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育评价实证研究
2021-01-03章鸿雁赵鹏飞余涛黄小春
章鸿雁 赵鹏飞 余涛 黄小春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评价是学徒制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教育评价引领“三教改革”是当前现代学徒制探索和研究的难点。以教育部第二批工程造价专业(BIM方向)学徒制试点项目首届毕业班为研究对象,梳理试点班招工招生、就业、双主体培养、企业专项投入数据,对照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展开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反思项目实施过程、绩效表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主体投入产出失衡,企业对项目的满意度偏低;教学资源建设、教法研究能力明显不足;学徒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全员育人意识有待加强。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中国特色落脚点在课堂,在于教师、教材、教法的质量。要着力提高教师团队建设水平,培养优秀教师;要高标准研制教材,规范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法,持续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教育评价;“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9-0065-06
2016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国内建筑信息高新产业的领军企业共同申报了工程造价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试点。2017年3月首届学徒(学生)通过广东省自主招生渠道报考,同年9月入学。2017年9月-2019年2月,学校主体负责开展教学活动;2019年3月-2020年7月,企业主体通过构建企业课堂完成了培养任务[1];2020年7月学徒(学生)顺利毕业。回顾4年的研究和探索,试点项目在校企双主体职责落实、学徒(学生)双身份岗位培养、企业主体全程平等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了预期成效,但在教学资源建设及输出、企业培养质量测量、企业导师考评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在学徒德技并修教育方面未见明显突破。如何科学地监测与评价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破解新时期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三教改革”难题,彰显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是当前探索和研究的难点。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程度作出系统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2]。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4个评价改革初见成效[3],辽宁省、天津市已基本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系统;职业教育的四个评价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寻找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的不足,项目组梳理首届试点班招工招生、就业、课程体系、企业投入等数据,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针对现代学徒制项目全过程和全方位特质探索性设计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照指标体系展开本试点项目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反思项目实施过程、绩效表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深化现代学徒制“三教改革”的相关建议,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行稳致远提供有益参考。
一、首届试点班基础数据
(一)招生宣传、考试、录取、报到、毕业数据
2017年1月,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文件,制订公布了工程造价专业(BIM方向)招生简章,联合申报企业根据发展需要选择省内知名建筑之乡的普通高中作为本项目招生宣传点。同年2月,校企联合组成招生招工宣传组,在潮汕地区12所普通高中展开宣传,140名考生通过报名资格审查。按照广东省考试院要求,此次学徒制招生采用“文化素质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考试形式。同年3月,140名考生通过学校自主命题的文化素质考试,筛选出前75名进入职业适应性面试,面试主要由企业导师团队负责,最终录取50人。同年9月,49名新生报到,1人中途应征入伍,2020年7月,48名学徒顺利毕业。
(二)就业数据
截至2020年8月31日,2017級造价专业学徒制47名学徒落实就业单位,完成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数据填报,1名学徒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待录用中。根据47名已就业学徒的岗位、区域、薪酬统计数据显示:BIM工程师岗位就业12人,占比25.5%;传统造价员等技术岗位就业28人,占比59.6%;传媒科技等其他岗位就业7人。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共计41人,占比87.2%。其中,深圳市就业19人,广州市就业14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7市就业8人,47名学徒薪酬平均为4272元/月。
(三)课程体系数据
1.校企分工协作
首届试点班课程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综合能力训练、拓展类课程组成,总学分为127分,专业核心课为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管理、BIM项目案例分析、BIM应用软件、工程造价类软件。2017年9月-2019年1月的3个传统学期中,学徒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中间的寒暑假开设了两个企业小学期;2019年2月-2020年7月,在企业完成集中授课、岗位轮训、定岗培养等任务。学徒在校内修得71.5个学分(含企业培训师主讲的3门课程,学分8个),在企业课堂取得55.5个学分;校企双主体发挥了各自长处,一体化育人方案顺利实施。
