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2016-11-09刘婷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刘婷

【摘 要】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理清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就业定位,不能一味地临摹专业表演本科院校,要有适合和有利于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的职业化教育。艺术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准确定位市场需求,让学生能就业本专业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艺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毕业生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72-02

一、全国表演专业毕业生的现状

在2002年至2015年间各大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甚至是理工科大学都在扩大办学规模,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就表演专业而言,除了专业性的艺术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外,开设表演专业的高校有师范类、有综合类、更有理工类的。比如,四川传媒学院有表演系,西南民族大学有表演专业,南阳理工学院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音乐表演专业,甚至像中原工学院、湖南林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院校都开设了表演专业,专业方向戏剧影视表演①。

表演专业的泛滥,一是会导致生源素质难以保证;二也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困扰,就业不理想被迫转行。根据《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②

几乎所有院校开办的表演专业都是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为蓝本进行拷贝和模仿。但都忽略了不同院校生源的内外部素质的问题。在教学上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规划。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让学生在就业时找准职业的需求和定位,找到合适自己专业的工作。

二、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高考招生时,招收的生源都是因为表演专业条件和个人条件的原因没能进入表演专业院校,但是又非常热爱表演专业的学生。

专业表演本科院校着重培养高精尖的表演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与之有区别,眼光过高,目标过大的定位,只能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对自己正确定位,从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不得不转行。

我们要重视社会市场需求,重视适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目标客观、合理、科学、准确地定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性表演人才。

(二)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教育目标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和专业表演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所以教学的过程及方法一定是不同的。

以前,一贯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专业教学为蓝本,指导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肯定是有问题的。专业表演本科院校在教学中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艺术职业院校比表演专业本科院校在学制上少1-2年时间,那么按照表演专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对于高职教育都是不可取的,艺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并不是本科教育的“缩水版”。艺术职业院校应注重专业的宽度和广度来针对教学,教学应定位在专业的某一个高度上来扩大它的广度。

艺术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应该着眼于如何与现在社会中的表演岗位接轨,要从广大的社会需求入手,重新梳理、制定出适合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发展和可行的教育目标。

(三)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教学与就业的错位

著名演员冯远征在采访中讲述了一次拍戏的经历,他说:一次,和他对戏的年轻演员尽管只有两三句台词,可这位年轻演员却紧张得多次卡壳。后来才知道,该演员毕业于一所艺术职业院校的表演专业。冯远征说,类似情况并不鲜见,让他对当今的表演教学陷入深思③。

目前这样的情况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1.表演专业各级院校毕业生面向社会工作时,能力和技艺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艺术高职或综合类大学表演专业学生,学的是表演专业本科院校的缩水版教程,不专、不精、不适用,导致在校学习的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些毕业生根本无法胜任演员这个职业。这种特约演员不会演戏、紧张、不知该如何面对市场需求的事情在各剧组都不鲜见。这样的现象对当下中国表演事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醒,同时也启发我们看到了表演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2.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演员这个职业各种高度、各种层面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市场,不是只有成为艺术家或明星的才是演员。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除了主要演员外还有很多的角色需求,这些角色或许是有几集戏,或许是几场戏,或许是几句台词等等。因为每个人内外部素质的不同,所以对自己专业高度上的正确定位很重要。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可以站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专业高度上面来建立自己的事业起点。从有角色、有台词的特约演员,跟组演员开始,在自己的专业高度上开始自己的演员职业生涯。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毕业时,如果接到的工作是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特约角色,一共就两三场戏。那么,不可能会拿到全部的剧本来分析年代背景、人物关系等等。这样,在学校学习的一系列表演专业知识可能就用不上了。也很可能化好妆到了拍摄现场,执行导演拿着一张纸走过来告诉你:看看你的词,马上拍。剧本上就五六句词,这时怎么办?工作需要你瞬间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和与对手的顺畅交流,这样的工作性质就需要毕业生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目前,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教学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排练,把这个戏按规定立在舞台上。最终的汇报演出和话剧展演,无疑是较为精彩的。但是,更多的是在展示教学成果,满足我们自己的自娱自乐。对于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教学规划和就业指导。

三、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整合基础课程

对高职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要进行科学细致的梳理和整合。现行的课程大都是表演本科教学的浓缩拷贝,表演本科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不适合高职表演的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很多不断拔高的内容并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和推进,造成了学生畏难和消极学习的情绪。但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形成“关门办学、自娱自乐”的状态。高职表演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时,往往不可能去饰演一个完整的角色,更多的是从有几句台词的特约开始的,之前花大块时间学习的内容可能根本用不上。而对于只有几句话的角色,又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无法快速理解导演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手,最后对自己、对专业丧失信心。

高职教育要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在基础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要紧贴市场需求;以学生的特点为本,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高职教育不适合过高、过专的内容;强化表演的基础元素部分。

(二)增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课程

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不仅要强调演员是创作的材料和创作的工具,更要重视演员是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极力拓展、延伸学生在戏剧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通过“即兴表演”强化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从而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表演人才。

“即兴表演”是无文本或者只有文本框架,无排练过程,由演员即时创作人物的台词和舞台行动,并作为一种最终的舞台演出形式出现。④在“现实主义演剧体系”表演教学中,天性解放、动物模拟、无实物练习、观察生活、单人小品、交流练习和双人小品等教学内容也运用“即兴表演”来作为教学的一个手段,但没有把“即兴表演”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来训练。“即兴表演”方法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适应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等表演创作素质,帮助学生寻找创作感觉,培养创作状态,有着显著的效果,将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新模式,有助于职业院校表演专业人才的职业定位和就业需求。

(三)设置一个灵活的专业课程

本着培养一专多能、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应该开设一门灵活多变的专业课程。增设多样化选修课,增加就业竞争力。如:摄影、影片剪辑、音乐剪辑、音乐制作、录音与摄像;还有舞台场景设计、舞台灯光、音响、舞台礼仪、化妆、表演服装和小型演出策划等,拓宽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⑤这个课程是灵活的,每个学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来进行选择。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自己的特长爱好,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有更多的专长,成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四)编写教材

编写适合艺术高职表演专业的教材。在完善和巩固传统戏剧表演教学方法,以人物“性格化”塑造的表演理念的同时,适时加入当代表演流派方法的介绍;增强影视表演教学的探索,并落实在教材编纂中;强化教材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并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表演艺术职业化教育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强化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增强的学生的“创作意识”,进而完成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表演人才。

注释:

①③来源网络:社科学术圈《大学里,哪些专业比较“滥”》。

②《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④包峰,即兴表演练习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章(一)0.3-0.5之间。

⑤摘自中国论文网《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教学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布莱希特著.陌生化与中国戏剧[M].张黎,丁扬忠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马尔科夫.论梅耶荷德戏剧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6]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肖英.论即兴表演在角色创作中的运用[J].上海:戏剧文学,2010.

[8]包峰.即兴表演练习在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0.

[9]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论文网,201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