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支持研究

2020-12-29麻晓萌朱庆荣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业内蒙古

房 冰,麻晓萌,朱庆荣

一、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培养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部署要尽快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2018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提出了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政策体系及发展路径(1)申学锋. 财政怎样支持乡村振兴[J]. 农村·农业·农民,2009,(1).。因此,各地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做到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施政的工作方法。内蒙古全区地域广袤,纬度较高,基本属于高原型的地貌区,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全区最明显的短板是“三农三牧”,全区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尽管内蒙古长期以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以及环境保护政策,使得草原得到修复达到草畜平衡,农牧民生活有了改善,但与党对内蒙古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滞后性。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持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出内蒙古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而财政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方面有基础性作用(2)杨佳莉. 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内蒙古发展带来机遇[J].财讯,2017,(10).。因此,本文就如何实现财政政策促进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政支持内蒙古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一) 财政促进生态保护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态宜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生活健康的基础,更是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但环保问题、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因此,仅仅关注GDP是不够的,只有考虑到资源与环境因素的绿色GDP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生产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内蒙古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优势较为明显。内蒙古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因此,为完成新时期国家、人民对内蒙古的高要求高期望(3)杨佳莉. 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内蒙古发展带来机遇[J].财讯,2017,(10).,必须加大财政对内蒙古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投入,一方面要重点关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落实,并加大维护投入,避免生态建设的负外部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有效消除生态建设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财政推动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兴旺,农民的收入才会提高,农村才会得到发展,外来资源和人才会更多地流入。初步核算,2019年内蒙古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7212.5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3.9%和50.6%。由此可见,内蒙古在产业不断优化发展的态势下,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全区工业、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升,而第一产业农业在GDP中占比较低。从全区实际情况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依托于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比如内蒙古特有的广阔草原、茂密的森林、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动植物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其次,内蒙古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着以蒙古族为主的,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因此,不同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互相交融形成了内蒙古人热情包容的性格,而蒙医药、蒙古包、赛马射箭、奶制品、牛肉干也成为了内蒙古独有的特色。此外内蒙古不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而且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内蒙古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全区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广阔的市场需求与精准的工业结构调整,为内蒙古的第二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纵观内蒙古三大产业,三产之间融合升级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比如内蒙古产业项目优势不明显;大多数地区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投入水平、产出水平整体偏低;大型龙头企业少,创新不足,导致企业效益低,竞争力弱;产业组织程度低;服务水平不健全,诸多瓶颈与难题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因此,要突出财政支持重点,补贴和引领市场主体,引导产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

(三)财政推进城乡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理念为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关乎市场要素的自由融合发展,关乎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融合,而且能够加快形成城乡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式必然要向融合的一元结构模式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分别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体现了国家政策紧跟时代步伐,一脉相承的特点。自2004年开始,中央多次强调加大对“三农”经济的扶持力度,坚持多给予、少索取、强农惠农富农的理念,因此多次减免涉农税费,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状态,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内蒙古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内蒙古全区常住人口253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9.4万人,乡村人口93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4%,城镇与牧区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关系决定了内蒙古要走适合自己的城乡融合道路。比如要加强城乡规划布局,严控土地开发强度,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解决农牧区学生升学、参军问题。以上事项均需国家大力支持,而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4)赵福顺. 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因此国家在出台一系列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时,在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明确农民土地产权,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乡多要素流动,拓宽农民收入与融资渠道,进而大幅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四)财政助力改善民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古至今,重视和改善民生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只有使社会成员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满足、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才会减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首保就业护基本民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科学有效的财税政策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可有效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内蒙古全区主导产业为工业经济与农牧业经济,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6233.1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肉类总产量264.6万吨,比上年下降1.0%(5)赵婧.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由此可见,全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部署,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使得全年经济总体平稳运行,稳中向好。但内蒙古全区经济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增大,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此外,由于大多企业、工厂都建设在城市或郊区,这些经济项目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为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在农牧区,人民获得收入的方式大多只能是手工种植、放牧等,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便是雪上加霜般的沉重打击。同时,城市的医疗教育居住条件都比农牧区好太多,想切实改善农牧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还需要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稳增长促公平的目标,使人民收入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由此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实行科学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等方式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三、内蒙古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着力点