2.企业课程及教学活动重要度排序
根据2020年8月首届学徒毕业当期企业课程重要度调查显示:BIM应用软件Revit、工程造价类软件for Revit、工程识图强化训练、建筑专业及平法知识、BIM建模—审模软件和安装算量软件for cad(并列)入选前5名。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BIM-CIM创新大赛、“1+BIM”证书考证培训的经历入选学徒高质量就业其他教学活动影响力排序前2位。
(四)企业专项投入数据
本项目企业专项投入由企业导师团队、教学设备设施、宿舍、教学资源、学徒保险和岗位补贴等组成,其中企业导师团队包括企业培训讲师32人、企业岗位导师20人、兼职学徒管理人员3人。教学设备设施主要有1间专业机房和48个学习型岗位,专用机房含51台PC机及BIM应用软件。学徒宿舍13间,共计50个床位。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岗位培养期间,学徒实习报酬共计87.1万元。
二、学徒制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教育评价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技术性问题,如何测量大学期间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和增值幅度,评价高等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的难点[4]。美国“大学学习效果评价”(CLA)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学生批判性思考、论证分析、写作沟通、问题解决等4个方面的测量,评价大学4年对学生发展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5]。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共同主导的育人模式,项目组在分析试点项目目标、全过程和全方位特质的基础上,按照四个评价的基本原理,探索性设计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试点项目评价及结论
(一)试点项目目标
试点项目目标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组成,其中总目标表述为“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体制和机制,为广东省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体目标表述为:构建工程造价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双导师”团队;以“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契机提升校企双导师团队的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教学改革成果,为兄弟学院提供典型案例和可借鉴的经验。
(二)项目结果评价
1.校企双主体联合组建广建斯维尔学院,理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
项目按照校企联合制订的工作方案,组建了广建斯维尔学院,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体制基本确立。2017级学徒制试点班运行过程中,校企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宣传、考试、录取等工作;依据“能力核心、系统培养、岗位成才”的原则,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办法、学徒管理制度;共同组建了双导师教学团队;校企双主体协同完成学徒的培养任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落地。
2.学徒BIM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高于预期
双主体联合培养的学徒,既掌握了传统造价管控技术,又会BIM应用技术,是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2018年12月,2017级学徒制班级选拔10人组成2支代表队参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BIM-CIM创新大赛,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挑战赛一等奖、城市运维一等奖、全能三等奖。2019年5月,5名学徒组队参加第十届全国高校学生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获工程管理专项一等奖、工程造价专项二等奖、绿色建筑专项二等奖、全能二等奖。2019年12月,学徒参加全国首批“1+BIM”证书考试,12人通过考核取得证书。
截至2021年8月31日,2020届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2017级工程造价(BIM方向)学徒制班与平行的工程造价4个普高班、1个中高衔接班相比,学徒班就业率与平行班相当;薪酬中位数、薪酬平均值均高于平行班;专业对口率比平行班略低,学徒自主创业、新职业就业比重较高,表明学徒个体发展意愿得到尊重。
(三)项目过程评价
1.人才培养体系和“双导师”团队构建顺利完成
校企共同制订了2017级工程造价(BIM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学徒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按照标准要求,构建了由培训讲师、岗位导师、学徒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导师团队,建成了由课程主讲教师、跟岗教师、班主任组成的学校教师团队。
2.教科研成果和辐射推广有序推进
校企共同开发16门具有学徒岗位特质的课程,共同编写出版了《BIM中级实践培训教程》《BIM三维算量for CAD实例教程》,列入出版计划的在编教材3部。本项目BIM技术应用技能的课程标准、配套教材已应用于工程造价普高班。2019年11月,校企共同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获立项;项目案例入选2019年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项目受邀在全国BIM技术教育、学徒制论坛作主题演讲3次,接待国内外学校来访交流11次。2020年8月项目联合申报企业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录。
3.实际投入资金结构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
本项目原预算总投入400万元,主要用于“双导师”团队建设、校企一体化育人;其中企业预计投入100万,学校投入150万,省财政资金100万元,其他资金50万元。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初始投入的教学软硬件价值189.1万元;两个企业小学期学徒跟岗培养报酬6.3万元,半年轮岗培养报酬78.8万元。学校实际投入与预算持平,省财政资金正在落实中。校企资金使用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效益显著,资金使用绩效高。
