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在关联与核心要义:乡村振兴视阈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0-12-29谢太平谢宜婷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谢太平,谢宜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融合、工农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在长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农业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乡村社会为工业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持续为社会的现代化输出能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从完全意义的现代化理解,城乡二元结构既不符合发展的目标性价值,也不符合发展的工具性价值,结构难题亟需破解,发展鸿沟需要弥合。因此,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乡村振兴战略建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考量上,着眼于城乡城融合、工农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愿景,其现实目标在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田园。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契合社会发展的目标,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引起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关注与热情。然而,乡村振兴由谁引领、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恒久动力等问题都需要审慎思考与勇敢创新。因此,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要。

本文拟从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入手,考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引领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努力提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切实可行路径。

二、现实考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

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阳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组织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还包括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以及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持的制度环境。从总体上看,乡村振兴最紧要的任务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的振兴

经济发展是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一样,乡村经济发展也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农业是多功能产业,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农业的多功能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享受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绿色产品、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当前,乡村经济的振兴就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在坚持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现代农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组织的振兴

组织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组织振兴内在地包含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和其它组织的振兴,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发挥统领作用。根据宪法和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依法领导农村各项工作,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考量农村组织格局的现状,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农村小康,必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文化的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文化振兴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包含了物质层面的文化设施建设,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村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成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王盛开,程宏燕.文化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2019,(7).;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努力创造乡村文明新气象,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生态的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最宝贵的财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的自然条件。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享受的内在要求,也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并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来看,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和个体生态文明意识也是生态振兴的重要条件。

(五)社会的振兴

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是条件。社会振兴的任务是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幸福安宁、美丽宜居的乡村社会。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同时,坚持依法治理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乡村。此外,还应传承和创新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发挥道德模范和新乡贤的作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三、内在关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主导者

作为政党在农村社会的工作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执政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基层组织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并且通过基层实践创新,提升治理能力,积累经验,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作为农村社会的先进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吸纳了乡村社会的精英群体,发挥精英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和谐有序、治理有效的文明和谐美丽乡村社会而努力。作为农村社会的领导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的组织体系中始终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领导并团结各类组织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责无旁贷的主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直接关系着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经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要确保党的农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条件下的多种经营方式(3)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N].贵州日报,2020-01-11.。其次,基层党组织是集体经济的领导者。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合理开发,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4)郭忠.农村党组织在村规民约制定和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最后,发展经济是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5)王凤.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9.。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

作为先锋队组织,基层党组织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要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共同富裕。市场化改革以来,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复杂化,如经济发展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个人与集体、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正确处理和调节各类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必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整合和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利益反馈机制,了解农民的愿望与意见,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通过利益整合机制,宣传贯彻国家政策,调节利益矛盾,整合社会关系,成为农民根本利益的实践者、维护者、发展者。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社会力量的凝聚者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社会力量最重要的凝聚者。首先,基层党组织有着强大的组织优势。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坚强的组织能力,领导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其次,基层党组织自身的人才优势。十八大以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被吸收进入党员队伍,有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并被选拔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他们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后,基层党组织领导各种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密切联系农民群众,能够发挥协调和整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整合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四、现实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原因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1.政治领导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政治领导力是党的领导的核心要素。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政治领导力不强,不能充分认识到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不能领会到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政治保证。另外,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不高,对使命担当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刻,加上自身素质的局限,在贯彻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不能充分地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因而在党内和群众中威信不高,难以带领群众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2.组织凝聚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凝聚力。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在自身建设方面,青年党员培养、党组织覆盖率、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党群关系方面,基层党组织工作往往在村两委关系方面、基层党组织在“两新”党组织中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方面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党组织号召无人应、办事无人跟、说话无人听、缺乏凝聚力、感召力。

3.经济发展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必须通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来落实和体现出来。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领导经济发展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忽视了中心工作,往往对经济建设抓的少,没有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有的基层干部缺乏发展经济的明确思路和能力,在带领农民致富、发展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进步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4.群众服务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没有在实践中践行党的宗旨;一些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缺乏,不能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能与时俱进地认清形势,对接农民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还有一些干部群众工作作风漂浮,好大喜功,醉心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没有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落到实处。

