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习作,我们是认真的!

2021-01-02唐莹秀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9期
关键词:奖励机制评价主体评价标准

唐莹秀

摘要:习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维持学生的习作动力,就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在一线习作教学中,以研究儿童言语为基础,转变评价主体、标准,革新奖励机制,推动学生保持一个较为持久的写作亢奋期。

关键词:儿童写作、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奖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写作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孩子呢?从一年级开始,习作“动力”系统的开发,就成了考验意志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小作家”成长过程中,我顺藤摸瓜,寻找到了一些激励的策略。

一、研究儿童,关注内在生发

管建刚提到,儿童爱上写作,那就得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与他们一同感受喜怒哀乐。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走进孩子的天地,还得多研究孩子的年龄特征,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有针对性地去教写作,才能有的放矢,让儿童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

比如“爸爸就像听话的军犬一样做事。”“他的嘴就像香肠一样,感觉像被妈妈打肿似的。”……这些语言看似不符合逻辑,但是,三年级学生就喜欢这种“自我感觉”。我们唯有尊重孩子的表达,给予“言语的安全感”,他们才愿意说,愿意写。

再比如,教學三上习作《猜猜我是谁》,我给学生重读绘本《我家是动物园》时,结合班里学生暑假写的“寒号鸟”妈妈,告诉学生抓“特点”,继而理出写人思维支架。学生听故事,学习同伴范例,领悟出写人的法宝。他们也用笔尖挥洒自己的笑点、泪点,无拘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当然,还有“丑人丑事”。

或许有人看了学生的习作,会嘀咕:这老师怎么能怂恿学生“取绰号”呢?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从小到大被同伴取的绰号,是不是都能让你在想反击的同时,又无话反驳,不得不接受呢?绰号能生动、贴切地展示这个人的特点。只要这个绰号不带侮辱性,就由他取吧。唯有怎么想就敢怎么写,多点“有意思”,无所谓“有意义”,孩子才能在写作天空自由翱翔。

二、改变评价,持久写作热情

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疲软期。哪怕是机器,也会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上油润滑。学生更是如此。从一年级开始,为了激励学生大胆写,大胆发表,我用过好多奖励机制。“零食奖励制”、“积分兑换制”、“奖券抽奖制”……慢慢地,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物质的东西并不稀罕,只要老师买什么奖品,可能过几天,他们也会在网上购买。我需要一套精神层面上的激励系统。

第一步:转变评价主体

在传统习作教学上,教师是写作发起人,也是唯一读者。写作中的师生关系是审视与被审视关系。这容易让孩子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形成为教师、为完成作业、为高分而写作的意识。老师的权威性也将抬高,成为学生写作时担心、恐惧的高墙,畏难心理由此产生。

现在,把评价主体换成同龄人。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评委。这符合写作教学自主发展取向。正所谓“为悦己者容”,在一个保持开放的环境中,作者得到一批可以“信任”、“交流”的同龄读者的“肯定”,能帮助其树立习作自信,继续尝试,勇于探究。

同时,学生在阅读评价同龄人习作时,能不自觉接受差异,拥有充分自主决策权,能在不自觉中内化同伴的习作亮点,使其成为自己下一次习作的训练点。

班报《星辰大海》创立以来,共刊出35期,每一期奖励上榜小作家,学生评选最佳篇目,表彰最佳小评委。孩子们已初步建立“作者-评委”二合一的评价体系。这一学期初,班级举行暑假日记作品展览会。一本本作品集,是由学生暑假八篇习作装订而成。每天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举行作品推荐会。让作者大声朗读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习作。朗读水平好不好不重要,只要你用最大音量来自夸、推荐。

第二步:转变评价标准

写作是在抒写生活情思,它是作者主观意义上的表达。这样看来,传统习作教学中的客观分值数目评价,不能代表这篇习作。字词知冷暖,言语有温度。尝试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无主题限定的日记、周记,只需评委能找出一个亮点,即可为其投票;主题习作中,只要评委能发现文章达到本次的训练点,就可投票。

如暑假优秀日记评选中,每位同学拥有10枚奖牌贴纸,趁着午读时间阅读作品,找出作品闪光点,为其贴上奖牌。班报《星辰大海》也以一期一主题形式刊出。评委们根据导语,抓住本主题训练要点,即可在班报作品上“批改”、推荐。

第三步:革新奖励机制

物质上的奖励只能满足孩子暂时的欲望,寻求精神层面的奖励,帮助孩子强化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并能将其习作热情维持下去。

聚焦奖励的独一无二——定制奖牌。在暑假优秀小作家评选中,根据学生评价奖牌获得数,评出金、银、铜牌获得者(控制比例,但不吝啬数量)。提前预告颁奖仪式,提前展出奖牌,宣传奖牌设计思路,但只可围观,不可伸手亵玩。期待值拉到最高,拥有欲提到最大,得奖后才会珍惜。

关注奖励的延时效应。领奖后,将自己的奖牌和作品集一起放在家里的书桌前,或挂在床头等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继续保持,寻求突破。平时班报奖励中,用“积跬步”形式的奖励卡,能清晰呈现孩子的一步一步成长,让奖励伴随着孩子的进步前进,成为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

学生在激励中不断“升级”,奖励也要不断革新。手动抽奖已升级到“红包雨”电子模式。孩子们玩得开心,动力自然就更足。

习作教学,不是人人非得写出“优美文章”,成为作家,而是激励、唤醒、鼓舞孩子深层次的力量,让儿童写作内在生发。期待有一天,写作是一种表达习惯,而不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徐栋.管建刚.这样写的孩子叫儿童——谈谈儿童的写作[J].人民教育.2019年09期

2.徐红.唤醒学生习作批改意识[J].语文天地.2017年36期

3.胡庆元.习作批改要以学生为主体[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C].2016年

4.周龙娇.张扬个性,不失真情——小学生习作“还真”的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2019年05期

5.杨洁苹.重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是获得成功的钥匙[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06期

猜你喜欢

奖励机制评价主体评价标准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地方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机制改革研究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