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1-01-03赵雪花
摘要:备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环节,教师的备课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高效、顺利地进行,往往也决定着教学任务能否高质量地完成。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备课质量,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进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围绕着小学数学备课展开讨论,分析备课的要点,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功能和作用,并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供指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备课
一、 引言
为了高效、顺利地完成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全面进行考虑和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周密地进行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预设,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和创新。教师在备课工作中,也应该转变思路,使用更加科学、先进的备课方法,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图形化、视觉化的予以呈现,教师能够逻辑清晰地进行讲解,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小学数学备课的要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效组织教学,能够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态度,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问题。该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备课,对整个教学活动做出预设,制订教学计划。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确立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领会、了解、熟记或运用),同时对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课堂教学中个,系统化地展开。在小学数学备课中,将教材解读、教学设计、问题设计作为工作要点。
(一)教材解读
在小学数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具体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细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而确定教材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科学、合理地设计。
(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进行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对旧知识复习。针对源于前面课时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将其作为生长点,导入、迁移至新的每日教学当中。或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导入教学内容,有助于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导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圍绕着关键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出示相关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尝试解答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则根据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指导。在教学设计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进行思考。基于新课导入和探究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进而完善其认知。
(三)问题设计
在小学数学备课中,问题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问题设计中,开始以基础题为主,然后逐渐进行演变、拓展,增加题目的层次性。通过基础题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而在变式题的练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拓展题的练习中,能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相关题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在层次化的题目设计中,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与提升。
三、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备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化的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组织。在思维导图中,有着明确的中心主题,能够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中心主题,发散出多个分支,便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思维导图内容的表示,需要利用简单、凝练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信息。插入配图,丰富画面内容,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实现知识可视化,使知识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原本抽象的概念、知识,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让学生有着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能够让知识结构更加清晰,为教学进度的安排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教学设计作为“脚本”。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预设,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用“思维导图”时,能够在图中清晰呈现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反映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方便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同时按照清晰的知识脉络,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备课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确定每一个教学阶段的知识点。在“圆柱与圆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圆柱”“圆锥”的知识结构中,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层次,并进行分类。圆柱“思维导图”分为特征、表面积、体积等层次。圆柱的特征包括2个底面(面积相等的圆)、1个侧面(曲面)、无数条高等。圆柱的表面积是2个底面、1个曲面的面积之和,通过公式S=2πr2+2πrh进行计算,2πr2为2个底面面积之和,2πrh为曲面面积。圆柱的体积则是按照V=πr2h进行计算。
圆锥“思维导图”分为特征、表面积、体积等层次,圆锥的特征包括1个底面(圆)、1个侧面(扇形)、1条高、侧面水平呈等腰三角形等。圆锥的表面积是1个底面、1个扇形曲面的面积之和,通过S=πrl+πr2进行计算,πrl为扇形曲面面积,πr2为底面面积。圆锥的体积则是按照V=13πr2h进行计算。结合圆柱和圆锥的思维导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思维导图”上注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比为3∶1。
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预设各个教学活动环节,模拟课堂教学的过程,形成具体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备课时预设的内容,有序进行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和修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分析,进行归纳、比较、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梳理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备课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让数学知识具象化、层次化与结构化的呈现,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突出呈现某个知识点的特性与特征,让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达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由“角”联系到“三角形”“长方形”,进而联想到圆锥、长方体,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进而强化其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从中学会举一反三。
四、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
(一)改进小学数学备课工作的不足
在小学数学备课的实际工作中,存着诸多不足之处,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案内容、形式单一,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未能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进备课现状的不足。应用“思维导图”,教案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避免形成模板化。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模拟和预设,进而为实际教学做好准备,有序地组织教学。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分类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教学规划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能够为课堂教学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思维导图”是教案内容的一部分,记录着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探究与想象,利用列表、线条、关键词、数据、颜色,与知识点关联,并对其进行分类。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发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思维导图”作为引导,学习自主进行思考、联想,探究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思路。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思考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了解绘制“思维导图”的要点、注意事项以及主要步骤,明确中心主题、关键词、线条、分支、颜色、配图等要素,合理予以运用。同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情,以学生为出发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中,以大数、角和图形、乘法与除法,进行该章节知识结构的梳理,进而明确知识的生长点。在“角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教師在备课时,应用“思维导图”,以角的度量(量角器使用、点点重合、线边重合、刻度读取)、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平角等)作为主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均可以清晰地呈现。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学思路更加简单。在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点、线、面、体的连接,用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备课过程中,分别对基本图形(线、角、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等)、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基本图形的思考,进一步探究平面图形,然后深入探究立体图形,进而做到有序地发散思考。
(三)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
“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简化教师备课的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线条、颜色、图像,表达丰富的信息,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无须在教案中大量记录信息,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进而提高了备课的效率。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业设计,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梳理,总结相关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分析,进而达到巩固的作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备课工作中,应该将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与问题设计作为工作要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的应用,能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改进小学数学备课工作的不足,合理进行教学规划,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创新“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内容,为小学数学备课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汝小惠.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1(27):43-44.
作者简介:
赵雪花,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