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
2021-01-03关越交
关越交
月经不调是妇科多发疾病,患者有闭经、量少表现,甚至导致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需积极治疗。临床研究指出,月经不调发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失衡、内分泌紊乱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既往治疗中,针对此疾病一般采取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雌孕激素周期疗法长期治疗中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状况、生活质量。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学指出,脏腑功能失调引发冲任两脉损伤是导致月经不调的病机,所以中医治疗也侧重此点,本院采用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的效果显著。本文选取104 例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04 例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38 岁,平均年龄(28.50±3.50)岁;病程6 个月~6 年,平均病程(3.50±2.20)年。联合组患者年龄28~36 岁,平均年龄(28.80±3.20)岁;病程5 个月~5 年,平均病程(3.30±2.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经B 超等检查确诊的月经不调,符合《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实用妇产科学》诊断标准;③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脾肾两虚型标准;④治疗方案患者身体耐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病变患者;②过敏体质患者;③退出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指导患者月经第5 天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70,规格:50 mg×10 粒×2 板/盒)100 mg/次,1 次/d;另外,宫颈黏液粘稠、雌激素水平低的患者口服己烯雌酚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54,规格:0.5 mg×100 s)0.125 mg/次,1 次/d。联合组采用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育肾培元方:茯苓、生地黄、党参、山药、熟地黄、仙茅、淫羊藿、鹿角霜、酒女贞子、巴戟天、麦冬各10 g,酒萸肉12 g,醋煅紫石英15 g;另外,结合月经不调患者个体情况辨证用药,如气血两亏者加黄芪、当归;1 剂/d,水煎取汁360 ml 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 个月经周期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激素水平。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复常,伴随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经量、经期以及伴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达到痊愈效果;有效: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经量、经期以及伴随症状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效果;无效:均未达到以上治疗效果,患者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未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参考健康问卷调查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取精神状况、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指标[2]。激素包括LH、E2、P。不良反应包括饱胀、头晕、便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痊愈27 例、显效15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治疗痊愈7 例、显效7 例、有效27 例、无效1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85%(41/52);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09,P=0.0076<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发生饱胀、头晕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对照组发生便秘、头晕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5)。
2.3 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LH 水平为(4.15±0.80)mIU/ml、P 水 平 为(1.22±0.45)nmol/L、E2水平为(60.40±12.20)pmol/L,治疗后LH水平为(10.16±0.80)mIU/ml、P 水 平 为(3.45±0.73)nmol/L、E2水 平为(104.30±12.80)pmol/L;对照组治疗前LH 水平为(4.16±0.83)mIU/ml、P 水 平 为(1.21±0.46)nmol/L、E2水平为(60.05±12.05)pmol/L,治疗后LH 水平为(8.66±0.70)mIU/ml、P 水平为(2.95±0.55)nmol/L、E2水平为(94.60±12.20)pmol/L;治疗前,两组LH、P、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H、P、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755、3.9448、3.9557,P=0.0000、0.0001、0.0001<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联合组精神状况评分为(76.80±6.5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0.05±6.50)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6.50±5.50)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1.30±7.30) 分;对照组精神状况评分为(65.60±5.6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3.30±5.20)分、生理功能评分为(66.50±5.50)分、总体健康评分为(65.50±6.50)分;联合组精神状况、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135、14.5105、9.2709、11.6564,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临床上发现妇科月经不调者患病率明显增多,与女性工作、生活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月经不调患者有周期异常、量少、腹痛等症状表现,甚至导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状况。当前,中医药研究的进步为月经不调治疗提供了新途径。中医指出,月经生理病理与生殖轴、脾肾密切相关,肾是先天之本,肾精充盛,卵巢才可以得到濡养、卵泡才能生长和正常排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可防血溢脉外,脾肾功能正常情况下月事正常[3]。同时,外邪侵袭、七情内伤等情况下导致脾肾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月经不调[4]。考虑月经不调的主要病机是脾气虚、肾阳虚,所以治疗上侧重补益元阳、固本培元、补肾益脾。中药育肾培元方中包括多种中药成分。其中,淫羊藿等具有温肾阳的效果;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的效果;鹿角霜具有补肾助阳、收敛止血的效果;麦冬等具有滋阴的效果;诸药共奏补肾健脾、调补冲任的效果。另外,加用育肾培元方有助于恢复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陈鑫[5]研究指出,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育肾培元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用药安全性获得保障。
本文研究中,选取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患者,采用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H、E2、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H、P、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精神状况、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育肾培元方辅助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安全,可有效促进患者激素水平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