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提升
2021-01-02王伟陈浩刘娟
王伟 陈浩 刘娟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 天津 300167)
青年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关系到民族发展和国家富强,“育人先育才,育才先育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将“三全育人”工作真正落实到校园通往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顶岗实习阶段,是贯彻全过程、全方位上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必须。
1 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提升的必要性
顶岗实习阶段对于青年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在该阶段,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虽然他们的主体身份仍是学生,但是他们已经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实践场所,开始从事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的学习实践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这种学生身份的企业实践由于学生身份和职责的交叉性以及企业与学校育人双主体性,给育人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特殊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仍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的焦点仍然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人们对于“立德树人”育人工作的关注仍有待提升,对于“三全育人”的研究工作也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该阶段的育人提升需要大家高度重视,这不仅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也是解决目前顶岗实习阶段育人问题的现实需要。
1.1 “三全育人”系统育人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高校应努力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目标,构建“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
1.2 顶岗实习阶段育人现状
顶岗实习的概念首见于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是指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的管理,学生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入企业,按照企业的管理规定开展实习工作,从而使学生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习与劳动、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升。它是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重要改革与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平稳过渡,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调研发现,以“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三全育人”为关键词,搜索CNKI全网数据库,顶岗实习阶段“三全育人”工作的调研成果较少,彭银年、裴智民以顶岗实习的网络系统为主体,探讨分析了“三全育人”网络系统的构建;李如占谈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建设,文章侧重于强调实习阶段加强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缺乏对实施提升策略、方案、方法的探索。其余的文献要么聚焦“三全育人”,要么探讨“顶岗实习”,没有聚焦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展开专题讨论。
反观现实,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仍需提升改善。企业重视生产的功利性,重才轻德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的教育、管理对顶岗实习阶段鞭长莫及,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育人视角。学生也通常只关注具体的实习任务,缺乏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反思,总体育人效果差强人意、距离落实好“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以天津市两所高职院校的调研为例,两所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分别以《某某学院关于应届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和《某某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程》(以下简称《管理规程》)为顶岗实习指导文件,两个文件对于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关注点主要局限在了安全教育上,对于思政育人工作的关注较少。《管理规定》里对于顶岗实习的前期培训要求是:“各系在学生实习(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方法和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安全知识、实习单位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岗前教育,杜绝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可见,前期培训和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安全教育,在于杜绝意外事故发生。该学院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界定可见第十一条内容:“指导教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解决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习手册》(见附件一),负责审核和评定。”每周《实习手册》仅包含时间、实习任务及完成情况、心得体会、指导教师评价四方面内容,可见,无论实习指导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思政育人角度的关注和落实。
《管理规程》相对而言内容更丰富,条目更完善,包含6章11个附件约16000字,洋洋洒洒列出训科部、教务处、学生处、后保处、各系部等各部门的职责。但学习文件后可知,具体负责落实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工作任务的人员主要还是实习指导教师及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督促、检查并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前的现岗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辅导员”在顶岗实习前应召开实习动员会,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就业教育,顶岗实习过程中每两周有一次电话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实习、生活情况。”与上一所院校情况类似,该学院对于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教育工作也是重点指向了安全教育。调研同时发现,该校相当多的辅导员是由年轻的专职教师兼任,他们本身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不少还在诸如院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坐班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作为兼职辅导员负责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二百余人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关心每位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显然力不从心。通览《顶岗实习周记表》,学生就顶岗实习内容记录上,只需要填写实习任务、任务要求、实施过程、实习体会等内容即可,同样缺乏思政育人角度的关注与思考。
显然,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研究和落实都差强人意,距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尚有不小差距,育人工作需要落实和提升。
2 提升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方案
提升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从理论、策略、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念为抓手,采用学校-企业“协同育人”的策略,实现育人内容的“三个突出”和育人手段的信息化、网格化特征。
2.1 理论方面,贯彻“三全育人”工作要求
