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01-03任莉萍
任莉萍
(南京苏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200)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1.对建筑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1)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购买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原材料等的入账价格均不含税,资产入账价值降低,在负债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资产负债率指标可能提高、流动比率指标可能下降,而上述指标恰恰是企业融资时银行对企业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2)对营运能力指标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以全部工程计量金额为依据核算营业收入;实施“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应当运用价税分离进行收入核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在同等的核算条件下为:收入=计量金额/(1+增值税税率)。同样,收入降低,一方面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另一方面容易给外界造成财务指标恶化的错觉。
2.对建筑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建筑业的收入确认一般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纳税申报系统中出现过多的无开票收入,从而被税务系统列入预警企业,一般会选择确认收入时开具发票。而往往由于供应商材料款发票、分包款的发票取得的滞后性,导致进项税较少,出现增值税暂时多缴的现象。
3.对建筑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一是对企业自身发票管理的影响。营业税制下,建筑业一般是税务代开票,企业自身没有发票。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一般都是自行开具发票,而且使用的是增值税发票,税务部门对发票的管控很严,特别是专票的管理和稽查更加严格。
二是对进项税发票管理的影响。从上面的税负及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中得出,进项税发票的取得对于建筑企业的税负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筑行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进项税发票的取得、认证抵扣等进行管理。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所涉及的诸如人工、材料和机械等成本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合法,进项税才能进行抵扣,否则企业就必须要为税额买单。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由于诸如采购砂石等原材料等业务,很难取得正规的增值税发票,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4.对建筑企业税负与成本控制带来的影响
自从2016年5月国家实行全面“营改增”以来,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又经历了两次调整,由开始的11%税率降为现在9%税率。建筑企业税负的变化及成本控制宜从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是“营改增”前后的变化;第二阶段是后期的增值税税率变化引起的税负及成本的变化。
(1)“营改增”前后税负的变化及成本的相关控制
测算税负的变动,宜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测算,前提是假定采购的成本、费用在“营改增”前后的价格相等。
以公路建筑企业为例,测算如下:“营改增”前,建筑企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且是价内税。“营改增”后,营业税变为增值税,销项税以最初的11%核算,此时最终的税负主要取决于进项税的金额,测算出进项税的平均税率是关键所在。首先,按照公路建筑业成本结构的平均水平,假设施工成本占收入的85%,费用占收入的5%,利润占收入的10%。而施工成本的组成又细分为人工费占比15%*85%,材料费占比50%*85%,机械费占比15%*85%,分包费占比20%*85%。其中材料费的平均进项税率一般为6%,机械台班的平均进项税率一般12%,分包的进项税率11%,费用的平均进项税率一般为12%,利润率、人工费没有进项税,根据上述计算抵扣的进项税率=6%*50%*85%+12%*15%*85%+11%*20%*85%+12%*5%=6.55%,从而得出税负率=11%-6.55%=4.45%。考虑“营改增”的增值税为价外税的因素,统一计算口径得出的调整后税负率=4.45%/1.11=4.01% 。较营业税提高了1.01%,从而使得成本费用增加1.01%。
(2)“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的变化引起的税负及成本的控制
实施“营改增”税改政策后,我国的增值税率又经历了三次调整,下调为现行的9%、6%、3%三档税率。今后,增值税的税率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税率调整后进项税抵扣率=5.15%*50%*85%+10.3%*15%*85%+9%*20%*85%+10.3%*5%=5.55%,税负率=9%-5.55%=3.45%,考虑“营改增”的增值税为价外税的因素,统一计算口径得出的调整后税负率=3.45%/1.09=3.17%,与营业税3%的税率增长了0.17%,成本基本持平。
当然,上述分析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含税价格相等的情况下,进项税越低,税负率越高,成本越高。当价格不等时,税负的高低与成本的控制就没有同比的关系。有时虽然单个项目的税负率较高,但不代表就是成本控制的不好。分析一个项目税负率高低的同时,要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成本,实际成本越低,无论税负率高低,项目的利润越高。
5.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后,国家税务总局针对“营改增”政策实行情况下发了一系列补丁,而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政策的多变性,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财务人员政策的更新不及时、政策的把握不到位,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并不断学习税收政策。
二、“营改增”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财务指标的分析工作
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要具体分析影响的每个因素,特别是要详细分析“营改增”对各个指标影响的具体原因。“营改增”前后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引起的财务指标核算的口径不一致所导致,并非由于企业的经营恶化,从而消除外界对企业财务指标产生恶化的错觉。
2.加强会计核算工作,降低对现金流的不利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改变一贯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强会计的核算,及时进行原材料、分包工程的结算工作,督促供应商、分包商及时提供发票,使得进项税的抵扣前移,尽量缩小现金流风险敞口。同时企业要把握好纳税义务发生时点,尽可能地使销项与进项相匹配,保持年度税负率的平稳性,减少现金的流出。
3.加强发票管理的力度
首先,要严格企业自身发票的使用及管理。“营改增”后税务部门对企业使用的增值税普票和专票的管控非常严格,特别是对专票的管控力度更大。发票的领取、开具、红冲、保管、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其次,加强进项税发票的管理。企业应整体把控进项税的管理,确保进项税发票从取得、认证、抵扣到保管等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设立进项税发票登记台账。对于进项税发票的取得,要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并保证三流一致。要保证发票的真实、完整、有效。相关业务经办人员应及时取得专用发票,并及时报销,以便进项税及时抵扣。
4.加强税收筹划,降低税负
(1)从供应商的取票源头上控制税负
企业测算供应商的报价时,应综合考虑不含税报价及进项税的税率。同等价格时,应尽量选择进项税高的价格。价格不等时,则应选择不含税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的零星材料,由于供货商的数量有限,建筑企业应建立供应商库,筛选出优质供应商,确保供应质量。同时,保证价格的优势,并能获得合规的专票进行抵扣,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
(2)从税收政策的提前合理筹划上控制税负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营改增”的相关优惠政策,统筹兼顾,提前筹划,做到合理避税,尽可能降低税负。例如:①与业主订立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增值税的缴纳义务时点问题,订立合同尽可能规避将纳税时间前移的情形。②充分利用选择简易计税的两种情形中的甲供材情况。当甲方是行政事业单位、小规模企业等不需缴纳销项税的单位时,订立合同的时候尽可能加入甲方提供部分甲供的条款,使得建筑企业尽量符合选择简易计税的情形。从而降低税负,增加利润。③合同订立的时候尽量注明不含税金额,降低印花税的缴纳基数。
(3)加强对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市场对人员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加强对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相关“营改增”知识的培训。特别是采购人员,往往他们是最先接触进项税发票的人员,让他们了解“营改增”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税率不同对价格的影响情况,从而能从根本上控制采购成本,真正做到降低税负。同时,企业应完善相关的考核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5.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提高税务政策的学习能力
自实施“营改增”以来,相关政策不断更新,对企业来说都是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建筑企业要时刻关注最新政策,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学习,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措施,以适应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提早谋划,通盘考虑,研究对策,提前布局。建筑企业应组织专业税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努力培养出企业的税收筹划高端人才,提高对税收改革的敏锐度,解决税收方面的问题。要精准掌握国家针对“营改增”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能够足额享受,并通过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提升税收筹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