(四)项目增值评价
1.学校“双精准”育人成效显著
校企共同培育的工程造价(BIM方向)復合型高技术人才为工程造价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运作深化了校企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美誉度提升,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凸显。
2.企业主体培训管理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双提升
项目实践不仅提升了合作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考评水平,为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培养了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员工,又提升了企业BIM应用软件及服务的知名度,合作企业软件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扩大。
3.学徒成长成才进步幅度大
通过校企双场所多次工学交替的活动、一年的岗位轮训和定岗培养,学徒对岗位、企业、行业的认知更加清晰,思考和提问的能力得到较好训练,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值度明显高于普高班。学徒对自我认知更全面,对就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4.教师团队双师素质快速提升
学校跟岗教师加深了对行业企业需求变化、新技术发展的认识,企业导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操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校企双导师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带领学徒完成BIM技术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底,技术咨询服务合同金额达400多万元。
(五)项目综合评价
1.学校、合作企业、雇主、学徒、双导师满意度调查
2020年9月,项目组分别对学校、合作企业、学徒、学徒雇主、双导师展开了项目满意度调查,满意程度及赋分为很满意(10分)、满意(8分)、比较满意(6分)、不满意(4分)、很不满意(2分)五级,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对项目评定为满意等级,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评价为比较满意等级;48名学徒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100%;雇主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100%;双导师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96%。
2.学徒综合素质评价
学徒的学习动力、自学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均为正向提升。学徒顺应工作岗位和任务变化的能力、遇到紧急事项的应变和心态调整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乐观积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得到体验和认同。
3.双导师团队师德评价
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对互帮互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等活动,学校教师师德表现正向提升,企业导师热心教育事业、关爱学徒、积极学习育人技能的氛围逐渐形成,双导师团队师德表现良好。
四、试点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主体投入产出失衡,企业对项目的满意度偏低
一是学徒岗位培养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初始投入大,企业导师团队教学能力提升任务重,校企管理体制、关注点差异较大。二是学徒制特色学院运营中校企沟通协调工作量大、学徒学费收入分享机制落实困难,加之产教融合型企业优惠政策还未正式落地,因此企业投入经费大幅超出预算。三是由于学徒学习兴趣、就业选择多元化,企业留人计划未能达成预期指标,企业主体产出不及预期,项目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二)岗位导师具备专业技能,但教学资源建设、教法研究能力明显不足
企业BIM技术应用服务案例资源丰富,但案例资源不能自动转化为教学资源和适用的教材。学徒被分配到BIM中心、大数据中心、客服中心等岗位跟岗培养,岗位导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粗放、分阶段性的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专业技能考评点和考评方式不实等问题,导致学徒工作中的错漏未能得到及时发现,给学徒成长和企业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三)学徒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全员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企业导师团队由集中授课的培训讲师、岗位导师、人力资源部导师组成,各岗位导师主要负责学徒专业技能培养,人力资源部导师负责学徒日常行为考核。因对学徒多元化认识不足,企业导师对学徒日常行为管理、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跟踪教育不到位,每周例会、项目总结汇报等环节多关注岗位技能培养质量,学校跟岗教师对学徒价值观形成过程干预不够及时,导致双导师团队对学徒品行修养的影响力弱化。
五、深化现代学徒制“三教改革”的建议
中国现代学徒制与德、英、美等西方国家学徒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中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项目由党委领导、政府主推、教育主管、行业主办、企业主体协同推动,课堂采用育训结合的模式,见图1。首届试点班的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学徒培养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关键是教师、教材、教法质量的提升。
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中国特色落脚点在课堂,在于教师、教材、教法的质量。要着力提高教师团队建设水平,培养强国优师;要高标准研制教材,规范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法,持续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一)提升双导师团队全员育人能力,建设教学创新团队
