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2020-12-31江苏省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徐玉红
江苏省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徐玉红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情感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积极关注的教育重点,下面结合班级管理实例,谈谈在开展小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开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而情感教育即指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等,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升对自我的情绪调控能力,对社会产生健康积极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开展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为了有效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发挥其在班集体中的主人作用,在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时,应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分享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情感体验。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兴趣广泛、活泼爱动的特点,在组织班级管理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班集体事务的关注度、责任感,一直推行民主的管理模式。例如,在布置班级的“读书角”时,放手给学生,学生积极献计献策、动手动脑,他们从家中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来,按照一定的图书序列进行罗列,并且在书的一侧进行标注,还有些学生将所有的书籍进行分类:漫画类、军事类、作文类、童话类、科幻类等,并在每一栏目贴上相应的标签,安排图书管理人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对其中的部分图书较为熟悉,他们积极推荐、介绍自己熟悉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作为班级主人的作用。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乐于进行读书的情感、感悟交流,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2.融合贯通,塑造学生。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阶段,他们情感丰富,可塑性较强,为了让其全面、健康成长,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多种教育如情感与和谐教育、品德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进行有机地融会贯通,让学生体会多种教育的魅力,全面塑造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条件较好,所以面对失败、困难的坚强意志欠缺。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坚强意志,教师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应时常对学生进行耐挫的情感教育,同时适时融合多种教育。例如,针对部分学生顶撞教师、不服管教的现象,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外部条件不充分,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形成挫折,如得不到教师、父母的关心、喜爱、赞扬,所以他们苦恼、敏感、易怒。针对这些情形,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如开展课外活动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创办风雨走廊报刊,精选励志性的榜样例子,塑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通过参加活动、谈心进行励志,将其挫折感转化为信心、动力。
3.家校共育,陶冶学生。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为了关注、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实施家校共育的策略,创设机会、搭建多种平台,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增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受到家庭和学校爱的熏陶,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推进情感教育工作。例如,在平时的家校共育教育实践中,主要通过完善网络和实际工作两个层面来开展,网络层面主要指利用学校平台、微信平台、班级群等传播媒介,开展网络家教栏目,为广大的家长提供广阔的联络空间;平时在一些测试、竞赛活动开展后,开展家长育子沙龙、家教讲座等活动,促进家校紧密合作;每个月一个主题的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零距离接触校园生活,为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奠定基础。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很多家长见证了家校共育的美好,他们在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时,介绍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态度、情感方面的明显进步变化。在良好的习惯和健康人格方面的进步意义,肯定了家校共育在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向真、乐学、乐思”方面的积极意义。
4.实践体验,历练学生。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主要为:培育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培育学生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培育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开展情感教育时,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积极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训练,从中历练学生。例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时,靠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其内涵,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开展“善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善行实践,如对长辈的孝敬、对同学的关爱、诚实守法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历练中,提高了自我道德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了知行的有机统一。
总之,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积极研讨、实践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实现塑造完美人格、身心健康小学生的教育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