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大环境中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

2021-01-03湖北省委党校贾民辉谢活新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马克思道路

湖北省委党校 贾民辉,谢活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1]与历史学中“世界历史”的概念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交往的频繁,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体的过程。我国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蒸蒸日上,中国道路的成功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一、“世界历史”大环境的根源与趋势

(一)“世界历史”大环境的理论根源

早在17世纪,西方哲学家便已经开始从哲学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人类世界历史:维柯认为人创造了历史,人对历史的考察是最直观且真实的;伏尔泰将世界历史视为一个具有发展规律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理性的发展高度;康德认为人与社会有倾向的活动构成了世界历史的整个过程;黑格尔将历史与哲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认为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外化,是具有内在规律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中国的辉煌到日尔曼的没落,都是世界精神发展的结果。这些哲学家大多是从唯心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世界历史,与他们不同,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从唯物史观去探寻人类历史的发展运动规律,他们认为,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与地区间交往日益密切,人类社会从单一的封闭的民族历史逐渐转向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不是闭门造车的理论,而是在总结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18世纪英国率先发起了工业革命,随着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以往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机器化工业取代,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细化,当其自身的分工不能满足其生产需求时,便会突破地域的限制而去寻找国际分工。另外,资产阶级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并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通常便选择殖民扩张的方式。殖民扩张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使相对落后的地区在交往中掌握了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使不同民族的发展抛开了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逐渐由独立的发展走向世界性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世界历史的现象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也有显现,先进的思想文化伴随密切的交往传入到顽固封闭的地区,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世界历史”大环境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资产阶级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资本主义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从整个人类世界的角度来看,资产阶级在给封闭落后的地区带去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带去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因此整个“世界历史”大环境必然也是朝着共产主义不断推进的。[2]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不只是地区间交流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世界历史朝着共产主义不断靠近时,“世界历史”大环境中的人一步步摆脱了区域与民族对自己的限制,真正获得全面生产的能力并逐渐实现人的价值。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交往的日益密切,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历史”大环境为各国多样化大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落后的国家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会赶上甚至超越先进国家,出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情况。我国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在受到世界历史影响的同时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

二、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

(一)顺应当今时代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

20世纪后期,面对世界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各国已经探寻过四种模式的发展道路: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殖民扩张道路、厄立特里亚走过的完全封闭道路以及巴拿马等美洲国家走过的依附发达国家的道路。历史证明,这些道路是以打破世界和平、破坏生态环境和阻碍社会发展为代价的,这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背道而驰。

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选择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道路没有盲目模仿或照抄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立足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与世界其他热爱和平追求进步的国家一道,努力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另外,在道路的选择上我国吸取了东欧国家激进改革导致失败的历史经验,坚持朝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这一目标循序渐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摸索并累积经验,推动中国在“世界历史”的环境中有序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充分发挥中国影响力去维护世界和平,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汲取西方发展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世界历史”大环境中,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伴随着人类日益密切的交往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传入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带去的还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就为这些国家发起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当这些国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实现自身快速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成果,尤其是先进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扩大世界市场的欲望驱动下从自己的国家前往落后的地区,因此世界市场为“世界历史”环境中人们交往提供了中介。社会主义国家在初级阶段需要尽快融入世界市场中去,必须利用好世界市场这个中介来推动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列宁曾提出以资本为手段、以市场为媒介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科学技术来推动苏联发展的想法;但在后期实践中,斯大林在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错误引导下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使苏联走向了瓦解的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成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世界历史”大环境中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在各方面改革适应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立足于世界市场。

在汲取西方发展经验之后,我国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通过将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正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作用。

(三)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世界历史”大环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走向成熟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生产是在对物的依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脱离了人的本质的,他们进行的劳动实践与人为满足自身需求进行的自发实践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行为是受限制的非自发行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难以实现。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剥削阶级彻底消灭、民族压迫彻底消失、旧式分工彻底消亡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世界历史的各方面需要通过这样的联合体才能真正协调统一起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贫富差距、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不断挑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号召世界共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突破区域、民族以及自身的局限,让每个人都能“利用到全面的生产”,让每个人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纸上谈兵,2020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肺炎,我国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主动向其他国家提供防疫经验和医疗设备,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将自己与其他国家的命运与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

三、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当代价值

(一)改善我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

中国在“世界历史”环境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各种试图歪曲中国形象的论调层出不穷,然而中国始终以沉着、从容的大国心态,理性地看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与诋毁,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好评。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不忘积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努力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并与越来越多国家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另外,中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世界各国人民表明自己在国际事件中的态度与立场,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外,更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崛起,只会为世界带来实惠与利益,而不是破坏与威胁。[4]

(二)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妄自菲薄,盲目引导落后国家照搬自己的发展模式,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国家与国家存在着民族或地域的差异,这些落后的国家非但没有在短时间内跟上现代进程,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起点与目标,都是从贫穷落后向着改善民生、提升国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努力,但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道路选择不同,中国坚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走自己的道路,结果就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接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这些国家仍在因民众温饱和社会治安等问题而困扰。

与西方国家的强迫手段不同,我国在自身建设取得成功之后主动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建设经验,力所能及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基础建设,致力于帮助这些国家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适合自己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既提高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的信心,又对这些国家提供了发展道路要符合国情、考虑人民利益、具有发展弹性等经验。

(三)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

中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指导下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功在证明马克思世界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在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过对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思考,但对于如何去学习这些先进成果的问题他并没有进一步探究。中国的经济建设道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国经济建设初期,单一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在改革开放之后,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开设经济特区,再到建设市场经济,经济建设中市场的活力作用越来越强。

在“世界历史”环境中,把握好市场和调控之间的关系,让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式,这是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道路是对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中国已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道路在“世界历史”大环境中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中国道路的发展是曲折的,我们必须坚定自信,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同时积极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马克思道路
马克思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