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1-01-03王丽凯孙翠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

王丽凯 孙翠香

摘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工作,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的一种探索。至目前为止。2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地域分布、院校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及师资状况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区域不均衡、院校性质比例严重失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职教特色不明确,难以凸显与专科层次的区别;专业设置过于集中电子信息大类,而农林等专业大类缺失;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等。基于此,未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亟需采取如下发展策略:推进西部地区开展职教本科试点,加快推进公办高职院校升格工作;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教本科的“高层次”;重视专业多样化与动态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强“双师”标准及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2-0030-07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驱动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带来发展契机

自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真正迎来发展契机,渐成为教育领域热点。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继而教育部相继批准升格学校更名为“职业技术大学”或“职业大学”①。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规范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三层次进行一体化设计,高职本科专业247个。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实践中,自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教育部批准22所试点学校设置80多个试点专业,要求试点学校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后来又批准了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截止到2021年2月,我国有2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这些都揭示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驱动,预示着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

(一)分布以东部地区为主,学校性质多为民办

从学校所在区域及省份看,当前升格的职业学校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紧随其后,其中以山东省为高地,江西、广东、四川、陕西等省份次之,其余省份目前在区域内有一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如福建省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等。尽管数量有限,但学校办学实力依旧强劲。

從学校性质分析,2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有5所为公办院校,22所为民办高校。27所院校实施路径有所不同,22所由高职院校升格、1所为独立学院转设、4所为公办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开展职教本科。升格的22所院校中,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公办高校外,其余21所均为民办性质类高校。详见表1。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对其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在“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以江苏某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除学制不同外,该校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了解营销工作流程等知识,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能从事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产品推销、渠道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品牌营销、市场开拓、营销策划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产业的相关企业从事市场开发、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部分院校在制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科层次培养目标时,同时定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以山东某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其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概算及工程量计算等基本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具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工程项目管理,可胜任投资估算、投标报价制定与审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培养内容有一定差异,但最终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一致的。

(三)专业设置以信息制造类为主

对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整体上以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为主,其次是财经商贸大类和文学艺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等大类又次之。从学科门类看,涉及职教专业19个学科门类的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生物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及教育与体育12个学科门类;从专业类看,涉及职教97个专业类的测绘地理信息类、石油与天然气类、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类、建设工程管理类、机械设备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制造类、化工技术类、药品与医疗器械类、道路运输类、水上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护理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新闻出版类、广播影视类、教育类、语言类以及体育类专业类;从专业数看,涉及59个专业,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2个、土木建筑大类4个、装备制造大类9个、生物化工大类1个、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1个、交通运输大类5个、电子与信息大类11个、医药卫生大类3个、财经商贸大类7个、文化艺术大类7个、新闻传播大类4个以及教育与体育大类5个。详见表2。

(四)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多介于25%~45%之间

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师资的要求:“全校师生比不低于1∶18,所依托专业专任教师与该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2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从师资状况看,20所学校生师比集中在15∶1~17∶1,师资数量充足。从研究生学历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看,公布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的21所学校中8所达到50%,占38.1%;4所在30%左右,占19.05%;9所在40%~50%,占42.86%;3所达80%以上,占14.29%。从专任教师与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看,各校均达到基本标准以上,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匹配。从企业兼职比例看,7所学校中有3所达到25%,占42.86%,其余均未达到25%的基本标准。详见表3。

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上看,试点院校分布区域不均衡,院校性質比例严重失衡

一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甚至还未有试点院校。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既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将不断拉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另一方面,率先升格的2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多为民办性质,公办院校占极小部分。这些学校虽拥有足够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但靠专科办学经验开展本科教育有很大难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民办高校的生源较差、教育经费有限,工科类专业无力开展;二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专科层次教育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以民办院校为主的职教本科很难起到职业教育领头羊作用”[2]。其余5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中1所由公办性质的独立学院转设,4所为公办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即当前的2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5所为公办性质,22所为民办性质。