5.社会治理力

乡村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水平与社会治理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些地方的基层政权和基层干部受到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村霸”、宗教极端势力的严重侵蚀,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降低了农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层干部素质与新时代要求存在差距

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形势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在很多方面存在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治意识不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精神不足。由于思想认识、知识水平、政策水平的局限,对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能深入地学习思考和领会,政治觉悟亟待提高;二是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忘记了初心使命,缺乏责任担当,不能牢记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背道而驰。三是担当精神不强。一些干部囿于视野和胸怀,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组织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不能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兴办公益事业,兴建公益设施,为群众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比较而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常常出现办事无实力,呼吁无人应的局面,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了极大地挑战。

3.农村人才外流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居住人口急剧减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而人才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需要大量劳动力、农业经营人才、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电子商务人才,但是现在有一技之长和发展能力的劳动力大多奔向城市,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更是瞄准工作机会更多、发展条件更好以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条件更完善的大城市,留守下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386199部队”。人才的溢出效应使得乡村越来越凋敝,农村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4.党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党员的战斗力和示范力决定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党员队伍的状况决定乡村振兴的成就。当前乡村党员队伍出现了新趋势:一是党员流动性大。许多青年党员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二是在年龄结构上,年轻的党员发展力度、速度、规模不足,一些地方高龄党员所占比重偏高。三是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难度加大。由于党员工作生活比较分散,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存在难度,党员大会的到会率也难以得到保证。

5.制度设计仍需完善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制度安排上,由于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发展空间有限,出口较小,保障不力,出于比较利益,一些党员宁愿外出发展,也不愿意担任领导职务。此外,对于积极谋事、勇于创新的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尚未形成,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激励制度尚需完善。最后,在一些地方,《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内关怀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核心要义: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农村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必须强化政治引领,着力构建“协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只有这样,乡村社会治理才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6)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2018-02-05.。

(二)选好“领头雁”,配强领导班子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班长最重要。如“最美奋斗者”王传喜,带领村民经过20年的努力,将山东省兰陵县落后的代村发展成为总产值28亿元、纯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万元的先进村,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因此,要把那些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甘于奉献、敢闯敢拼,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选任到领导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才能。选任党支部书记,视野要开阔,可以采取外引和内推的方式来实现。上级党委可以选派优秀党员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也可以从本村致富能手、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的党员中培养选拔。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将那些政治思想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带富能力强、合作精神好的年轻有为的党员纳吸纳进来。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才会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这样的“领头雁”。

(三)理顺“村两委”关系,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首先,明确“村两委”的地位关系,规范领导体制。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7)刘小利.关于农村两委班子建设问题的思考[J].沧桑,2019,(7).。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在条件具备的地方,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工作(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R].2018-10-20.。其次,完善村级事务决策对于村里的重大事项,如集体企业改制、集体资产处置、土地承包和租赁、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措等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必须实行民主决策,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规定加以落实。最后,健全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共产党员包户服务群众制度、年初“村两委”班子承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审计制度等重要制度安排,努力打造“六有”村党支部。

(四)加强教育和培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照《条例》要求,落实村支部书记每年必须接受的培训和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其一,针对党员流动性加大的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两微一端”“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加强学习,同时建立流入地党支部建设与教育培训手段。其二,合理利用农民农忙、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开展主题鲜明与家乡发展紧密联系的会议交流活动,增强教育的效果。另外,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从带富能力强并且愿意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注意吸收妇女入党,优化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9)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N].贵州日报,2020-01-11.。

(五)创新思路,壮大村集体经济

贯彻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合理开发集体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0)赵丽.湘西州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推动“三变”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引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项目,带动集体经济,与当地农户互惠共赢。

(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金融重点倾斜、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对于乡村振兴,意义尤为重大。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乡村振兴(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建立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财政供给结构,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促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此外,还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培育大量爱农业、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对于乡村振兴才是源源不绝的动力。要创新培训机制,发挥高校、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承担培训任务。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二是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地方高校灵活设置专业,大力培育专业化科技人才。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等项目。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经纪人、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等。三是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制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兼职和挂职,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服务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