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E-O模型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提升策略

2021-01-03杨燕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杨燕

摘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投入度理论与I-E-O模型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关注学习投入度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需要,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基于I-E-O模型,学习投入度需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入学前经历;学校支持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外在因素;学习投入的成果输出需兼顾学生专业技能与通用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应加强入学指导教育、优化环境支持体系、改革质量评价机制。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I-E-O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2-0077-05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五年制高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1]。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主要以学校为中心,聚焦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忽视了从学生的视角来考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习投入度与I-E-O(Input-Environment-Output)模型是国外比较成熟的教育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评价中,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质量。一般认为,学习投入度是学生投入到促进其学业成功的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分为行为、认知与情感三个维度的投入度 [2]。学习投入度与学习获得有密切关联,投入度高的学生学业成绩与其他收获也更高。I-E-O模型是美国学者亚历山大·阿斯汀提出的“输入—环境—输出”模型,突出学校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投入度与收获的影响,认为学校应提供良好的资源与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输出。学习投入度理论与I-E-O模型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投入度,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一、学生学习投入度是评价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的新趋势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评价改革,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3],是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与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国际的实践应用也表明学生学习投入度是评价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的新趋势,教育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这个教育产出。

(一)关注学习投入度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需要

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育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五年制高职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投入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侧面了解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等情况,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需要。

行为、认知与情感投入度共同构成学习投入度。其中,行为投入度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与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活动参与、交流讨论等情况。认知投入度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时对认知方法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与整理使其适合记忆,运用一些精加工策略或组织策略等。情感投入度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如学习兴趣、学习倦怠、学习焦虑等情况。学习投入度强调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评价,对分析、判断、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学校有什么、做了什么,而是应多关注学生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学校保障了什么,一切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

(二)关注学习投入度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

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与要求[4]。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于2000年正式在美国施行,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教学质量评估与诊断的重要工具[5]。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评价已经更加关注于教育过程与产出,评价办法更加多元,评价结果更加科学。目前,五年制高职对学生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筛选、评优功能,评价的反馈、指导功能不足。对五年制高职院校教育的评价也主要通过教育资源的拥有与投入情况来衡量,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参与,容易造成学校工作重心的偏移,对学生的关注不足。学习投入度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6]。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要增加反映学习真实情况的学习投入度指标。学习是不断地投入、积累、产出的过程,投入是最基础的环节,要让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学习投入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情况也能使教师与学校及时获取教育教学效果相关信息,有利于其做出相应判断并予以完善。另一方面,对学校的评价,应引入以学习投入度为基础、揭示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评价指标,把以资源投入为主导的评价模式转到以学生学习投入与收获为主的评价体系。2020年起,江苏省计划对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以期通过全面评估引导和督促办学单位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可以尝试将学生学习投入度纳入评估内容,以促进学校建立自我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学习投入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

学习投入度反映的内容全面,包括学生投入课堂内外学习、阅读、写作、与同学合作、与教师互动、认知策略的运用、情感体验等,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以及学校支持学习的政策和环境情况,能够有效预测学生学习发展成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8]。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投入度调查能使学生清晰得认识到自身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投入度评价的引入也能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而非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其次,从学校的角度,学习投入度调查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效果、不足,以及师生互动、教学资源、学校环境、学习机会等方面的保障是否充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学校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第一手数据,进行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再次,从政府的角度看,学习投入度的调查与評价,能促使政府对学校教育质量开展更科学的评估与认定,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使教育者和评估者认识到,教育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把对学校外在条件的评价转移到对人的发展评价上来。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看,学习投入度调查可以为公众择校提供一个新的参考,也为社会问责提供重要依据,促使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管对于哪个主体,学习投入度调查与评价应用于哪方面,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I-E-O模型为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提供新视角

I-E-O模型对高等教育评价领域影响较大,关注教育环境、教育措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可以I-E-O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学生输入、学校环境、学习输出的角度促使学生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学习投入度需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入学前经历

I(Input)代表“输入”,主要指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入学前的学习、人际经验、学习期望等情况。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前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缺少他人的肯定。他们未经过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习,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有些学生可能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有调查发现,原生家庭可能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制力不强、存在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处于茫然状态,目标意识不强,缺少规划。因此,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投入度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入学前经历。学校应对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与照顾。首先是单亲家庭学生。教师应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让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履行职责。其次是未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一般来说,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与教师、同学会有更多的交流,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会不断地提高,学习投入度也会有所增强。但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多数都没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与经历。入学后,学校应尽可能多设置班干部岗位,让每位学生都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以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最后是急于就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课外兼职中,而忽视学校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好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关系。