(一)完善农牧区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不仅关系到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而且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只有将乡村产业做大做强,才能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源源活力,为乡村振兴带来不竭动力。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内蒙古全区最重要的优势产业是农牧业,而农牧业作为产业兴旺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产品、要素、市场和外汇贡献,因此,全区要把好农牧业发展这道关,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优化农牧业产能,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牧业由高产量向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宣传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构建现代化的农牧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从本质上提高民生质量和幸福感(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成就[J]. 北方经济,2019,(9).。

首先,要建设现代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以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宣传销售产业链为基础,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品牌。此外,要把科技创新绿色节能作为粮食发展的持续动力,开发内蒙古农牧区休闲观光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和制造融合发展的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内蒙古马铃薯产业、蒙中药材种植产业、杂粮杂豆产业以及草原畜牧业,争取做到“稳羊增牛”,提升牧民标准化饲养水平,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新格局。同时还要格外注重畜禽粪污处理,做到就近还田利用,从而形成农牧结合融合发展的新型农牧业结构。

其次,要建设现代化农牧业生产体系,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一方面要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坚持构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做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鼓励牧区人民入股参与到牧区新产业建设发展的进程中,由农牧民变成股东,激活农牧民的积极性,并发挥农牧区党组织对农牧区人民的领导作用,呼吁经济实力强的农牧区组织辐射带动周边牧区共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还原性的比较。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结合Ce4++Fe2+==Fe3++Ce3+知,还原性Fe2+>Ce3+,又由Sn2++2Fe3+==2Fe2++Sn4+知,还原性Sn2+>Fe2+,所以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n2+>Fe2+>Ce3+。

最后,要建设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涉农涉牧项目规模,组织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检测,并支持企业参加产品展览大会、企业负责人培训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融资、市场开拓等服务。此外,要继续进行科技创新,并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从而推进农牧业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牧业和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工程,提高农牧业发展精准化水平。总之,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为完成以上目标,需要财政、税收、土地、贷款、保险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人们不仅希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为养老担忧、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且希望能够享受到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此,各地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感受放在首位,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现阶段,内蒙古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支出在民生支出中占比较大,但对于内蒙古农牧区而言,这些公共服务的供给依然有很大的缺失,进而导致农牧区人民没有很好地享受到公共服务提供的便利。

首先,全区要加大对农牧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根据农牧区人口状态,推进农牧区幼儿园、中小学的建设,确保所有适龄青少年接受平等教育。同时要提高学校对孩子们生活学习的补助水平,使孩子要有学上有饭吃,从而健康成长。另外要建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农牧区特岗教师招聘规模,加大免费定向培养教师计划实施力度,提高农牧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切实提高农牧区教育水平。

其次,要加强健康乡村建设,提高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乡村医生不断加强能力水平申请职业医师资格,并做好重大疾病地方防控,不断发展互联网+医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到远程看病,从而推动城市与农牧区建立医共体,提高农牧区的医疗水平。

再次,要推动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重疾患者及孤寡老人要实施相应的救助供养制度,不断完善农牧区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养老院,引入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为每个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建立个人档案,从而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晚年生活。

最后,要加强农牧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监测、预报、应急、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农牧区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并在农牧区设置公共消防设施,宣传安全消防知识,提高农牧民科学管理农牧区的整体水平,从而改善农牧区消防安全条件。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一方面,全区要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比如,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细化各类森林的管理措施和经营制度,严格审批草原占用管理制度,全面培养草原经营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争取做到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使得生态得到检测,草原得到保护。