(二)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职教特色不明确

“职教20条”虽指出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但并未具体说明,因此“出现各取所需、众说纷纭的现象”[3]。尽管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要求升格院校要保持职教属性和特色,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但部分学校对其人才培养定位在“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人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仍不明确。那么,“高层次”“高素质”以及“高级”要如何划分,这种“高层次”与“高级”是相对于谁来说的,若是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那部分院校专、本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并未严格区分;而“高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还是其他。另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当前院校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相似甚至相同。

(三)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于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等专业大类缺失

审视本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门类较为广泛,但各门类下的专业不多,很多专业设置处于留白状态。虽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为主,但集成电路类下的专业设置及财经商贸类下的财政税务、旅游等专业是空缺。这种空缺一是由于职教专业目录发布于院校升格之后,《目录》是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是部分学校专业定位不明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同于专科层次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强化类型教育须保持职教特色,深挖市场需求设专业,强化专业动态性,而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制增加和普通本科教育专业的机械化模仿。

此外,促进乡村振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职教本科作为发挥职业教育领导示范作用的层次理应开设农林等相关专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和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

综合分析表3,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和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与职教本科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达到了基本要求,但仅在基本要求比例上下浮动的师资水平难以满足新时代职教本科的发展需求。张莉指出:“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师数量、生师比上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较为薄弱。[4]”

另一方面,部分院校现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不高,即“高学历人才紧缺、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等问题”[5]。如新疆某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高达80%,但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仅为31.86%。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师资队伍薄弱必将制约院校发展。另外,各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指标存在极大差距,根源在于缺乏“双师”素质教师的统一标准,各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和考核标准不同。即使一所院校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达到了较高比例,但是否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兼具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切实服务于产教融合尚未可知。

此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岗位设置有一定盲目性,导致一些专业教师岗位超编,而部分急需发展的岗位缺编[6],岗位设置不科学,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

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类型教育,将理论概念转变为现实急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亟需开展西部职教本科试点

区域性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各要素都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近年来的职教政策大多强调“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区域特色为亮点、以服务区域为归依” [7],因此,要把区域性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空间。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完整,职业教育基础较好,应以优化升级战略进行试点院校先行[8]。但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产业特色突出。如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渐成规模。与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相矛盾的是人才供给不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理应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推进西部职业院校设置特色专业开展职教本科。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从办学定位、治理水平、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职业教育基础都较薄弱,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来讲,部分条件难免苛刻。因此,应适当放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应的办学条件要求。对开展职教本科的学校进行政策帮扶,引进优秀、高职称教师任教,鼓励企业技师到校兼职,积极开展东部地区试点院校与西部地区试点院校的交流合作,巩固并强化其发展基础,稳步推进西部学校开展职教本科试点。

(二)加快推进公办高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多路径发展职教本科,专科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办架起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但却把高职院校的优秀学生转化到普通高等教育中,挫伤了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导致教育浪费;2014年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过去几年选择应用转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公开宣布为职教本科”[9]。2020年以来的独立学院转设、公办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但推进也遇到了很多阻碍。“而高职院校升格或试办职教本科的积极性则很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群体的来源应以高职院校升格为主,这是完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任务的理性选择”[10]。一方面,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多为民办高职院校,但这类院校在办学水平和实力上相比公办院校总体较弱[11],如生源较公办高职院校差、师资结构不够合理等;另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开展职教本科更有利于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他们在职教领域奋斗多年,积累了辦学经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实训条件等方面有着自身优势与特色,在一些特色专业上已达到了升格到本科层次的能力,虽在师资等方面有些许局限,但可以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教师培训等方式解决。

