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文课堂不再落寞
——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初探

2020-12-29陕西张银翠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言板书文言文

陕西 张银翠

文言文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寂静一片已是课堂教学的常态。虽说近几年大力倡导高效课堂,但这种已成为明日黄花的模式还是很受部分教师的青睐。究其原因,一是这种灌注式课堂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考试成绩不会低;二是高效课堂在施行前期总是费时费力,而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难免“越俎代庖”。

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扎实施行,使教师得心应手,使学生如鱼得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一语文教师来说,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大篇幅的文言文,文言文知识积累欠缺,文言文翻译和分析能力较差,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迫在眉睫。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成相当高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语文核心素养是这样阐述的:“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文言文教学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初步形成层进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过程如下:

一、漾一池春水,任轻风频飐——强化预习,分组讨论,每人一句翻译

高效课堂施行之初,笔者利用早读时间,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参照文下注释,一人一句翻译,若存在问题,先组内讨论解决,若还有疑问,则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或请教教师。

上课时,每组学生完成本组任务,每人一句进行直译。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现象,教会学生在书上批注,并适时点拨重点。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最后一段,笔者指导学生仅笔录“微,假如。因人之力,因——依靠。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亦去之,去——离开”。

又如教学《氓》第一段时,笔者指导学生笔录“将,愿,请;秋以为期,倒装句,以秋为期,把秋天作为婚期”。有学生问“匪”是不是通假字,笔者让学生查《古代汉语词典》,其注释是通假字,然而那些义项与本文却全不对应。有些学生认为,课文下面没注释,便不能说是通假字。对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解释为:这个字读三声,在本文中不是通假字。

这种做法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效果显著。学生在翻译时并无厌烦之感,反而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其他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乐于翻译,甚至会比较谁翻译得更准确、更迅速,反而促成了一种竞争机制。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学生翻译时抱着参考书不放,二是每句都是直译,学生自己归纳不出重点。

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分组讨论,板书重点

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配发的练习册上每课翻译甚详,若继续使用第一学期的教法,学生只会照本宣科,收效甚微。

于是笔者改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每组承担一段文言文翻译,但要求学生先不要看练习册,互相直译,然后将重点文言现象归纳出来。不太明白时,可以参看练习册上的译文。上课时,要求全班学生只准打开课本,不许打开练习册。每组选派两名代表上讲台,一生翻译,一生板书重点文言现象。每组每次所派代表不能重复,尽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如此一来,解决了学生手不释译文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归纳文言重点的能力。

例如《师说》第一段,一班第三组学生板书重点如下:

重点实词:(1)学者;(2)从师;(3)是故。

重点虚词:(1)所以;(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节奏划分,“也”的意思;(3)生乎吾前,“乎”的意思。

重点句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样是《师说》第一段,二班第三组学生板书重点如下:

重点实词:(1)学者;(2)孰;(3)师道。

重点虚词:(1)所以;(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节奏划分,“也”的意思;(3)从而。

重点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虽然两个班的学生勾画的重点不同,但都能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能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达到了课堂上突破重点的目的。但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下课后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还来请教个别词句的释译。既有需要,何不让课堂上多些争鸣?于是笔者又开始了新的尝试。

三、抛一粒石子,搅动旋涡——大胆质疑,深化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为何不让学生当堂提出来,当堂解决呢?

必修四的文言文均为传记,这与高考文言文试题所选体裁一致,强化必修四文言文教学,厘清、析透课文内容尤其重要。

在前面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倡导学生大胆质疑,问不倒的学生才真正做到了对课文融会贯通。

开始,学生并不敢质疑。于是,笔者率先发问,提问的内容有学生未讲到的重点,也有激发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的知识点。在笔者的引导、鼓励下,有一两名学生开始质疑,慢慢地,一节课质疑的学生多达五六名,提问的内容开始是学生理解不清的地方,慢慢地,对讲台上学生讲得不全面的地方也进行提问,若讲台上的学生回答不出,则由下面的学生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有时,对于词义理解争执不下,则由笔者讲析。

这种高效课堂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上文言文课时,讲台上的学生讲得细致,下面的学生问得透彻。

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三段时,一生连续发问:“‘事君’的‘事’是什么意思?”“‘且庸人尚羞之’,‘且’是什么意思?‘羞’又是什么用法?”“‘夫以秦王之威’,‘以’与前文‘以口舌之劳’‘以相如功大’‘以相娱乐’‘何以知之’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与《岳阳楼记》中哪句话意思相同?”可见这名学生对这段文言文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

四、擎一把绿伞,举一一风荷——文言并重,引以标题

只重言,往往肢解了文言文内容;只重文,纲举目张,会忽视文言现象的积累。只有文言并重,才能双赢。

在必修一至必修三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文言文的分析一直采用这种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达成共识。在必修四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适当地将对文言文的分析让位于学生。分组讨论时,要求每组推荐三名学生,一生上讲台直译,一生板书重点文言现象,一生板书本组拟写的小标题。小标题的拟写要求如下:紧扣段落内容,或侧重于事,或侧重于人。因必修四文言文多为传记,对文本的分析不外乎人和事两个层面,因而这种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认真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文章。

学生所拟小标题角度较多,有的侧重于概括事件,有的侧重于挖掘人物精神内涵。

例如:给《氓》各小节加小标题时,从氓和女子两个角度拟为:(1)男子贸丝,女子恋爱;(2)女子痴情,男子迎娶;(3)女子忠告,男子薄情;(4)女子色衰,男子二心;(5)男子家暴,女子自悼;(6)男子失信,女子决绝。有些学生从女子角度拟为:(1)温柔劝慰情人;(2)深陷爱情旋涡;(3)不可沉溺情渊;(4)色衰反遭抛弃;(5)回娘家被嘲笑;(6)清醒刚烈决绝。有些学生从男子角度拟为:(1)贸丝为见女子;(2)占卜迎娶新娘;(3)新婚坠入爱河;(4)弃妻另觅新欢;(5)家暴逼走妻子;(6)妻子与其决裂。用事物来拟:(1)送子涉淇;(2)眺望复关;(3)桑叶沃若;(4)水渐帷裳;(5)乘垣回娘家;(6)淇则有岸。

给《苏武传》第五段加小标题。从苏武角度拟为:(1)铮铮铁骨,岂能屈降;(2)不辱使命,保持气节;(3)痛斥叛徒,正气凛然。从卫律角度拟为:(1)威吓利诱,欲斗两主。从卫律和苏武两人角度拟为:(1)卫律劝降,威武不屈;(2)卫律劝降,富贵不淫;(3)名利相诱,立场坚定。

在笔者看来,将高效课堂理念渗透文言文教学,最后一种模式也许就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了。学生对课文能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们不仅是讨论者、展示者、质疑者、解惑者,也是探究者、总结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提升了,在高三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就能融会贯通,答题时亦能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文言板书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短文阅读训练三则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