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占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制高点

2020-12-29江苏姜有荣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档案文件选择题答题

江苏 姜有荣(特级教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自出现在高考全国卷以来,历经了从选考到必考、从连续性文本到非连续性文本等几度变革;虽然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项能力,但也对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考生在复习阶段只有以变制变,历练实功,才能切实提升这一阅读板块的得分率。

一、透视十年真题,把握考查走势

纵观近10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如下五个方面的变化走势:

1.文本

2010-2012年高考的实用类文本均为单则材料,2013-2016年均为“一则材料(主)+一组相关链接(辅)”,2017-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间有图表。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更加贴近、适应当今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而且对于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查要求。

2.取材

2010-2016年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从人物传记中取材;2017年至2019年则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图表等。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取材的多元性、丰富性和时代性、现实性。同时,在备考过程中,师生均应该注意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各种问题的基本特征,要做到烂熟于心,这对于迅速厘清文本的思路和主旨大有裨益。

3.试题情境

2010-2018年试题的命制,情境都设定在文本之中;而2019年试题的命制,对于题目的设置已经不局限于素材本身,开始向文本之外延伸,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4.考查方式及能力层级

2010-2016年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均采用了选考方式,即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能力层级要求均为“分析综合C”和“探究F”,而从2017年起至2019年则均采用了必考方式,能力层级要求均为“理解B”和“分析综合C”。这一重大调整体现了命题者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功能的重新定位,对于学生来说亦是不小的挑战,突出了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也要求学生的思想不能局限于课堂,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5.题型、题量及分值

2010-2016年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题型、题量及分值均为1道多项选择题(5分)和3道主观题(分别为6分、6分、8分),共25分;2017年为1道单项选择题(3分)、1道多项选择题(5分)和1道主观题(4分),共12分;2018年和2019年均为2道单项选择题(各3分)和1道主观题(6分),共12分。在改革考查方式之后,命题者进一步将多项选择题调整为单项选择题,将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从2∶1调整为1∶1,使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题量及分值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期,分值及题量符合高考命题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探究解答路径,提升应试技能

(一)选择题:洞察常设雷区,做出精准判断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2019年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的常设雷区如下:

1.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4题: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对应文本]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剖析]根据原文,“数据层”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而不是“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由“应用支撑层”来实现的。所以D项就犯了将“此”(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表述成“彼”(数据融合)的错误。

2.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5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对应文本]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

[剖析]根据原文,“纸浆补书机修补法”是修复方案中所采用的方法,它只能“修补书页”,而不能“修复纸张的酸性”(即“去酸”)。所以,C项说“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就夸大了其功用。

3.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计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4题: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对应文本]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剖析]根据原文,“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是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后所烙下的深深的印记。“鸟巢一代”志愿者是先开展“志愿服务”后留下“集体记忆”的,而不是先“建构集体记忆”后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建构集体记忆”的主要受益者并不是“鸟巢一代”志愿者,而是以后的志愿者。所以A项就犯了将“先期”与“后期”的事件及其受众倒置的错误。

4.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5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对应文本](材料二)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剖析]该选项涉及6项世界之最或首创,其中5项可以在材料二中找到依据。对“智能建造平台”的介绍出自材料三,但说它是“首创”,于文无据。所以C项的概括和分析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

此外,从近年来高考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来看,命题者的常设雷区还有“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等,广大考生也应对其关注。

(二)简答题:强化信息处理,分点加工作答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简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审读题意,把握指向—扫描文本,搜集信息—梳理要点,加工作答”。考生要使解答做到全面、到位,就必须实现信息处理能力的“三级跳”。

1.第一级:筛选信息能力

考生需要循着答题的指向去扫描文本,将有效信息筛选出来,而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中有些属于明示信息,可以用来直接作答,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寻找与选项对应的“区间”。

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的第②个答题要点“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其有效信息分布在该阅读文本材料三之中,详细信息如下: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其中的“文件纸张严重酸化”一句,属于明示信息,可以“摘抄”作答。根据文本信息,其酸源主要是用于书写的“酸性烟黑墨水”。

2.第二级:解读信息能力

有些答题信息隐含在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之中,需要考生结合答题指向进行由表及里、由事及理、由因及果地解读,从而将其揭示出来,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

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的第①个答题要点“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它隐含在该阅读文本材料三的“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一句之中,考生对该句进行由事及理地解读可以发现,这批档案文件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三个世纪,从档案文件的保存来讲,形成的年代越久远,受损的可能性就越大,程度就越严重,据此可以将“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这一隐含要点揭示出来。

3.第三级:整合与运用信息能力

①整合信息能力

解读出来的隐含信息往往比较分散,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根据答题指向,对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其内在的关联,得出既符合语意逻辑,又符合事理逻辑的结论,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整合”。

②运用信息能力

有些解读出来的隐含信息具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性,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根据答题指向,运用它来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做出合乎事理的推论,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解读→运用”。

三、坚持“三有”导向,优化复习策略

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发力,在发力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如下三个“牛鼻子”:

1.科学的复习规划

在制定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规划时,要确立三条路线:一是指导路线。不要从方法到方法,而要从实例到方法,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二是训练路线。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走集约化之路,力求通透,坚持“做一题,通一类”。三是反思路线。做过试题之后,不只是对答案,“知其然”,还要搞清答案的生成过程,“知其所以然”,坚持“做后有思,悟出道道”。

2.有强烈的文本意识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文本不仅是命题的着眼点,也是答题的落脚点。无论其试题的情境设定在文本之中,还是文本之外,答案的“娘家”一定都在文本之中。为此,广大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文本,盯着文本去想问题,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防止造成信息疏漏。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应有删减文本的意识,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做出删减处理,关注与题目相关的文字,把选择题的对位信息找到,把简答题的有效信息找准,并在比对、加工信息的基础上生成有着坚实文本依据的答案。

3.有严密的训练试题

当前,制约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效能的一个“瓶颈”就是模拟试题不严密。有些试题虽然在命题形式上是“高仿”的,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争议之处,而且在评讲时学生争论得振振有词。此类试题让考生越练越糊涂,越练越找不着感觉。为此,笔者建议:让考生模拟训练的试题,教师一定要在不看“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试做一遍,从答题者的角度来看一看有无不够严密之处,然后作必要的修改、增补或删除,切忌以不严密之题误导考生。

实用类文本阅读不仅有着高考的考查意义,而且还有着终身的学习意义。笔者依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上述三条备考策略,希望广大考生能勤加练习,有效提升阅读技能,从而笑傲高考,丰盈人生。

猜你喜欢

档案文件选择题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单项选择题狂练
邀你来答题
档案文件的数字化管理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
探析档案文件资料收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