(二)学校支持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外在因素

E(Environment)代表“环境”,主要指学生进入学校后所接触到的学校制度、校园环境、课程教学、活动平台、师资队伍等影响学生学习的支持环境。学习投入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投入本质就是学生行为和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不仅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还与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密切关系。学校的作用就是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组织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等,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与活动中去[9]。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技能大赛、实验实训、信息化教学等,学生会对这些学校支持环境作出反应,并最终体现在学习投入度与学习收获中。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支持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外在因素,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环境塑养激发学生个体的自我选择,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付诸于有益的学校活动中,以学习投入的良性循环,推进学生变化发展,涵养教育环境,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

(三)学习投入的成果输出需兼顾学生专业技能与通用能力

O(Output)代表“输出”,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收获、认知发展以及满意度等,如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信念与行为都属于输出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生成果有正向影响,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通用技能的收获都与学习投入度有较大关系。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意味着学生学习投入的成果输出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体现高素质的通用能力与综合素养。通用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超越一般专业能力以外,对所有职业活动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通用能力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帮助从业者快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的变化。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的成果输出需要兼顾学生的专业技能与通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每门课程的分数,应增加体现通用能力的实践分数,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变化过程和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I-E-O模型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提升策略

(一)加强入学指导教育

要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从学生刚入学时学校就应该加强入学指导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学习兴趣、自信心。从“输入”的最初始阶段,就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首先,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五年制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专业选择上,有的是根据父母愿望与意志,有的是根据专业名称,还有的是根据专业热门与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尽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可以将专业前景、人才培养方案、所学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等情况对学生进行介绍。可以参观实训基地,也可以参观合作企业。如有需要,可以为学生转专业提供途径与机会,以规避个别学生当初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满足个性化需求。其次,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优秀毕业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悟,可以使学生更感性地认识到只要有正确目标、有行动、有付出,人人都可以成才,让学生尽快走出中考失利的狀态,增强学习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后,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如何确立最终的学习目标、如何合理规划五年的学习生活,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至关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与措施,让学生尽早确立学习目标与方向,明确自己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学成什么样。

(二)优化环境支持体系

学校环境支持体系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应在文化环境、教学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首先是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学校在校园文化上,应注重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建设,树立学校独特的文化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要求每个班级通过教室布置打造自己的班级文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充分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培育同伴互助互学的宿舍文化,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其次是教学环境。教学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五年制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时应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尝试不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上,应注重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学生实习实训成效。再次是人际环境。学习投入是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共同结果,教师和同学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相关者。研究表明,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还要在课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课堂内外合作式的学习或活动,如创建朋辈互助支持平台,增强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助互进的学习风气[11]。最后是活动环境。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与综合素养,五年制高职院校应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如社团活动、大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三)改革质量评价机制

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13]。在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输出”阶段,必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综合素养。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让学生、同伴、教师、企业、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在自评、他评、互评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增长收获。其次,评价内容综合化。以往五年制高职学生评价体系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新时代背景下,应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将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关键能力、文化涵养等纳入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将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进而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普通考试、竞赛、活动、技能鉴定、答辩等为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望,最终提升学习投入度。

参考文献:

[1][7]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0-07-17].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0/8/5/art_77618_9354797.html.

[2]汪雅霜,赵畅.国际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 Space和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0(1):111-127.

[3-4][13]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EB/OL].[2020-10-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5]汪雅霜,汪霞.学习投入度调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5(5):50-57.

[6]戴桂君,刘泽敏,宋林佳.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新视角:学生学习投入度[J].高教学刊,2017(13):168-170.

[8]石芳华.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新视角:学习投入度[J].现代教育管理,2010(5):51-54.

[9]吴宏元,金凤.学习性投入视角下的教学质量测评与诊断——NSSE-China工具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49-52.

[10]王媛,刘阳.自我选择与环境塑养: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养成逻辑——基于H区高校本科生的实证考察[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5):106-116.

[11]汪雅霜.基于I-E-O模型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42-143.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学生写话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