1.现代学徒岗位成才需要教学创新团队引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以学校为主的传统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要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成才目标带来的许多新问题,这需要发挥双导师团队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研发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满足学徒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有效地引导学徒顺利成长。
2.双导师聘用和评价应以师德表现作为优先因素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学徒制项目的双导师既是教授专业技能的教师,也是育人的导师,既要向学徒传授知识、技能,开发学徒智力,提高学徒各方面的能力,又要帮助学徒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6],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因此,热心教育事业、关爱学徒、具有工匠精神等师德表现应是双导师选拔、培养、评价的首要条件。
3.加强企业导师教学和育人技能的培养
企业导师大多数未接受过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需要开展教学技能和学徒日常管理技能培训,还需设立学徒教研室,专门研究学徒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本项目中学徒工作效果抽查评价不及时,学徒日常行为管理松散,导师对学徒影响力偏弱等问题,均与企业导师教学设计、沟通技巧等能力不足、重要教育时点缺位相关。
4.探索科學的企业导师评价方法
企业导师是学徒培养的重要力量,对企业导师教书育人的质量需要找到有效的评价方法。育人技能学习积极性及成效、学徒受益度、对学徒的影响力、工匠精神传承等应纳入企业导师评价指标。
(二)开发岗位培养适用教材,促进学徒自主学习
1.研发具有学徒制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为了有效规范、监测学徒岗位培养,防止教学内容简单化和随意化,必须研发学徒岗位轮训和定岗培养适用教材。学徒制教材应由校企顶尖教师组成的团队编写,有效整合企业生产一线优质资源,精心设计应用案例的教学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优秀的教材承载形式
岗位培养多是综合性训练课程,学徒边工作边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传统高职教材显然不能满足学徒教与学的需要。本项目双导师团队以建筑工程中型项目案例为基础,按学徒工作过程和学习习惯,加工编制了工作手册式教材,教学内容由模块化的教学单元组成。同时,将中型项目工作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分解为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相关知识点完整,工作成果评价要求描述清楚,而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配备了数字学习资源,方便学徒自学自查和企业导师抽查。
3.现代学徒制的教材应融入思政元素
企业导师擅长学徒专业技能的答疑解惑,育人理念和技能偏弱,为了辅助导师教,方便学徒学,工作手册式教材应加入行业标杆模范人物的介绍以及爱家乡、感恩时代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徒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探索适合新时代学徒学习的教学法
1.以提升学徒学习效果为主线,选择与学法匹配的教法
教学法是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学徒制岗位培养目标是将学徒从岗位新人培养成熟手,教学任务即是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常用的教学法有实习法、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学徒岗位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善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分期分批地发布给学徒,方便学徒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岗位导师要及时检查学徒的工作成果,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畅通答疑解惑渠道。每周例会应引导学徒回顾一周中的技能提升和工作习惯养成的过程,清楚每周的進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2.岗位培养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徒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岗位培养的教学内容是以岗位工作中等难度案例为基础,导师据此设计教学任务,但学徒未来工作会遇到更多的新项目、新问题,仅仅学会已有中型项目的技术应用是不够的,导师应充分重视学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徒树立解决工作中难题的勇气、决心和信心,协助学徒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体会并养成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工匠精神。
参 考 文 献
[1]陈效民.简明基础教育评价常用词语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8.
[2]雅普·希尔伦斯,等.教育评价与监测:一种系统的方法[M].边玉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2.
[3]章鸿雁,赵鹏飞,等.现代学徒制企业课堂的定位、构建和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7-41.
[4]雷新勇.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20(9):10-14.
[5]苏林琴,孙佳琪.我国高校学生学业增值评价研讨:兼论美国的研究和实践[J].教学研究,2014(9):15-19.
[6]陈允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探析[J].教育评论,2019(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