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1-01-03苏重来马永玲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三全育人

苏重来 马永玲

摘 要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以新商科教育为例,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三全育人”内涵体系及实践要求,在教育系统论视域下实施大思政教育,从构建服务产业高端的高水平专业群,搭建“思想领航·技术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素养嵌入·项目贯通”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一体化“匠心财经”文化育人品牌,打造“铸魂强师”教育工匠团队,创新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画像的教育评价模式等方面重塑商科人才培养新生态,加快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城市印记的复合型创新型商科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匠心财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9-0015-04

“三全育人”是教育系统论观照下的一个先进教育理念,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性、多要素性、结构性、协同性等特征,在实践中需系统思考和设计。“三全育人”理念倡导在终身教育的价值遵循下、在教育系统论的视域下调动各领域、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实施“大思政教育”,形成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覆盖的育人格局[1]。它要求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必须立足国家要求和地方需求,聚焦学生学习成长诉求,统筹各类育人要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当代思政教育范式创新,推进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实训、评价等育人核心环节,同向發力、同频共振,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建成具有新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的可借鉴可复制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讲,应做到“两个遵循”:在育人主体维度,宏观层面调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庭、社区的育人动力,统筹好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微观层面利用好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朋辈团体、党政领导干部、党团成员等主体,形成育人“聚合力”。在育人时空维度,按照“学生(入学)—准职业人(学习)—职业人(就业、终身学习)”的成长逻辑,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文化—实践—网络—心理”育人功能链,以师资为支撑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组织”育人功能链,双链融合,构建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完整链条,形成育人“组合拳”。

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为指南,“以聚核守正,全面落实党的领导、筑魂育人”为改革制高点,搭建“党政班子+校企教师+校企辅导员+班导师”的全员育人架构,发挥党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上下”同步,聚焦“1个机制、6个体系”(党建工作机制为保障、课程育人体系为主干、实践育人体系为支撑、心理育人体系为基础、网络育人体系为拓展、文化育人体系为引领),重点开展“1群、2体系、1品牌、1团队、1模式”改革与创新,以此优化升级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培养新商科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服务产业高端的高水平新商科专业群

瞄准传统财经商贸和“大智移云区物”相互融合渗透的新商业体系和模式,基于“产业微笑曲线”理论,以产业链·岗位群为组群逻辑,立足当地区域经济现代化高端化建设,坚持服务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高端,对接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和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依据“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专业群建设要求,分析产业群所需的关键共性知识、技术技能和素质,解构当前及未来即将出现的岗位群,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推陈出新、改革升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此构建高水平新商科专业群,见图1。培养适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掌握会计、财务、税务、金融、营销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业的会计、税务服务、金融服务、营销等领域,从事智慧会计、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工作的有家国情怀和城市印记的复合型、创新型时代新人。

二、搭建“思想领航·技术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结合新商科人才培养定位与特征,以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抓手,深度挖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育人交融点和生成点,提炼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基于此制定(修订)融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标准课程,绘制专业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以微课、微视频、慕课、5G+3D+VR财经文化教育虚拟仿真资源等形式开发配套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库。在充分掌握、研究、内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活页式、融媒体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专业课程(思政)教材体系,推进思政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成思想引领有力度、教育教学有温度、立德树人有效度的“三有”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三、构建“素养嵌入·项目贯通”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教学与思想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又以此培能育德[3]。基于此,应以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育为目标,以素养嵌入为突破口,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实训基地文化、实训教学资源和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为底部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实践教学,构建“素养嵌入·项目贯通”实践育人体系。如图3所示。

首先,找准素养群。在经济社会大生态下,按照商业运行生态逻辑,从做人、做事、运营三个维度切入,找准学生所需具备的“三素养、十意识”素质群,包括做人的基本素养——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谐意识,做事的素养——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以及运营的基本素养——目标意识和全局意识。

其次,确定实践项目。按照学生学习阶段,结合学校课程教学安排,从公共基础实践、课堂教学实践、专业集中实践、企业综合实践四个方面,以学生职业成长为中心,设置相互衔接贯通、层级递进的实践项目,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

最后,开展资源、文化和制度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文化和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是实践育人的内容要素和基础保障。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将产业经济、行业企业的新标准、新要求、新模式、新流程等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基地文化建设方面,推进财经(红色)文化、财经工匠风采、财会类企业文化进基地、进项目、进头脑,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制度建设上,践行“群”“共同体”的理念,推进实践项目、实践教学资源、实践基地等开放共享,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实践教学有“法”可依。

四、打造一体化“匠心财经”文化育人品牌

各行各业的探索发明和创新创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内核的工匠精神。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精尖人才大军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理应大力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关键在于树立匠心,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目的在于打造精品[4]。按照学生学习成长逻辑,打造一体化“匠心财经”文化育人品牌,全员参与、多元融合,抓实、抓小、抓细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切实培育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建立“匠心”培育基地。通过建设开放共享的财经“劳动·劳模·工匠”精神展示室、財经文化走廊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驱动的财经文化体验馆,构建“文化、体验和感悟”为一体的工匠精神教育示范基地。另一方面,打造“匠心”培育活动。依托易班、今日校园、学校两微、党团课等平台,以小窗口展示大党建,探索开展“师生同心·与党同行”微视频制作、“微评·微言”时政解读等系列精品活动。

五、打造“铸魂强师”的教育工匠团队

筑牢教师队伍是育人“主力军”的意识,从建设和评价两个维度协同发力,打造一支“铸魂强师”的教育工匠团队。

在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强化教师育人责任,突出抓好教师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融入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科教协同、科研育人机制,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六个一”工程,即精讲一门课程思政主干课程、指导一项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项目、主持一项教研或科研课题、对接一个企业(就业单位)、联系一个兼职教师、深入一个班级,促进教师团队思想政治素质与育人能力“双提升”。

在教师评价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用学生学得怎么样来考察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可以从德(政治素养、道德品质、职业素质)、学(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用(实践应用、创新创业、社会服务)3个维度来评价。以此为逻辑起点,可以对应地从德(政治素养、师德师风、育人成效)、教(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书育人、项目建设、班级管理)、学(成长规划、学习投入、科创研究、学习效果)3个维度来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另一方面,运用第三方评价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校外第三方专家(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专家学者)评价四种方式,作为补充评价。通过这种“以学为中心”的多维度评价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一体化,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育人育才。

六、创新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画像的教育评价模式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5],按照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成长进阶,围绕政治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要求,建立相关标签、指标体系及观测点,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模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数据为依据,构建以学生入学、毕业两个时点,学生学习过程这一时段为范围的“两点一线”学生职业能力画像平台,定期给出职业能力画像报告,因需提供个性化职业能力成长方案,实现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动建立智能化、平台化、科学化的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能力信息、职业目标与倾向进行学生画像分析,出具职业能力基点报告,清晰呈现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目标,为学生入学后学习路径提供智能规划方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职业能力画像平台抓取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专业课程学习、课外(劳动)实践、课外学习成果、比赛竞赛、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考试等方面的学习与成果数据,通过阶段性的学生画像输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优化职业能力成长路径,激励学生挖掘潜能,促进职业能力成长。在学生毕业时点,全面呈现学生职业能力等级画像,为学生求职目标规划、后续职业精进和企业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

参 考 文 献

[1]林毅.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4):19-26.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5-28.

[3]刘宏达,许亨洪.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70-176.

[4]杨建新.新知新觉: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18-07-05(07).

[5]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0-12-15].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三全育人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