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对策研究

2021-01-03朱琳

考试周刊 2021年93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应对教学开展合理设计,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改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一、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等学习能力,能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大单元设计是一种教材设计形式,可弥补传统单元教学的缺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结构内容,可使知识具有结构化特点,以多种学习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应结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进行分析,加强数学教学的效果,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单元教学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来使学生从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合作等形式来进行探究学习,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应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单元内容,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提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数学单元内容,将知识本位单元内容转化为活动本位的单元内容,借助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教学的效果。应使单元主题具备情境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建立具有生活特点的情景,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并且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及合作来掌握知识。此外,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来选择单元内容,使大单元教学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教材单元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以游戏形式来开展教学,使单元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可使用传话的形式来进行游戏,让学生回答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问题,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问题。还可运用律动操形式的游戏来开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问题回答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将其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进行单元整合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单元教育的目标,研究教材的内容,确定具体的单元整合教學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确定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保证教学体系的科学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目标确定之后,要学习教材,明确指导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确认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逐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数学能力。其次,建立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对思维技能的理解。然而,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往往混淆知识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采取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用建立单元知识结构框架的方法来进行整体规划,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单元整体的内容。现有的学习单元,也可以扩展。先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当前的知识构造框架,使学生可以对各种知识节点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框架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思考主要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达到整体学习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 建立结构模型开展大单元教学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可在单元中建立相应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渗透模型思想,可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模型解决学习问题。通过对大单元教学的合理设计,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并且建立完善的知识方法体系,在合作及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使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比如,在进行运算律教学的时候,可设计为结构化模型课,分别为建模课、用模课、拓模课、梳理课,分别进行加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应用教学、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应用教学、乘法分配律及除法性质教学,最后进行反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建立相应的模型,并且运用模型来进行自主探究,还可达到拓展模型的目的。通过对结构化模型课的设计及开展,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带来帮助。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进行抽象概括之后的理性认识,可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可应用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验证以及归纳,并且得到相应的结论,比如,观察12+15+18、72+57+43、12×3×5、125×67×8等算式,让学生思考在其中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根据问题来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通过验证猜想来获得结论,使学生在理解数学规律之后应用到验证过程中,并且将交换律运用到四则基本运算中。通过对加法交换律及结合律的运算规律的探究,形成相应的知识模型,可为接下来的学习带来帮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 渗透学科文化知识加强大单元教学效果

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设计主动体验形式的环节来使学生直观认识所学的知识,并且从中了解关于数学学科的更多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应使学生了解学科历史的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加深,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渗透来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为其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可使其感受到数学文化,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可将数学发展史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且使学生实现自主体验,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挖掘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比如,在学习计算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名称以及相应的功能,使用计算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可先从算盘入手,进行教学导入,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且了解人们如何使用算盘来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器发展历史的学习来开展计算器发展主题活动的调查,使学生分析算盘的基本运算法则,使用算盘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通过对计算器的发展历史的呈现,学生可认识到算盘到计算器的发展经历,并且在理解算盘的计算原理的同时发现算盘计算中的不足,可体验到计算器的精妙设计,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

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除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需要教一些學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习方法、学生自身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以期尽快找到新的突破,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导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所有的知识都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获得更加统一的理解,进而完善学习内容。接着,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切换,从整体到部分,教师可以跳出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更广的领域里,更多地了解到数学。它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在学习的同一条直线上,以建立特定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分类,调动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是一门很系统的学科,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再现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整理后,需要大胆放手,整理学生,个别整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在课堂上交流报告。通过对单元知识的重要性、难点和谜题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杂乱、零碎的知识点划分为清晰的知识网络,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单元整合教育的实施旨在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扩大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时间、空间、方法的全面开放,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五、 制定明确的教学评价指标改善大单元教学

在大单元教学中应制订相应的单元学习及评价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指导、评价来开展设计,实现学教评的一体化,结合单元学习流程,将学作为核心,进行导入、展开,以及总结三个环节活动,结合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来进行评价,可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加强教学开展的效果,使教学的实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教师应对评价中的指标进行明确,划分不同的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使教学的实施效果有效改善,并且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其目标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结合相应的评价指标来开展教学评价。比如,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其他的同学开展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究。教师可将评价水平分为3个方面,包括A、B、C三种水平。其中A水平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B水平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并且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正确进行计算;C水平学生缺少探究的兴趣,积极性比较低,计算错误情况多。在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算理及处理方法,其中A水平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规律;B水平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规律;C水平学生不能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规律。在问题解决方面,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口算等方式来进行进位加及退位减计算规律,其中A水平学生可使用“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原理;B水平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原理;C水平学生无法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计算原理。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使教师充分了解实际教学的效果,并且根据不同表现的学生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帮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六、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教学。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单元教学,建立结构模型课程体系,渗透学科文化知识,制定明确的教学评价指标,使大单元教学的进行获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带来帮助,可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19(21).

[2]张优幼.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9(26).

[3]李超.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J].智力,2020(23).

[4]钱心悦.探究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

作者简介:

朱琳,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