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方法

2021-01-03李会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渗透德育

李会

摘  要:为了探究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方法,本文以花城版教材为例,分析音乐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发现:音乐情感教学、兴趣激发、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音乐获得感,强化学生美学和情感思维,促进音乐非遗成果转化。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互动教学、情感体验,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加强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方法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意识理念,在无形中让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学艺术,传承非遗文化,通过音乐教化,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创新工作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多措并举,进行有效德育渗透,强化学生情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

一、兴趣引导,使音乐变得易解易学,提升学生“乐”的享受

根据我多年音乐和教学研究经验,发现当前音乐德育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意识和理念的教学困境。即:德育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不匹配,学生的心理成长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步伐,因此音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也自然不能达成。这就为今后初中音乐德育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教师应该立足学生个性与共性,结合音乐娱乐性和教化性,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亲近的欲望和幸福感,倾心于多种风格的音乐教学,利用兴趣引导,才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育价值。比如在第二单元(花城版)《快乐的啰嗦》这一内容时,主要授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且分辨乐曲的段落,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彝族音乐的兴趣度不高,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方式,利用“导言+初听+复听+分段听”的方式,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其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设疑,让学生们思考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介绍彝族民间舞曲音乐的由来和转变,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将关于彝族民族文化的视频(祭龙节+山歌、情歌+打拽舞、烟盒舞等)播放出来,丰富学生的感官,促进音乐非遗文化传承。之后引出《快乐的啰嗦》这一乐曲,并引导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自体会乐段中不同的音区,创新授课方式,利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教学,帮助其体会多民族音乐,提升其音乐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德育为先,树立学生爱国情感,赋予其“情”的感受

情感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情”的感受,比如在第一单元《东方明珠》教学中,创建师生互动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香港相关历史知识,以“依恋祖国、渴盼回归”为核心内涵,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听、唱过程中,激发其愛国情感,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正式授课中,教师立足《东方之珠》歌词,以教材为基础,在第一部分复乐段结构中,音乐旋律基本相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地理位置,并拟人化地描写出迷人的夜色,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较平稳,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尤其是第二乐句,出现连续的同音重复,从亲切、温柔的呼唤,转变为深情延续,之后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询问学生认为哪一部分最好听,哪一部分最感人,是否可以将本句唱出来,之后学生分别试唱“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高潮部分)、“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画龙点睛部分),通过互动和情感教学,让学生们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情感。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大家合唱,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深入意识到我们的祖国历经沧桑,民族的昌盛来之不易,使其体会多元的社会情态,从而树立民族自信,提升爱国情感。

三、拓宽视野,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其“美”的感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改革之后的音乐教学,对于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技能和审美,通过审美素养的教学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德育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赋予学生音乐旋律的意境美、内涵美,还要给予其音乐精神内涵,将德育的传承作为非遗文化,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节律之美,体悟歌曲的节奏情绪变化,感悟节拍及音调的完全自由释放,从情感、思想、情景上去形成审美观。但是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欠缺,因此情感态度带入能力不够,教师应该通过多元教学手段,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拓宽视野,才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拖塞里小夜曲》学习中,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展示美到极致的世界名曲,从不正规的三段式中体会树枝头欢快的鸣叫,通过如泣如诉的主旋律,刻画出过去的爱情已经成为幻影的客观事实,在男女混合吟唱中体会音程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托赛里小夜曲》,多次重复几个固定乐句,不但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觉得饶有韵味,是一种回环的美,同时也是和谐之美,使得学生受到音乐的洗礼,提升其感悟能力和审美体验,让他们对音乐品质、内涵进行相对独立的判断和思考,领悟音乐的精神内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音乐课程的思想内涵,从情感等多种因素方面进行渗透,利用音乐鉴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必要时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其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注重歌曲中情感表达,平衡技能与其他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音乐作为思维者的“声音”,最终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本文系郴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非遗传承郴阳花灯小调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JKGL2020065)】

参考文献:

[1]张文君, 张文婷. 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策略的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6):143-143.

[2]林丹, 王静, 白秋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内容,特点与走向[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000(002):7-7.

(作者单位:郴州市第五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