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临床影像技术用药实际为导向的影像药理学教学改革

2020-12-30马香芹赵汴霞史大鹏白汉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药理学用药

马香芹 ,赵汴霞 ,赵 娜 ,史大鹏 ,白汉林

(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191;3.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当前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一直未得到及时更新,与临床影像技术用药实际脱节。临床影像技术发展迅速,CT和MRI已被广泛应用,对比剂增强扫描是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在医学影像学疾病教学中都要提及对比剂增强后的影像学表现[1]。但对比剂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并未涉及。

为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我校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帮助下,与临床影像学专家沟通,按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通过专家论证、行业调研、岗位技能分析,重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药理学课程,进行以临床影像技术用药实际为导向的影像药理学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理论教学改革

根据调研结果重组影像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将其设为三大模块:对比剂、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解救药、其他影像科基础用药。

1.1.1 对比剂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造影剂。对比剂增强扫描是CT和MRI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注射流率、适应证、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置是重要内容,但从临床医生到放射科医生对此均未引起重视。目前我国药理学教材中均无关于对比剂使用的介绍。因此,有必要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药理学教材中增加相关章节进行详细介绍,从学校学习阶段就强调对比剂正确、安全使用的重要性,降低用药风险。

1.1.2 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解救用药 对比剂增强扫描在提高临床影像诊断准确率的同时,也会增加相关风险。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4%;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0.22%和0.008%,若患者存在过敏、哮喘、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焦虑等风险因素则会增加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风险。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关注,常见的轻症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荨麻疹,可能与特异质反应、抗原抗体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焦虑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及对比剂过量等有关;严重不良反应有血压下降、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和喉部水肿、癫痫发作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有时还会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而危及生命。

轻微的对比剂不良反应如果处理和沟通不当,易引发医患纠纷,加深医患矛盾;严重的不良反应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均未设置影像药理学课程,药理学课程内容仍旧是传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不会专门讲解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处理。学生进入临床后对于对比剂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等一无所知,一旦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解救药物。所以,影像药理学教学内容应涉及临床应用对比剂时可能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如何选择相应的解救药物,以及对比剂不良反应解救中的注意事项。

1.1.3 其他影像科基础用药 临床造影时为了保证图像更清晰,常常会提前或同时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如利用山莨菪碱松弛平滑肌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肾盂、小肠、子宫、输卵管造影;为了保证尿路造影质量,常在静脉尿路造影之前要求患者服用泻药等。

目前,全国尚无专门的影像药理学教材,因此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各类药物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编写影像药理学教材,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解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脱节问题,对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1.2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促进技能训练与临床影像技术岗位衔接,将影像药理学实训课改为到附属医院影像科见习。通过与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多次沟通,确定见习内容为CT、MRI增强扫描。见习前,学生首先利用各类对比剂的说明书,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了解对比剂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见习内容为观看对比剂的使用过程(包括熟悉对比剂使用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对比剂的抽取、注射、造影成像过程,对比剂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影像科急救车上所有药品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确定影像药理学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标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 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2],改革影像药理学教学模式,采取微课、微信公众号、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教学资源准备

2.1.1 创建影像药理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一款社交软件,具有传播快、影响大、覆盖面广、私密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公众号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企业、个人均可申请微信公众号,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视频、图片、语音全方位沟通与互动。

开课之初,教研室申请创建了影像药理学微信公众号,设置3个板块: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要点、微课)、练习题(通过问卷星制作)、相关科普。第一次上课时要求学生扫码关注该公众号,之后教师结合教学进度及时上传相关资源。

2.1.2 制作微课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研室根据相关知识点制作微课,及时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布置预习任务。

2.1.3 利用“问卷星”设计练习题“问卷星”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分析学生线上学习的薄弱环节,以便教师课上进行针对性讲解。

2.1.4 收集教学资源 影像药理学主要围绕对比剂进行学习,学生刚刚接触这一知识点,对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陌生。课前教师收集对比剂的说明书、包装瓶等,将其照片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到学校附属医院拍摄对比剂使用过程的视频,课前播放,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学设计和实施

采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线上课程与线下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一次上课前,把影像药理学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关注公众号,及时预习,完成练习题;教师统计学生错题率,分析教学难点、易混淆点,在理论讲授时重点讲解。

开展影像药理学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学生以故事、漫画、思维导图等形式,介绍影像药理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对影像药理学教学起到补充作用。这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丰富了影像药理学教学资源。

授课过程中利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授课形式、授课内容、学习效果等进行调查。期末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线上学习情况、“问卷星”答题情况、线下课堂表现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

以临床影像技术用药实际为导向的影像药理学教学改革,通过行业调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内容;与医学影像学专家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药理学用药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