制降低患者发生鼻部损伤事件的可能性。

本项调查过程中获取的结果显示,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能促进患者呼吸系统循环功能逐渐恢复,生理舒适度逐渐提升,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和普及应用。

4 结论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与为其实施面罩吸氧治疗相对比,能促进患者的循环氧合功能有效缓解,缩减RICU监护持续时间,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宜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低氧血症舒适度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