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应时代关切体现评价功能
——刍议“文化传承”类高考作文题

2020-12-30罗进近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温州325014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韧性文化传承作文题

罗进近(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温州325014)

仔细梳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传承”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如:

【22001199年北京卷作文题】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01199年上海卷作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2001188年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200117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00117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上述五道高考作文题看来,“文化传承”类作文题的写作不能独立、空洞地谈文化问题,而是需要联系“文明的韧性、民族的复兴、中国的风格、地域的特色、精神的砥砺”等具体的文化课题进行思考。这回应了新时代对“文化传承”的极大关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引导教学”三大核心功能。

一、“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根本,体现为立德铸魂。高考要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就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2019年的北京卷作文题,立意需要围绕“文明的韧性”来展开:题目中的“文明”是中心词,是母话题;“韧性”是中心词“文明”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又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立意可从下面的思路展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又如,第一、四、六句,可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著名学者霍顿和亨特说:“文化是整合的,它的各种元素必须协调一致,如果这种文化想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服务于人类的目的的话。”“文化传承”类作文题在高考的“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核心功能。

二、“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的基本功能

高考的基本功能是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其选拔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乃至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服务选才”不仅是高考制度建立的目的、存在的依据,也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和使命。

当然,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显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人才。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来临,世界各国国力竞争逐渐加剧。在未来发展中,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培养出大批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的各类专业人才。

近年来的高考“文化传承”类作文题就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的基本功能。如2019年的上海卷作文题的立意可以有以下的角度:一是坚守具有“中国味”的文化自信;二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三是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和升华;四是走出去方能对“中国味”感受得更真切。又如2018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立意时可以以第三段为纽带来分析前面两段。分析第三段可知,“浙江学子”是指浙江的青年,“人生新起点”指高考之后走向社会的关节点,所以这是一个畅想式的题目,可以写自己的未来,不过一定要扣住“浙江学子”“我的未来”“浙江精神”等关键词,也就是必须写自己的未来与浙江精神的联系点,即“作为浙江青年,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建设‘美丽浙江’联系起来”。

席勒说:“文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而不能从物质状态中发展而来。”不管是谈“中国风”也好,还是谈“浙江精神”也好,“文化传承”都是一种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于现实、体现着崇高美的精神追求,换句话说,只有拥有这样的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在面对现实的诱惑时坚定信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三、“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引导教学”的现实要求

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携手共进,注重选拔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对接。高考改革必须站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发挥关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进而推动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和扎根。国家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之一。新一轮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同向同行,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在试题命制层面,进一步强调情境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展素材选取范围,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实。

前面列举的五道“文化传承”类高考作文题,就是体现了高考“引导教学”的现实要求。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其立意应该抓三个点:关键词两个以上,关联度,中国形象。最好是把所选关键词有机串联起来,表现中国形象的某个方面。写这个题目最大的问题是关键词间没有关联,或缺少分析,只是“挂照片”式地展示。这种注重情境化设计的作文题,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指导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无疑具有“方向标”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韧性文化传承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