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成课程
2021-01-03董敏霞
摘要:所谓生成课程指的并非幼儿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僵化性和死板性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不是完全由幼儿自行学习和发展。更多的是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趣味性的内容,并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为幼儿带来更多的积极性引导及教育,提升其生活化、感知能力、情感素养与综合探究水平。接下来,笔者将自五个方面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探索。
关键词:农村幼儿;生成课程;以生为本;策略探究
一、 引言
通常情况下,生成课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培养性、引导性,是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课堂表现和学习需求,做出适当的课堂教学内容与结构调整,基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需要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农村幼儿教师应当有效开展生成课程,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下面笔者将自自身的实际教育体会入手,对以上问题开展详细探究,希望能够为各位教育工作者带来有效的帮助。
二、 立足实际,发于偶然,基于生成课程,逐步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性和感知性
农村幼儿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实际学习与发展过程,形成一个动态性的幼儿交流及互动课堂,研发幼儿对周边的事物和事件,以及自身进行更加准确深刻和多样化的认知及探索。这样有助于打开幼儿园的学习思路,为其提供更加趣味化的学习环境,契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的进步。例如,对幼儿而言,其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人和事等均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有效地融入幼儿中去,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比如,一次我们幼儿园组织幼儿师生一起打扫院子,在一阵清扫过后,将月落的灰尘堆成了一个小土堆。孩子们对土情有独钟,看到土堆瞬间就乐开了花。我的班上有个小女孩,自班级内舀了一瓢水,将水洒到了小土堆上,和旁边的几个孩子围坐一团一起玩土堆,霎时间欢声笑语一片。见此,我突发奇想,生成了一堂由玩泥土来引导幼儿释放天性学习知识的课堂。因而,我组织幼儿开展了“好玩的泥巴”这项生成课程。首先,让幼儿找一些干土和泥巴,鼓励他们在寻找泥土的过程中去用手触摸来感知泥土和泥巴的特征。孩子们喜爱玩泥土,因此被瞬间调动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迅速地找到了泥土和泥巴,还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总结了泥土和泥巴的如下特征:“松松的、软软的”“干土细细的”“手一拍就跑开了”“踩一脚钻到鞋子里了”等。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对泥土这一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自主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幼儿说一说泥巴是怎样合成的,并请他们初步尝试一下用手触摸及压一压泥土所获得的感受,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泥土的特征。不少幼儿而在进行了实际的触摸和感知后,总结出了自己所感受到的泥巴特征,如湿湿的、黏黏的。最后,我让幼儿用泥巴捏出不同的东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以便于提升幼儿的生活化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活动效果收效显著,几乎所有幼儿都积极参与到了捏泥土的活动中来,并结合自己的喜好纷纷捏出了小鸟、乌龟、小鱼、火车、毛毛虫、汽车、人等事物,有的幼儿用泥土铺了小路,建了大桥、盖了楼房等,可谓形态各异、热闹非凡。从而,我又当堂生成了“给蜜蜂造房子”活动,请幼儿用手中的泥土给蜜蜂建造一所属于它的小房子。农村幼儿教师要顺着孩子兴趣的价值进行分析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要
幼儿教师所面临的幼儿性格各异,并且具有非常鲜明的色彩。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需要满足班内所有幼儿的成长及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化特点,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基于生成课程进行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指导。例如,我在带领幼儿开展生成课程时,就出现了以下情况:有的孩子对这个玩法感兴趣,有的孩子对那个问题感兴趣。很多时候班内幼儿的学习及游戏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指导会存在一定的干预和影响。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会完全按照原计划的幼儿教学内容及课程进行推进,从而忽视了个别幼儿的学习及兴趣需求。但是,这显然不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生成课程能够为幼儿教育增添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当面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及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时,幼儿教师应当基于个人教育经验,以及全体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与个别幼儿的个性化特点进行价值和课程内容方面的有效判断,在综合与全面的层面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调节。并且当堂生成趣味化及引导性的课程,令幼儿有效参与到整个课堂学习中来。比如,教师应该在幼儿感兴趣的玩法中选择具有价值的玩法,需要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判断的标准就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从而设计成为富有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等要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師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判断,支持孩子的哪一兴趣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之后,再提供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同时要借助于自身的参与来为这一活动做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我们把幼儿当前的需要与兴趣作为生成课程的一个重要来源。还有,在开展生成性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携手幼儿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生成性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伴随着幼儿的兴趣爱好变化而变化,从而将生成活动与环境两者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潜在的作用。
四、 生活教学,互动思考,挖掘农村幼儿生成课程的趣味元素
