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游戏的幼儿园体验式音乐教育探析

2021-01-03庞煜铭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自主游戏

庞煜铭

摘  要:自主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对教师提供的环境和材料进行直接认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与已有经验发生碰撞,与同伴、教师相互激发,以游戏的方式提升探索和创造能力,获取更多学习经验。幼儿园音乐教育应创设情境从幼儿的感受体验出发,驱动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本文以“自然之声”户外音乐体验区为例,通过阐述如何创设音乐自主游戏体验区,以及幼儿在此区域获得的学习经验,来探索自主游戏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幼儿园体验式音乐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自主游戏;体验式音乐教育;户外音乐体验区

引言

《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幼儿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创造的能力。根据《指南》《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要求,我园创设了一个以“自然之声”为主题的户外音乐体验区,希望孩子们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感知体验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的声音,感受和发掘声音的魅力,表现和创造声音的艺术,在愉快的艺术体验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一、户外音乐体验区的场景布置及区块划分

整个区域以森林系的绿色和原木色为基调,再辅以孩子们喜欢的彩色作为点缀,风格和谐统一,又充满童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丛林之中,体验自然之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将音乐体验区设置在户外,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更加亲近自然,另一方面是由于户外空间较为开放,便于声音及时扩散,可避免与其他静区互相干扰。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需求及游戏层次的递进,我们将户外音乐体验区划分为感知想象体验区、节奏探索体验区及创造表现体验区三个区块。

二、户外音乐体验区的材料投放及使用

区域中既有生活中常见物、自然物的低结构材料,又搭配了适合舞台表演的高结构材料,可满足音乐游戏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和可操作性。

(一)感知想象体验区

该区域提供了各种材质的物品供幼儿探索,其中自然类物品包括了水、沙,大小不一的豆类颗粒物,及各种干、湿树叶;塑料类物品有塑料纸、PVC管、及各种形状的塑料桶罐;石材类物品有碎石子和鹅卵石;玻璃类物品有红酒杯和高筒玻璃杯,玻璃类材料应放在低处或固定在架子上,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金属类物品有各种大小尺寸的盒罐;木制类物品有搓衣板、树枝、木槌、木梳、木板和木棍;纸制类物品有打印纸、玻璃纸、硬纸皮及多种尺寸大小的纸盒。在这一区域,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敲击、拍打、揉捏、摇晃、洒落、刮、吹、踩等多种方式使材料发出声响。引导幼儿细心聆听,感受每一种声音的特点,丰富幼儿的听觉感受。为艺术创作做前期的经验累积。

(二)节奏探索体验区

该区域投放了动物节奏卡,布置了一面打击节奏墙。动物节奏卡来源于幼儿熟悉的动物叫声,易于接受和掌握,当把叫声模仿出来时,节奏也就出来了:一只小猫卡代表四分音符,读法是“喵”;两只小狗卡代表两个八分音符,读法是“旺旺”;四只小鸡卡代表四个十六分音符,读法是“叽叽叽叽”;一只小羊加波浪线卡代表二分音符,读法是“咩—”。幼儿可根据自身水平组合节奏卡,拼成节奏短句。

打击节奏墙上悬挂着能敲出各种声响的物品,如奶粉罐、塑料盒、不锈钢盆、八音琴等,不同材质的材料与感知想象体验区相呼应,丰富了声音的层次,幼儿拼凑的节奏短句,可以在这里得到体现。当幼儿对节奏型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选用任何区块里的材料、任何一种声音来表现节奏。凡是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只要结合一定规律的节奏,都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器”。

(三)创造表现体验区

此区块选用区域中较为空旷的场地设置小舞台,并投放一些自制乐器,如由装水玻璃瓶和不同长短竹片制成的可以敲出音高旋律的“编钟”“竹片琴”;由不锈钢管和金属盒制成的“架子鼓”;由水桶制成的“非洲鼓”以及由大号储物桶制成的“低音鼓”等。幼兒在探索体验了声音特点和节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小乐队,在小舞台进行创编、彩排和公演。

在小舞台的一侧设置后台,提供服装、道具和小型音乐播放器。投放的音乐和幼儿平时的音乐活动紧密相连,可通过收集各班音乐活动中幼儿熟悉的音乐进行整合成为曲单,供幼儿游戏时自主选择。还可提供纸笔颜料等辅助材料供幼儿设计制作节目单。舞台对面放置长凳可作为休息区,也可作为观众席。

三、户外音乐体验区的音乐教育价值体现

在感知想象体验区,幼儿能够用心感受每一种声音,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联想,他们用手拨动水的时候告诉我这是河流的声音,用木棍敲击木板的时候告诉我这是敲门的声音,我提示幼儿这些拟音将能用作舞台、戏剧的配音,于是幼儿在表演音乐剧的时候尝试使用这些材料配上小河、敲门、打雷等音效,为表演增添了更多声音情境。在节奏探索体验区,幼儿能够通过动物节奏卡认识节奏,从而对声音进行重组,将无规律的声音转化为有规律的节奏。在创造表现体验区,幼儿能进行合作,将之前所获得的经验用于音乐创作和表现中,通过舞台进行展示。

加入联想后,声音成为了戏剧音效,加入节奏后,声音成为了打击乐,加入音高后,声音成为了旋律。“自然之声”户外音乐体验区不仅让幼儿发现和欣赏声音之美,还让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体验音乐艺术创作的过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打造音乐体验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自主游戏环境和条件,使幼儿在愉快的艺术体验中获得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音乐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平. 幼儿的自主游戏[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15,17,18,25-29.

[2]赵奇. 基于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075)

猜你喜欢

自主游戏
放手吧,让孩子去创造——让低结构材料促进大班幼儿自主游戏
当下幼儿教育中的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融合五大领域的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研究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混龄环境下通过自主游戏树立幼儿自信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
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