(三)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教本科的高层次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的“高”体现在两层面:一是学历层次的高;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前者主要表现在相比于专科层次的学历上移,而后者则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复合型。这种复合型主要又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技术基础理论与熟练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既能在一线解决实际的操作性问题,又能利用扎实的理论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成为技术的主导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二是技术应用与技能创新相结合。技术应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技术创新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如此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产业升级相互促进,而非产业和教育的单向前进。三是职业发展能力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随机应变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使其即使更换工作岗位也能较快地适应和胜任,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阮艺华[12]、许红菊[13]、李贤斌[14]等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研究都强调了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复合性;苏开莱、代丽健[15]、涂向辉[16]以及王军、黄玲青等从人才培养类型及人才培养层次进行研究,其中王军、黄玲青二人的定位主要是人才规格的高层次性、复合性、可持续性三种[17]。总之,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相较于专科层次必然是技能和知识掌握的更高层次,职教本科不是高职专科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其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18]。

(四)重视职教本科专业的多样化与动态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注重农林等专业大类的增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要支持职业学校设置涉农相关专业,本科职教作为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应首当其冲,积极开设智慧农业、农艺技术等反映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新专业,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职业院校与企业、农民合作社共同协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与机械化、信息化服务,提高设施农业、林草业、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的装备水平,助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增强职业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实现职教本科专业多样化。

专业设置适应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升级需要,突出动态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塑造着新产业形态,智能制造、数字化等技术的应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巨大,专业获得的时代内涵和技术要求不断更新迭代。灵活设置专业,适时开设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数据化应用等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同时兼顾热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合理配置资源,重点打造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做好专业系统的动态调整与优化,建立专业监督反馈机制,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链、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的三链合一。

(五)加强“双师”标准及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与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与专业化水平,可将重点放在教师招聘与培训上。教师招聘坚持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三原则。升格的职业学校作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先锋,师资建设上既要依据院校自身发展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学术性人才,又要依据院校的专业发展情况从企业中选聘高技能人才,打造学术性与技术性兼具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术的灵活转化。

教师培训要多元化,要有针对性。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依托实践基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与实践水平,鼓励教师带薪到企业实习培训;加强院校间交流合作,各职业院校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共赢。二是重视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学历层次。部分学校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的“高”是实践能力高,而学历层次则需进一步提升。学校升至本科层次后必然要肩负起科学研究的职能,而这些学校升格前多为专科院校或成人院校,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基础较为薄弱,加之本科职教的科学研究偏重于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双师型”教师就成为发挥这一职能的关键。仅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而理论教学能力不足同样阻碍发展,因此要对具备双师素质但学历水平不高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科技创新的理论能力,让教师能够把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等问题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内容,把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重大理论问题作为申报的研究项目[19],将学生实习实践、生产一线的难题等作为开展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内容,促进科研成果的积极转化,实现教师教学与科研共生共长。

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本科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层级,理应承担科学研究的使命。这种新格局要求教师不仅能满足于当前职教本科发展的需要,还要为未来指导更高层次的学生做好准备。这不仅能够有力地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能够提高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让更多的人认可职业教育、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注释:

①教育部将升格为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校更名为“职业技术大学”或“职业大学”。为避免与高职类职业大学相混淆,笔者在文中采用了教育部发布相关政策时的说法,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②文中主要分析22所院校,其余5所是以独立院校转设路径和公办高职院校与独立院校合并转设路径开展职教本科,分别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河北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怎么办?——基于不同专业办学内涵论争的初步探讨[J].职教论坛,2021(3):36-42.

[2-3][11]郭建如.职业教育本科的相关争议探析——兼论高等教育双轨体系构建与职业教育本科的发展空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0):8-15.

[4-6]张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3-48.

[7]庄西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性与阶段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3-9.

[8]徐宏伟.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几点认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21(5):7-8.

[9-10]侯长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谁来办”和“怎么办”[N].中国青年报,2020-06-29(06).

[12]阮艺华.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3(4):25-27.

[13]许红菊.浅谈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机械职业教育,2013(7):8-10.

[14]李贤彬.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15(34):37-42.

[15]苏开荣,代丽健.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6):48-50.

[16]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15-20.

[17]王軍,黄玲青.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方向、目标特征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6):20-26.

[18]吴学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变”与“不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13.

[19]王晓红,严颖.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6(23):45-47.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