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论审视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提升。在育人队伍方面,针对“学校热企业冷”的育人现象,应重点提升企业对于育人的重视,以动员企业积极、广泛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优化管理、双师型师资力量提升的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全员育人。
对于顶岗实习的育人工作,也以大局观将育人工作贯穿顶岗实习前-中-后全过程,前期有系统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提升指导、后期有评价与提升建议。此外,顶岗实习时期的育人工作应实现网络空间-实体空间双结合,实现育人内容从综合职业素养到劳动教育、到专业品质提升的全覆盖。
2.2 策略方面,实施校企“协同育人”
落实“三全育人”,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落实,要求“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其实协同学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逐渐推广应用与教育学、管理学。虞丽娟指出,协同育人“主要包括协同教育、协同管理”。
“协同育人”策略指导下,顶岗实习的育人工作包含了协同教育和协同管理两个方面。协同教育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就横向方面来讲,学校对外加强与企业的育人合作,实现育人方向、内容、要求、考核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对内加强学校内部思政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的联合思政育人合作,各类学科同向而行,合力育人;在纵向方面,实现学校的决策制定层-决策执行层的组织协同合作,完善育人体系纵深发展。协同管理则要求在流畅运行平台和机制下,保障校-企、师-生的育人通道顺畅有效,从而提升育人管理系统的效果。
2.3 内容方面,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职业精神,综合提升职业素养教育。“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一些显性的职业素养如职业技能等相对比较重视,但对一些隐性的职业素养仍然重视不够,如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团队合作意识、敬业精神、岗位责任感、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吃苦耐劳精神等等,对这些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针对此类问题,国务院在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给出了相关指导,要求职业院校“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荣长海教授对于文件精神做了进一步阐释,并对职业院校构建“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建议各院校“需要思政教育从技能学习到岗位实训的全过程融入,还需要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各类职业精神教育资源的全方位挖掘。”可见,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综合素养提升应成为各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提升育人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是突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劳动素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给劳动教育的开展实施提供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然而,劳动教育缺失的普遍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即能解决。劳动教育缺失,主要呈现出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两种现象。在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中,后一种现象较为突出。人们目前普遍存在着的认识误区是“把劳动教育异化为技能的习得,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学习某种技能,而忽视劳动的价值体验。”或者更甚,“是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娱乐,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一线操作车间、工厂、民间作坊等,当作学习生活的调剂。”对此,顶岗实习环节,针对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应突出劳动精神的教育,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为抓手开展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提升学生综合劳动素养。
三是突出专业特色,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受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的立德树人的使命光荣神圣而责任重大。陶行知先生曾在解释“因材施教”一词时将培养教育人比作种花木,认为如同栽培花木时首先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各种花木的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一样,培养教育学生也应根据其专业、个人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培养工作的确无法一刀切或采用统一模板,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开展应当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跳出“假大空”的理论说教,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水平。另一方面,育人突出专业特色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凸显学院办学特色和增强专业建设的重要方法。“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体育类院校实施顶岗实习阶段的育人工作时,应突出强调体育强国梦和体育精神,而广播影视类院校在实施该工作时,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媒体精神和职业道德。
2.4 方法方面,体现信息化、网格化特点
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由于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学校的各项育人工作“鞭长莫及”造成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解决时空隔阂,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管理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交流愿望,对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智慧教学、交流软件开展“云平台”育人工作,并统筹完善网格化育人体系,“通过区域网格化、时间网格化、人员网格化、事件网格化多个角度,坚持始终包含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三全育人”的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信息化、网格化育人手段应用于顶岗实习阶段,可以拉近时间、空间的距离,有效落实“三全育人”。
3 试点落实及总结
以某影视类职业学院应用艺术系学生、某体育类职业学院保健与康复系学生为试点,实施上述提升方案,在顶层设计方面,将三全育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写入系、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相关系部顶岗实习予以强调,提升了教师等育人主体的重视;此外,由于顶岗实习教师多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广泛动员公共基础课教师、思政专业教师广泛参与讨论、积极参与思政育人工作中来,扩大了落实育人工作的人员范围;在育人内容上,以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形式对上述试点专业开展了职业素养教育、劳动(素养)教育、中国传统艺术/体育教育等主题教育;结合网络化手段,教育内容通过PPT课件、微课、慕课等多种信息化授课形式呈现,微信、QQ及知到学习平台等多款智能交流、学习应用拉近了师生距离,跨越了时空隔阂,开展落实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访谈相关学生发现,由于育人内容与他们的专业、实践密切相关,他们对于受教育持欢迎态度,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对于微课、慕课以及线上课程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同时认为这拉近了他们与学校的距离,使他们更好提升了综合素养。但遗憾之处在于受各种条件限制,顶岗实习阶段的实习周记、综合评价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完善,仍然缺乏对思政育人内容的重视。
“三全育人”工作旨在立德树人,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评价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观察、多维度考量,对于顶岗实习阶段育人工作的效果评估,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