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专业慕课社会开放问题与对策
——以蔬菜栽培学为例

2021-01-05缪旻珉张治平陈学好李良俊

关键词:在校学生蔬菜栽培农林

缪旻珉,张治平,陈学好,李良俊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一、背景

慕课(MOOC)自2008年被提出以来一直以强劲的态势迅猛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800所高校约10 000万门课程在线开放,每年约有8 100万以上学生参与。[1]教育部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形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认定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0门以上,表明在线开放课程正在逐步融入我国主流、常态的高等教育体系。[2]2019-2021年,教育部计划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拟建设10 000门左右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 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3]

选课人数的多少是衡量MOOC开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目前国内外各大MOOC平台开展搜索,我们发现运行较为成功、选课人数较多的MOOC多为受众面广的基础通识课程,如文学、艺术、数学、英语、计算机语言、历史等,或社会大众感兴趣的热门课程,如经济、教育、美食、服饰、化妆、茶道等,自然科学专业课程占比相对较少。和理工科专业课程相比,农林园艺类专业课程在各MOOC平台的开设课程数更少,如在中国MOOC平台的开课数就不足100门。[4]除插花艺术、园林鉴赏等少数热门课程外,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农科课程每门课选课人数最多只能维持在数百人水平,精心制作的教学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农林类MOOC的选课人数,提高这类课程的社会科普功能,已成为摆在广大涉农院校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安吉共识》强调,新农科建设要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的新路,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新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和“高地”。[5]切实扩大农林本科专业MOOC的辐射范围,使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也是我国积极开展新农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蔬菜栽培学是讲授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主要探讨实现蔬菜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及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蔬菜是全国人均消耗量最大的副食品,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6]蔬菜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最大,产供销从业人员最多。[7]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稳定在3亿亩以上,年产量在7亿吨以上,年销售量达到世界总量的50%,从业人员2亿人以上。[8]产业的发展态势决定了社会上有为数众多的从业者对蔬菜栽培的知识内容感兴趣,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专业能力;同时,因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蔬菜品质要求的提升,家庭菜园、阳台蔬菜目前正在城乡居民中逐步兴起,这些蔬菜栽培的业余爱好者也是蔬菜栽培学课程的潜在受众。因此,只要内容丰富得当、形式灵活有趣,蔬菜栽培学就可能建成选课人数众多的热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

扬州大学蔬菜栽培学课程自2016年学校立项建设后,开始启动相关微视频拍摄工作,目前已拍摄的微视频基本覆盖了主要章节的知识点。除微视频外,本课程各章节均已配备单元导学、在线测试、线上作业、在线讨论等配套教学资源,并且建立了基于上述各种教学活动的形成性成绩评价体系。2017-2018年本课程已在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并运行两年。其间,本专业承接了一些蔬菜生产相关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业务,其主要培训对象即为上述社会蔬菜从业人员(多由各地农业部门组织委托)和家庭蔬菜栽培的业余爱好者(多由社区组织委托)。为了让本来针对本校学生建设的在线课程应用于社会教育,同时增加在校学生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渠道,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社会学员对蔬菜栽培学MOOC资源的需求调查

2017年,出于培训需要,我们将针对本校学生建设的蔬菜栽培学在线课程在未经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直接对上述社会学员开放,采取与本科生类似的学习和评价方法,学习结束后统计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并对所提供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进一步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反馈信息,我们发现,与本校学生相比,社会学员对教学资源的需要有如下几点不同:

一是对园艺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是蔬菜栽培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栽培技术手段,归根到底都是由某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为此,在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学时较长,讲解较为深入,其中包括部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内容。然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比例的社会学员认为在该课程中对每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讲解时间过长、内容过多,特别是相关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知识点,对生产实践直接指导意义较小,建议简化甚至删除部分内容(图1a)。

二是在针对本校学生的原有教学资源中,由于蔬菜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老师讲解时对各种蔬菜的品种只介绍主要类型,除少数经典品种外一般不会涉及具体的品种名称。针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市场上的肥料农药厂家众多,产品更新速度较快,一般也只讲解施用策略和肥料农药的主要类型,不涉及具体种类,更不可能介绍具体的商家、价格和购买途径。但通过对社会学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社会蔬菜从业人员普遍觉得这一部分的讲解不够详细,不少人要求教学资源中应加入具体的品种、肥料和农药种类等相关内容。而家庭蔬菜栽培的业余爱好者由于对农资市场行情不了解,更要求我们在讲解过程中直接给出种子、肥料和农药的具体厂家、价格和购买途径(图1b)。

三是在现有本科MOOC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制作微视频,还是学生学习微视频,彼此都已经习惯于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除嫁接等少数关键技术外,一般不提供田间实际操作视频。社会教育学员对视频内容的需要与学生有显著不同,他们在学习老师课堂讲授视频之余,还要求我们提供更多的田间实际操作的视频。

四是蔬菜生产相关法规和政策,如违禁农药清单、国家关于“大棚房”清理的相关规定等,由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现阶段的相关法规在学生毕业之后通常会被新的法规取代,所以在传统本科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只作简要介绍,而不进行详细讲解。但这些法规和政策,显然对社会蔬菜从业人员非常重要,不少学员要求我们在教学资源中增加相关内容。

