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程优化并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思路探索
2020-12-29李文丽杨春燕
李文丽,杨春燕
(威海市卫生学校,山东 威海 264400)
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基础理论指导下掌握更多专业技能,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属于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具有重要帮助。因此,应改变传统重视理论知识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优化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微课程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应用方式的掌握能力,从而提升中职教学水平。
1 微课程特点及设计原则
微课程是指可聚焦教学主题,集中教学重点,并对教学视频与音频实现严格界定的课程教学方式,属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型产物。微课程重点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适当进行拓展,通常难以再度细分,并且对课程容量安排相对较小,学习方法灵活,设定问题集中,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效应用于网络在线教育和面对面教学等[1]。
1.1 特点
微课程是现代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方式的需求,而且可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增加课堂的生动性。相比于传统课堂形式,微课程以视频为主,具有时间短、教学主题突出、内容精悍和使用方便、易于传播等优势,微课程采用的视频长度一般在8~10分钟左右,重点讲述和分析某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资源容量小,适用于计算机、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进行在线学习[2]。
1.2 设计原则
微课程属于现代化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为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保证其制作合理性,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学科导向原则。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科学定位,提前构思、策划,保证培养目标的明确性。第二,实用性原则。从学生角度思考,结合教学重点和扩充知识点,简单设计微课内容,保证其实用性。第三,学生本位原则。现代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尊重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满足其学习需求。第四,情境创设原则。良好的学习氛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因此,微课设计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内容相关的场景,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第五,授人以渔原则。现代信息化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应培养其解决问题与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单纯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关注知识能力的迁移。
2 微课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1 微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前应结合教学内容先对微课教学重点进行合理设计。首先,前期准备。应准备计算机、摄像机、投影仪、激光笔、PPT和媒体素材等材料。其次,进行视频录制。常用录制方式有两种,即录屏软件和输出微视频录制。在“认识微型计算机”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用相关设备录制提前准备的场景、计算机实物和辅助材料等,同时录制中先确定教学课程选题,结合具体课程内容确定视频录制方向。最后,在录制结束后对录制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如利用Adobe After Effects非线编软件进行编辑,转换格式,添加字幕、背景音乐和片头片尾等,对原始录制视频进行艺术加工,制成微课程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另外,制作微课程内容时,还应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特点,围绕教学知识点适当拓宽知识面[3]。
2.2 微课分类化设计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涉及各个专业学科与领域的内容,与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时,应考虑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特征,适当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有所偏重,并进行微课分类化设计。例如,针对护理专业,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这一章时,用微课展示如何使用word软件设计一个病历首页。针对助产专业,在讲授“演示文稿软件应用”这一章时,用微课展示如何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图、文、视频、解说融为一体的正常儿接生过程的幻灯片[4]。通过实践演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3 确定教学形式
微课程教学形式的确定应围绕学生兴趣,通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其关注微课内容,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微课形式确定应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学生喜好掌握与特征分析,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内容个性化程度,提升教学水平。如在讲授“图文混合排版”这一节流程时,可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或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Word软件的认识与应用能力。微课内容中详细描述具体流程,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提升学生对排版技巧的掌握程度。相比于传统教学中僵化的知识讲解,结合书本流程反复练习,利用微课形式,可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技巧。同时教学中还应将具体的内容与计算机其他方面应用基础相结合,构建相应的知识系统,通过相互影响,优化微课。
2.4 融入学习活动
将微课程融入学习活动中,可活跃活动氛围。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与知识点,制作适用于学习活动的小视频,并详细讲解具体步骤,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学习。同时可在微课程中增加相应教学情景,增强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探究欲望,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渐提升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分析,以微课形式将每个小组需要探讨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从而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在微课中添加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5]。
2.5 微课程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是改进教学、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必须重视做好课后微课总结工作,找出微课制作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建议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不断完善内容,确保可将重点知识用直观、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要点。比如在“设置页面格式、页眉和页脚”的知识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一教学提前制作动态化的研究流程,并提前让学生进行观看和演示,思考提出的问题,课上进行详细说明,并于课后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后任务,不断锻炼其操作能力。
总之,微课程是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现代化教学和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必须提升对微课程的重视程度,并掌握微课程特点与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将微课程合理地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