相较于传统所预设好的幼儿课程来说,生成课程也被称作为呼应课程,是一项具有随意性、自发性的教育引导模式。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通常会依据固有的课程表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引导,教师对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干预性较大,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略显枯燥且固定,欠缺一定的弹性与活跃性。而生成课程在于由幼儿自主自发地去观察生活,并结合外界生活中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事物,进而实现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探讨,提高幼儿的生活化感知能力及综合知识素养。针对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开展生活化及感知化的生成课程可谓非常适宜。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性教育环境,物种丰富多样,且具有开阔性,能够方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观察,为其感知世界观察事物,进行思考交流提供了天然的契机和环境。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提升其生活化的观察能力与对周边世界级自然的探知水平。例如,蜘蛛等动物在农村的环境中相对城市地区的学校而言较为常见。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的班内有几个小男孩在墙角处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蜘蛛网,孩子们四处找它的主人,可怎么也找不到它的主人“蜘蛛”。这时,一个男孩问:“它是谁的家?它的主人到哪儿去呢?”这一问题,瞬间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生成了“有趣的蜘蛛”的生活化知识探究活动,引导大家一起找蜘蛛,帮助幼儿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了解生活习性,然后以五大领域为基础开展了故事“蜘蛛请客”、画蜘蛛、捏蜘蛛、“蜘蛛织网”等一系列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的周围随时都有很多教育契机。我们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机设计,开展多样的生成教育课程。
五、 调整节奏,松弛有度,给予幼儿更加安全的学习成长空间
对农村幼儿来说,所能够接受到的教育通常来自家庭和幼儿园中,因此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其影响意义重大,而幼儿园的课程与教育内容是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的部分。由于部分幼儿园所教授的课程与设定的课堂内容为提前预设好的,因此欠缺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不利于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特征进行及时地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成长。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应当有效开展生成课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基于幼儿的特点和课堂反应来进行教学内容及节奏的调整,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例如,在一次教授幼儿学唱“丢手绢”歌曲的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们围成一圈,并且挑选了其中一名幼儿,拿着手绢边歌唱边奔跑听从我的指令,执行丢手绢的动作。但是,该名幼儿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慎跌倒,打乱了游戏节奏,也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担心。见此情况,笔者及时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和节奏,生成了“快乐游戏,安全奔跑、保护自己”的课程。在帮助摔倒幼儿进行了全身检查后,发现他并没有什么大碍。在放心之余,我告诉班内幼儿在平时玩游戏时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其在奔跑过程中如何观察脚下和周围环境,做到更好地保护他人和自己。将原本的游戏课堂变成了安全意识教育生成课程,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并分享了其他幼儿玩耍时不慎跌倒受伤的视频,以及伤口清洗护理的视频,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六、 家校合作,双向引导,塑造课内外同构的幼儿教育课堂
农村幼儿参与学习并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因此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同样幼儿的家庭环境与家长也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生成课程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引导性、多样性的课程,目的在于基于幼儿的实际学习成长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生成与调整,为其学习生活带来更好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除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园进行不断努力外,还需要幼儿家长的支持。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生成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寻求家长的帮助,为家长引入生成课程的概念,请家长在课下进行有效配合,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例如,身为一名农村的幼儿教师,我便在每日的课程结束后,面对来接送幼儿的家长时,为其宣传生成课程的理念,并且定期为家长分享在生成课程中其幼儿的良好表现和突出性的问题,告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家庭氛围和环境。基于当下的问题和幼儿的学习需求及时生成课程,营造良好的家庭育儿氛围,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引导水平。比如,笔者告知幼儿家长,当幼儿在家庭中进行自主自发的家务劳动时,可以当即生成家庭劳动互动课程,带领幼儿一起体会家庭劳动的快乐。再比如,当幼儿在家庭中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时,可以立即生成阅读交流课程,与幼儿一起读书并彼此交流心得,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探知欲望。这样可以在家校合作中构建课内外同步的幼儿教育及指导课堂,引导家长提升自身的生成课程意识,为幼儿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进幼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且促进孩子在家庭中的快乐成长。
七、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教师在开展生成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对班内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和兴趣点进行有效调查,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的判断,进行教学层面的调整,为幼儿制订符合其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的幼儿課程及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与基础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石佳文.幼儿园大班开展性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保定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董敏霞,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通渭县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