三、现有教学资源的分类、调整、补充和模块化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现有针对本校学生收集制作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分类、调整和补充,并在2018年实施。第一类:可以被学生和社会学员共用的资源。主要包括绪论,关于这类蔬菜的概述(栽培历史和现状、营养价值等),各类蔬菜的品种类型、茬口安排和简要栽培技术。第二类:修改后可应用于社会学员的资源。主要指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在现有视频的基础上保留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关系密切的内容,删除纯植物学或植物生理学内容。第三类:原来没有,应社会学员要求需要补充的资源。主要包括品种、肥料、农药的具体信息以及部分田间实际操作视频。将上述三类资源模块化,分别适用于三类不同的学生群体,如图2所示。

四、教学资源重组后的应用效果

1.重组前后社会学员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对比。为了比较研究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源前后的效果,我们调查了2017年(调整前)和2018年(调整后)MOOC教学中社会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对课程的满意度。2017年共有社会学员178人,其中社会蔬菜从业人员126人,业余蔬菜栽培爱好者52人;2018年共有社会学员184人,其中社会蔬菜从业人员134人,业余蔬菜栽培爱好者50人(图3)。由图3可知,根据社会学员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源并进行模块化设计后,无论是社会蔬菜从业人员还是蔬菜栽培业余爱好者,MOOC学习成绩和对课程的满意度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表明资源重组和模块化设计顺应了大多数社会教育学员的要求,改进学习的效果非常显著。

2.社会学员在线讨论对本科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社会学员参加课程中每个单元的在线讨论后,他们的发帖和回帖内容,为在校本科生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蔬菜生产行情与动态的窗户,这是本研究获得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其中,不同地区的社会蔬菜从业人员经常在讨论区发布关于品种选择、播种、定植、收获、市场行情等信息,以及各地各类蔬菜的病虫害信息并及时上传田间病虫图片,这些信息与传统教学中老师提供的信息相比,信息量更大,图片更契合生产实际,即时性也更好。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每个学年我们也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2-3次蔬菜基地参观学习,但参与课程的社会学员来自江苏省各地,地域范围涵盖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主要蔬菜生产市县,因此在校学生在讨论区获得的资料与传统教学相比更为丰富。同时,那些家庭蔬菜栽培业余爱好者的发帖内容也能让在校学生更多更及时地了解蔬菜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为这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指明方向。学生的收获和进步,可以从图3的相关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

图4统计了三类学员教学资源调整前后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的发帖数和回帖数。除去无效帖,发帖数和回帖数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热情的可信指标[9]。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类社会学员在教学资源重组后发帖数和回帖数均显著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课程满意度和参与度的提升。然而,三类学员中上述两项指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在校学生这一学员群体,其中发帖数上升了293.8%,回帖数上升了228.8%。这充分说明社会学员讨论区活跃度的提升带动了在校学生讨论区活跃度的提升,反之亦然。

五、结语

蔬菜栽培学MOOC的社会化拓展工作以及不同类型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探索已近3年。在此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如何向社会开放农林类专业慕课、如何利用在校学生与社会学员之间合理互动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些经验,形成了包括需求调查、问题分析、资源重组、分类教学、学生互动在内的一套教学重构体系,可望为其他农林专业MOOC的社会开放尝试提供借鉴。

第一,在MOOC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类别学员对教学资源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调查、分类建设、适当调整,并进行模块化设计。其中在校学生更重视基础理论学习,社会学员则更倾向于获得实践知识;在校学生更习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社会学员对现场操作视频的需求更高。不同类别的社会学员可能也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应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不同调查表格。当然,模块设计不可太细,模块太多,教学过程会高度复杂化,教学工作量也会大幅增加,应做好“分”与“合”之间的合理平衡。

第二,对园艺专业学生而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会成为园艺产业的管理者或从业者,或者成为园艺栽培业余爱好者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与社会学员之间的互动会让他们受益良多,可以提前了解社会需求和我国蔬菜产业的现状。而对社会学员而言,既可以通过与其他类型社会学员的交流迅速了解产业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在校学生的互动,掌握本科生的专业能力现状和思想动态。这些本科生将是社会学员所在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主要来源,因此,上述互动也可为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新引进人员管理方法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由此可知,虽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在校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但在MOOC背景下,由于学员的来源、经历和背景具有了多样性,可在MOOC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教学对象之间的彼此互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升所有教学对象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从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MOOC教学可以开发的独特优势。

第三,在复合教学过程中,MOOC教师团队也可以通过讨论区,从各类学员那里获取大量信息,尤其可以从社会学员处了解相关产业最新动态。这有助于MOOC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丰富今后的教学资源。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经数年积累,将会产生非常可观的教学效应,显著提高相应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创新度。

第四,农林类专业MOOC应高度重视包括社会产业从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在内的潜在社会学员。这类专业慕课可通过调整和重组课程资源,主动适应社会学员的学习需求,吸引社会学员参加在线学习,以提高农林类专业MOOC学生人数,增强农林MOOC的社会服务和科普功能,减少优质教学资源浪费,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农林专业MOOC可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开放,显著扩大选课人数,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在校学生、社会学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三者共同提升的“三赢”局面,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蔬菜栽培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
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培养对策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深圳农林渔业局原局长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