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单元阶段特征的考试评价与教学启示

2021-01-03黄少清

考试周刊 2021年93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

摘要:初中历史学业评价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中学历史单元阶段特征的历史评价的实践给我们日常教学重要启示,从而让我们更加关注初高中衔接、单元主旨的确立,以及单元脉络的构建。

关键词:考试评价;单元教学;阶段特征

一、 初中历史单元阶段特征教学的评价导向

於以传教授认为:现代课程论下的单元教学,既是学生知识建构、学习思想方法的过程,也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厚积薄发的过程。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实践应用等历史科学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的要求也体现了单元线索式学习方向。比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由此对各阶段历史形成各个层面的进一步认识。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统编教材以通史的方式,以单元为单位对每一个阶段的历史进行了划分。要想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需要我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以单元为单位,关注历史发展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历史的核心。

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中提出要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历史学科不再是简单承载历史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要求能够在各种发展性评价中有的放矢。因此,对历史试题的命制和历史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历史评价试题发现,以单元为考查依据的评价模式逐渐成为这两年初中历史考试评价的一个趋势。考试评价试题是具有导向性、针对性培养学生单元学习的重要资源。初中歷史教学中应该关注初高中学习衔接、优化单元教学的主旨,突出历史发展特征并构建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类考试评价。

二、 指向单元阶段特征的初中历史试题评价

在今年的福建初中历史的评价试题中,以单元阶段特征为命题依据的试题考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导向。通过对具体历史评价试题的分析研究,让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

(一)2021年福建历史中考第31题

材料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试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摘编自鹰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2)小历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从题型来看,本题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唐诗的发展。从知识构成来说,本题借助唐代诗歌的发展为落脚点,考查唐代的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唐诗的发展和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措施具有很大的关系。而立足教材内容,将隋唐时期的特征定位为繁荣与开放。唐朝的繁荣体现在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睦、对外开放频繁、文学艺术发达等方面。唐朝统治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了让这个制度能够有效运行,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此,唐朝继承发展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完善科举制。诗歌也一度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从而为诗歌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此外,唐朝经济上的昌盛发达成为诗歌繁荣的深厚底蕴和强大依托。正是因为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昌盛、社会安定有序,为唐诗的出现营造了社会风气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比如唐诗提供了优良的社会氛围。由此可以得出,唐诗的发展还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结论。对唐朝的发展形成这样整体性认识,就需要我们聚焦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单元阶段特征,对单元内容建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认识。

(二)2021年中考三明市梅列区模拟试卷第31题

材料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摘编自【日本】官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作者将宋代比作“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这一题将欧洲文艺复兴和宋代的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等进行了对比。宋代的这些内容分布于同一个单元的不同单课之中,要想形成这样系统的认识,学生需要对宋朝的发展概况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宋代的内容从属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时期着重强调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各个领域的社会变化的特征。社会变化可以成为本单元最主要的特征,社会变化中包括在民族关系的发展;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宋代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庞大的交通网络的构建等。其中民族关系发展中,可以阐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在交锋、贸易往来、回族的形成等因素作用下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如果日常教学就能够在单元教学的理念下,让学生在政治、经济、都市发展、文化和科技等角度对宋代社会进行阐述,整体把握这个单元发展概况,本题就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

三、 基于单元阶段特征评价的历史教学启示

从中考历史评价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单元阶段特征为基础的单元整体性认识的要求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试题评价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在能力考查方面需要学生更高的站位和思维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评价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聚焦整体特征关注学习衔接

任世江教授曾经提出:历史课程的初高中衔接难题,单纯以知识衔接很难圆满,建立阶梯性的思维素质水平目标,或许矛盾迎刃而解。因此,为了适应在高中以大单元教学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以历史发展阶段特征为基础,建立单元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在教师备课中就应该要有单元的概念,并且以单元阶段发展特征为基础构建单元发展主题,从而在单元和课时课程实施中围绕单元主旨进行教学。比如对“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可以成为中国古代史大单元的发展特征。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前提下,围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每个单元都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的措施展开,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二)立足单元主旨优化教学设计

在大单元理念的统领之下,细化到每个具体的单元的时候,我们要立足单元主旨,力求优化每一课时的教学。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這个单元内容看似简单而且所属时代久远,经常是教学中不为重视的内容。但是,这个起始时期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一时期,中国境内的考古发掘表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开始出现,人类的历史也同步展开。在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境内的远古先民们用智慧点亮了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光。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到来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远古的炎黄传说,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在不断联结、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历史特征。因此,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在多元一体的发展中的重要线索是人类的不断进步,而考古发现是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依据。因此,本单元我们要牢牢把握依据考古发现证明人类进步的特征线索,探究人类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为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积极应变(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只有把握了这个单元的特征和发展脉络,我们才能有效地把这三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衔接。

(三)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系统认识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内容里面的关系,我们可以以建构单元发展脉络的形式辅助学生学习,比如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我们就可以构建以下知识网络来凸显繁荣和开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教学的最重要的“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指标。而历史评价试题对教学具有很好的反馈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评价试题的导向作用,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对单元教学的改进措施。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深入解读教材,提升单元认识,并能够利用单元视角去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并把握单元整体发展概况。从而让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活学活用”,并为更高层次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於以传.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3.

[3]叶小兵.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J].历史教学,2020(8).

作者简介:

黄少清,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第十一中学。

基金项目: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YKT-20040)《基于单元阶段特征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实践研究》阶段研究。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单元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半成品”式的辅助学习要得吗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