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写作”实践
2020-12-30邹爱萍杭州市公益中学浙江杭州311121
邹爱萍(杭州市公益中学,浙江杭州311121)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写作教学常常缺席、美文赏析支离破碎等问题:写作教学多是“审题”与“范文”,写作实践多为“考场作文”与“周末作文”,不成系统;阅读教学指向答题技巧,对文本的赏读不够。为改变这样的状况,笔者从实践层面进行了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写作”探索。
所谓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写作”,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就阅读文本提出的话题开展几百字的写作活动,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可机动)。它具有切口小、入题快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片段摹写
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借助课文中的片段引导学习开展“微写作”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时,笔者抓住课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细致描写感受”这一亮点,引导学生以身边最有感触的事件为出发点进行摹写。有了课文作为示例,学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段。
同学们的脑袋,手,全身,有节奏地书写着,急促地书写着,拼尽全力在书写着。试卷在嘲讽着你,威胁着你,挑战着你。它使你从未如此强烈地痛恨自己的短板、漏洞、懒散。它使你惊异于这一个短短的不到两行的看似简单的运算公式能衍生出如此数量众多难以解答复杂至极的题目!那些看似简单单纯没有难度的数学公式,那些写在数学书上的简单定理,它演变成的题目,居然能够让你绞尽脑汁抓破头皮想破脑袋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直到抓狂都想不出来!
试卷啊!你让无数爱学习的孩子对你沉醉痴心;也只有你,才能让他们更加沉醉痴心于你。一支支整装待发的龙舟队自信满满地踏上船,全面欢呼起来。
——学生作品《好一张数学试卷》
鼓手紧握木锤,裁判一声令下,他快速挥舞锤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鼓声如同雷鸣一样,震耳欲聋;如同狮吼一样,气势汹汹;如同狼嗷一样,骄傲自信。小河上,爆发出一场多么盛大,多么强健,多么激烈的比赛啊——赛龙舟!
划手们的胳膊、手腕、全身,有力地动着,疾速地挥动着,大起大落地挥动着。他们整齐的动作,团结一致的心震撼着你,感动着你,振奋着你。他们使你惊异于十几个健壮的青年在水面上疾驰而过,掀起阵阵水波,如此激烈!
——学生作品《看,划龙船》
一认真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张卷子身后的你,如百十个坎坷,傲娇地躺在你面前。匕首一般,是锋利的笔尖;雨水一般,是努力的汗水;石头一般,是冷静的外表;火花一般,是狂热的心内;王者一般,是帅气的成绩。高分成绩榜上,出现一片多么漂亮,多么激烈,多么优秀的成果哇——努力的你!
——学生作品《痛快淋漓的考试》
《安塞腰鼓》的痛快淋漓,《安塞腰鼓》的语言运用技巧,在学生的习作中都得到了体现。这样的教学,充分利用了课文资源,使阅读教学为“微写作”搭台阶、作示范,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并创新性地运用到写作中,获得了写作的快乐。
二、读后仿写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一文,写了作者在昆明期间对雨季的见闻感受,用清新自然、不落俗套的笔调写出了昆明雨的特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停停下下但是并不单调。文章通过写一些雨中的景物如菌子、杨梅和缅桂花等,来衬托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体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章语言质朴,文字如行云流水,诗情画意,学生读来趣味盎然。教学完成后,笔者组织学生学习此文的写作方法表现自己对“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感受,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是学生的部分作品:
暑假去了云南旅游。对云南的雨那是早有所闻了,总以为是天天夜夜下个不停,空气如江南梅雨季节一般闷湿。去了,便是惊呆了——空气竟然那么舒服!这儿的雨季,雨从不一个劲地下,而是像突击一样,毫无预料地就来了;但并不会使人感到惊慌(待了一天就已习惯了)。雨从不是极大的,伞则是毫无必要的累赘。
我想念云南的雨。
——学生作品《云南的雨》
有一天我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坐车回阿克苏。我们的车子需要翻越天山。那时正是七月的一天,气温像南方的秋天。车沿着盘山公路开着,天越来越黑。而附近骑马牧羊的牧人不为所动,任凭羊在云气间穿梭。不一会儿,下雪了,天气一下子由秋天进入了冬天。我们放慢车速,开了暖气,就在车里看雪。雪越下越大,俯冲而来,拥抱着车。周围的羊还在吃草,丝毫不觉雪下大了。刚才还是马踏过的结霜的地呢,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直到我们下了山,雪才停下。我至今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烟凌相绕墨云边,凛冬已至草半潜。
马烈徐行过霜地,征蓬飘飞入雪天。
我想念南疆的雪,我热爱南疆的雪。
——学生作品《南疆的雪》
从以上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自然变化是有所体悟的。当一篇美文出现,他们也可以成为作家。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将课堂上学到东西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研读补白
许多课文在记叙、描写、抒情中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言犹未尽之处,并进行补白。这种补白,既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在教学《孔乙己》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后来的命运进行猜想,并写成文字,再通过小组合作对文字作修改润色。以下是一学生写的《新编孔乙己》:
天太冷了,几乎把一切东西都冻得僵硬,北风呼呼地吹,伴着沙石狂飙着,太阳好像离我们那么远,为什么不多给我们一些光热呢?
孔乙己拖着那两只已被打断的腿,用双手撑着地向前艰难地移动着。他依然穿着那件破夹袄,当然已经不能遮住身体,他在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下几乎无法呼吸,嘴里好似不停地叨咕着:“冻死我也,冻死我也……”就是这样,他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菜市场。他看到那些做买卖的都在不停地吆喝着,又都在给那些有钱的长衫主顾低三下四地点头哈腰……在饥饿的驱使下,他拖着那两条被打断的腿,企盼能够得到一些食物。但是他还是放不下那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说出那句:“给我点饭吃吧!”那买卖人见到这个臭乞丐,连声骂道:“臭乞丐,离我们这远点,别妨碍我们的生意,否则就废了你。”就在这时,从菜市口东面来了一队人马,后面有一顶小轿子,见孔乙己坐在街当中,几个当差的过来,把孔乙己连打带骂地赶到了街边。这下可把轿子里的大老爷惊动了。
……
有了阅读的深度,学生下笔就能更自由、更灵动。营造自由开放的写作氛围,基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学生笔下才能出现真实、鲜活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