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构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02段慧兰曹艳平
段慧兰 曹艳平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1)
0 引言
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理论探索了一套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管理机制,能从实现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的管理,从而为专业核心课程质量提供较好的保证。
1 PDCA理论简介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也被叫作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PDCA是Plan(计划)、Do(执 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 ,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2 基于PDCA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管理机制具体构建
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四大环节。每个环节下又细分若干项目。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循环递进,即可推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持续提升。以下对各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和内容加以详述。
2.1 计划阶段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的计划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为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全过程做好规划。以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工作的成效。主要有两项内容,即标准化和制度化。依据《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是质量的首要保证。依据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主要质量控制环节,重点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和专业核心课程评价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标准化。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标准是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和指南。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术要求融入标准,以此作为指挥棒指导课程开发,就能有效推动课程改革,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落到实处。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标准是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工作的具体依据。通过标准对课程日常的管理加以规范化和流程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也是对专业核心课程持续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
专业核心课程评价标准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专业核心课程评价不仅是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估,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供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作为“指挥棒”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有导向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前提。
标准是行动的依据,制度则是执行的保障。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要落实标准化要求和思想,就必须要靠制度作为保障。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实施到评价整个过程来分析,重点构建三个方面的制度,即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制度、专业核心课程评建制度、专业核心课程预警制度。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制度是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从开发、建设到实施等一列工作的保障。该制度关键明确从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再到专业团队和课程团队在专业核心课程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保证专业核心课程长期的管理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专业核心课程评建制度是鼓励开发建设优秀专业核心课程的激励性制度,可以通过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优质课程”等建设项目开展评建工作,由此作为抓手来提升课程质量。
专业核心课程预警制度是对不合格或者存在严重问题课程加以监管的制度。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出现问题会对学生造成严重、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专门制定相应制度加以监管。课程定位不准,调研不到位;岗位分析不清晰,能力目标不明确;课程知识脱离时代,陈旧过时;课程实施环节不合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实训资源利用不当,无法保证实训学时等问题几乎在每个高职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构建课程预警制度加以监管极为必要。
2.2 执行阶段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的执行阶段就是在制定各种标准与制度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常态化的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有两项内容,即管理和建设。依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达夫特的观点,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课程的管理就应该是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教学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学校办学定位、产业发展、技术现状、生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组织并领导各个专业或课程团队依据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持续建设,并有效整合资源给予支持。
要实施有效管理,首先需要专门的课程管理负责机构,通过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此外要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日常管理流程,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后是需要构建课程问题及时反馈,以保证管理者和课程团队能及时获取相关课程质量问题的各种信息,为跟进管理提供依据。
基于有效管理机制就能更好地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首先是扶持专业核心课程长期建设。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精品开放课程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已经花费课程团队精力和教学资源的课程如不持续建设,不仅对课程质量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对已有课程加以扶持,保证课程能长期持续建设。其次就是激励开发新课程。产业转型升级、生源情况也在不断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产品,也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开发新课程。最后就是诊断和改造预警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如果脱离行业企业需要,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不仅误人子弟,同时还占用资源。因此对反馈有严重问题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加以诊断和改进。
2.3 检查阶段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的检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专业核心课程质量进行有效评估,找出并分析课程建设中所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有两项内容,即检查和溯源。检查就是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各项指标加以审核、评估,以判断课程建设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检查。课程公开网上评价,这是最直接的让广大师生参与评价的方式,能有效获取课程评价的第一手数据。第三方评价,如麦可思。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取毕业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信息,经过职业成长的学生往往给出的评价更具有参考价值。行业企业专家评课,即邀请专家进校听课,或将课程全套资料发给专家审核,以及座谈会的形式获取对课程质量的各种信息。检查出现问题就需要解决,不能治标不治本。例如行业专家指出有课程内容部分过时,如果只是更换相应的课程内容的话,就无法避免下一次或者其它课程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问题加以溯源。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确保根治之。溯源主要通过三种最常用的方法展开。调研分析法,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咨询行业企业专家或者是课程和教育专家以对问题加以研究性分析。人机物法环分析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种质量分析的有效方法。即从人(生产者)、机(设备)、物(原料)、法(方法)、环(环境)五个环节溯源质量问题,基于此理论能有效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质量问题。鱼骨图分析法,也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种质量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复杂系统层层分解,化简为零,最终溯源质量问题。基于该理论也能有效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质量问题。
2.4 改善阶段
课程管理的改善阶段是在检查问题并溯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改善阶段主要有两项内容,即对策和成效。对策从专业课程体系改进、课程改进、课程部分改进三层次展开。专业课程体系层面加以改进,课程体系是相关课程构成的有机整体,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涉及到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整合问题。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是需要多个课程团队相互协同来实现对课程群的质量改进。课程改进,这是针对一门课程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课程定位不准、课程知识过时等。通过系统的课程开发来实现课程的重建。课程部分改进,这是针对课程质量整体上没有严重问题,仅是部分项目或模块设置不合理,而需要局部改进和调整。最后是对课程建设成效的验证。主要通过课程网评、获评精品开放课程、毕业生长期跟踪三个渠道。课程网评结果,通过网络评价可以获得最为直接的反馈。因此构建课程网络评价平台并开发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成效验证有很大的意义。获评精品开放课程,就是以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的项目作为评价依据,如省教育厅质量工程中的精品开放课程。获得相关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就是对优秀课程很好肯定。毕业生长期跟踪,是一种对课程持续建设质量验证极为有效的验证方法。毕业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得心应手的完成任务,能否胜任工作的要求,能否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都是对课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成效最终极的考验。
3 基于PDCA构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管理机制的实施成效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自2015年开始研究并推行PDCA课程管理改革实践,在学校教务处协助下开展试点。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指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专业教研室主任为组员。并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十多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课程评价组专家。学院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并出台《经济管理学院课程管理日常办法》、《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奖励措施》、《经济管理学院课程预警与监督办法》等多个文件对课程管理工作全程加以规范化。经过三年实践,PDCA课程管理改革成效显著。2015-2020年,经济管理学院立项建设了湖南省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占全校立项课程的30%,校级精品开放课程8门,占全校立项课程的40%。
4 结论
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理论,构建一种系统化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四大阶段循环推进,能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实施、评价等全过程加以有效评价和管理,从而保证专业核心课程长期建设中质量的持续提升,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