另一方面,要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生态种植产业。现阶段,内蒙古绝大部分农牧区依然处在未开发状态,当地农牧民没有因地制宜地灵活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展开相应的经营活动,使得许多自然资源的附加效益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城市,亲近自然,自然资源的社会娱乐价值已然显现。因此,全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在保护森林草原沙漠的同时,允许使用合理的面积来开发旅游、休闲、体育、农业等项目,从而促进当地产业开发,同时加快农牧区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满足农民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农民得到尊重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良好的乡风是帮助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自信、振奋精神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和工作人员要助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农民实现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深化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宣讲、故事分享、文艺晚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党的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宣传;另一方面可以让党员干部以及乡村教师、医生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此外,村干部要明确村规,对彩礼以及厚葬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其次,要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养壮大农牧区文化队伍。比如,在农牧区建设图书馆、剧团、文化大院,鼓励志愿者加入文化建设队伍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鼓励农牧民积极创作易于传播、适合基层演出的节目,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文艺指导。

最后,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功能,大力支持蒙古舞蹈、音乐的研究保护传承创作工作,建设拥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博物馆,传承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抓好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四、财政支持内蒙古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让全区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支持,对公共服务的完善,而且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持续关注。财政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税收、购买性支出、公共支出、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等方法,破解乡村振兴资金瓶颈,撬动多方资金,调动多方力量,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真正实现习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基础生活保障,保证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公共产品,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内蒙古公路建设速度、建设里程不断加快加大,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顺利完工,但由于全区面积辽阔,地理条件相差较大,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政府要改变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项目亮点,提高建设标准,将责任落实到位,真正解决农牧民的实际需要。首先,要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形成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鼓励邮政、运输、商贸企业在农村发展布局。其次,要加强水利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节水供水和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再次,要加快农牧区能源革命,推进农牧区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实现供能方式多元化,并有序推进煤改气进程。最后,要继续完善农牧区信息工程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作,将网上智能服务推广到家家户户。

(二)加快重点工程项目落实

重点工程项目落实状况直接关系到农牧区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牧区重点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首先,支持发展数字农牧业与智慧农牧业,加强相关设备的研发创造,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控制等智能管理普及并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拓宽农村信息服务业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其次,加快创建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一批拥有乡土特色、市场活跃度高(7)王艳伟、王景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兴旺发展[J]. 内蒙古统计,2018,(1).,绿色优质的农林产业基地,提升农牧业品牌,搭建品牌农畜产品营销平台。最后,加快改善农牧区生活环境工程落实,继续开展农牧区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发展庭院经济,进行庭院环境整治,进行农牧区绿化活动,打造内蒙古美丽农村牧区样板。

(三)强化技术支撑与创新驱动

创新是产业兴旺、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竞争,政府必须加快农牧区相关产业的创新步伐,优化创新机制,从而保证农牧区产品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性活动,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不足、力量薄弱等问题,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从而进行有效创新。其次,要坚持营销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和模式创新(8)黄萍萍. L公司创新发展策略研究[D].桂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现阶段内蒙古多地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如何长期保持产业升级、企业盈利,需要政府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不断投入,更需要产业随时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保持市场竞争力。最后,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说到底都需要技术支撑,因此,政府要增加对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科学项目研究等方面的财政支持,从而解决农村牧区发展的瓶颈,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构建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格局

安全稳定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素(9)邓廷涛.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因此,内蒙古全区党政工作人员要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保证乡村治理取得阶段性的效果。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及其杠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集体经济,保障村组织运转经费充足,进而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自治为基础,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邻里关系和谐,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此外,要转变政府职能,鼓励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多多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从而推动乡村发展。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业内蒙古
《自由》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巴林右旗达林台嘎查农牧区本土青年人才回流对策研究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西藏农牧区的茶叶消费:一种身心生态的微观视角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对民族地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以合作市农牧区中小学为例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