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食物过敏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的生长发育状况监测

2021-05-13王莹莹朱素知魏然曾加林李小玲刘孙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过敏菌群体重

王莹莹 朱素知 魏然 曾加林 李小玲 刘孙龙

小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自身抵抗力较弱,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全,往往会导致小儿患病后,牵动整个家庭担忧的情况出现[1]。小儿食物过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情况,最常见的为牛奶过敏,根据临床调查显示,对牛奶过敏的小儿还有可能对蛋类、花生、豆类、鱼、小麦等食物过敏,因此,预防小儿过敏的根本手段为避免接触过敏原[2]。小儿食物过敏后,往往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从而对小儿的成长和发育形成阻碍。本文将对食物过敏小儿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 例小儿食物过敏患儿,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 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全身代谢性疾病。对照组,年龄6~10 个月,平均年龄(8.5±1.3)个月;其中男17 例,占比48.57%,女18 例,占比51.43%。观察组,年龄6~11 个月,平均年龄(8.7±1.2)个月;其中男19 例,占比54.29%,女16 例,占比45.7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做好饮食护理,采用口头的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告知。

1.2.2 观察组 实施综合营养干预。①确定过敏食物,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和接触,母乳喂养的直接回避,人工喂养的改为深度水解配方奶喂养。②指导口服益生菌,品牌可由家属自行选择。③采用微信、电话或到门诊咨询的形式,对患儿的饮食进行制定,指导补充缺乏的营养制剂。④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监测婴幼儿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做好随访工作。⑤辅食的添加种类和剂量,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日饮奶数量及次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营养制剂补充包括铁、锌、钙等。⑥定期对小儿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从而随时的调整,更好的对患儿的营养进行把控和管理。随访半年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体检,测量婴幼儿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标准,对患儿进行评估,测量患儿的体重和身高,营养不良涵盖低体质量(以体重/年龄低于中位数2~3 个标准差为中重度体质量低下)、消瘦(以体重/身高低于中位数2~3 个标准差为中重度消瘦)、发育迟缓(以身高/年龄低于中位数2~3 个标准差为中重度发育迟缓)三类。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体质量+消瘦+发育迟缓)/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 涵盖能量、蛋白质以及血清钙、铁、锌水平。患儿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钙、铁和锌的测定。正常值参考:钙62~112 mg/L,铁430~780 mg/L,锌2.9~6.1 mg/L。

1.3.3 对比两组患儿的体重及身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能量、蛋白质、钙、铁、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体重及身高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体重、身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n,n(%)]

表2 两组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儿的体重及身高对比()

表3 两组患儿的体重及身高对比()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aP<0.05

3 讨论

小儿食物过敏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小儿自身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对食物过敏的可能性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抵抗力逐渐加强,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和食用,从而减少过敏发生的可能性。小儿食物过敏不仅会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小儿的成长和发育造成影响,直接决定小儿营养状况的好坏[3]。众所周知,小儿营养状况的好坏主要是由于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摄取和利用的能力或状况决定,往往采用体质量指标进行营养状况的反应。营养不良的小儿,往往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甚至出现智力迟缓,导致不良的后果和结局,甚至导致整个家庭的悲剧[4]。

根据临床数据表明,目前小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这需要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也需要引起家庭的足够关注。食物过敏一旦确诊,那么要对该食物进行至少半年的断食操作,并且对于成分与其类似的食物,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食物过敏导致小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①食物过敏的小儿家属,会担心喝氨基酸配方奶的营养不全面,从而担心小儿的发育,很多患儿家属往往自行更改水解配方,从而导致小儿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孩子生长发育;②特殊配方奶粉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口感不好,因此很多患儿会比较排斥,每日饮奶量大大降低,无法满足对于营养的需求和需要;③过分忌食。很多食物过敏的小儿家长由于过于担心发生过敏的情况,因此在饮食方面过于的禁忌,甚至不敢添加含有蛋白质的辅食,这就使得小儿的饮食过于单一,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④对食物回避的种类概念不清或未予以足够重视。部分家长会出现不重视食物过敏的情况出现,依旧让小儿食用酸奶、奶粉、羊奶、糕点、雪糕等。从而导致小儿出现无法吸收的情况,导致出现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钙不足、锌缺乏等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无法满足小儿对于成长和发育的需求和需要。

小儿的肠道比较脆弱,并且肠道菌群一旦建立,那么将会很难改变,并且会影响小儿一生的健康。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并且菌群也较为脆弱,容易出现菌群紊乱,从而提高一系列的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性[6]。因此,及时的补充益生菌,能够显著的改善小儿的肠道菌群,从而间接的改善小儿的营养状况。食物过敏的小儿往往肠道功能比较紊乱,肠道菌群的和谐能力也较差,而及时的补充益生菌,能够加强肠道的屏障作用,减少感染和过敏反应[7]。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以及微生态平衡,不仅能够对小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够对其终生健康起到帮助作用,效果十分显著,此外,益生菌能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这一点可以作为重点,在临床上进行运用和开展[8]。

综合营养干预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为广泛的干预手段,它主要采用食物回避或者替代疗法,对小儿展开护理干预。它能够帮助小儿补充成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食物回避的后期营养干预是确保小儿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关键,也是小儿成长和发育的关键。及时的补充益生菌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能够帮助小儿更快更好的避免食物过敏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儿恢复。

本文的研究当中,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能量、蛋白质、钙、铁、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10.51±1.09)kg、身高(78.33±2.35)cm均高于对照组的(9.87±1.25)kg、(75.41±2.8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食物过敏小儿中,采用综合营养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小儿的营养水平和营养摄入,还能够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适合作为常用手段作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过敏菌群体重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过敏8问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称体重
你应当知道的过敏知识
你对过敏知多少
你的体重超标吗
人为什么会过敏?
我为体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