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养义工服务工作对医学生培养的影响
2020-12-29朱久新刘庆昊
谢 蕊 ,张 聪 ,朱久新 ,刘庆昊 ,刘 萍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成立于2001年9月20日,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的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指导的临终关怀机构。其宗旨是秉承“造福患者、造福社会”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用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减少痛苦,获得尊严,提高生命质量,感受人间的真情与关爱,使其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旅程。宁养院以肿瘤医院为依托,从医院抽调有爱心、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指导宁养医疗工作,同时聘请心理学教授及麻醉药品专家指导、协助工作。由于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有限,宁养义工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以仁者之心普救寒灵之苦应该是每名医学生的人生信仰。从2004年至今的每一年,宁养院会选择20名大三的医学生补充进义工团队中,而这群医学生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我们针对2013—2016年度义工服务的经验和效果进行讨论及评议,认为“宁养义工”服务让医学生在奉献过程中感知生死,多维度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生命认同感。
北美现代医学教育的开拓者奥斯勒[1]认为,人的教育必须优先于技术教育。他将医学职业生活的理解和构建融入医学教学之中,在医学教育、职业生活拓展和职业精神塑造方面拓展了医学的社会责任,并揭示出近代医学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背离的现象。当代医学应当重视人文教育,而宁养义工服务工作恰好是一个给予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契机。
1 宁养义工服务工作与正确价值观
1.1 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一般体现
价值观通常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医者价值观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医生的全部实践活动对其自身以及其他存在者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一个行业的价值观,是行业的灵魂,决定行业的发展思路和内部风气。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个人的思想灵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我国有“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和《黄帝内经》中“天履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自我牺牲。有封建时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的仁者爱人[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就曾提出过“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生价值观开始由以传统的义务论为特征的人道主义向以义务论、价值论、公益论相结合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伦理体系转变。在国外,有西方医生伦理典范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为患者谋利益”的医德准则;有18世纪德国医生胡弗兰德提出的“不思安逸,不图名利,唯希舍己救人,保全人之生命,医疗人之疾病,宽解人之苦患,其外非务矣”的医德箴言;也有《赫尔辛基宣言》《日内瓦宣言》和《纽伦堡法典》等一系列条约对医务人员提出的国际性医学道德守则。
由此,正确的医疗行业价值观可以表达为两层意思:第一,科学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千方百计弄清其发病机理,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痛苦。第二,对患者仁心以待,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不给患者增加负担,处处以慈悲为怀。
正如所有的理论都要基于实践一样,所有价值观的培养也都应源于生命中的体验和总结[4]。宁养义工的服务工作给予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1.2 激发医学生学习斗志,加强理论知识掌握,精益求精
宁养义工的服务对象拥有这样3个共同特征“贫困、癌症、晚期”,是指那些失去所有治疗机会、经济困难无法住院、只能带着病痛回家等待人生最后一刻来到的晚期癌症患者[5]。走进患者的家中,医学生体会到贫困的癌症患者所经历的不只是癌细胞的恶变、复制、转移,还有精神折磨。医学生看得见患者手上筋脉的搏动,感受得到患者本该温润的面容却瘦削到皮包骨头。这些癌症患者往往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在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后,在极度的绝望中悲惨死去。作为医学生,如果无法挽回他们的生命,那么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帮扶一位患者,因此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都需要熟记在心。通过这种方式,医学生在帮扶的过程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危重症疾病的认知。跟踪调查参加义工服务的医学生后发现,这些医学生服务之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增强,对后期临床实习的知识掌握也更扎实、更灵活、更广泛,能够与病房患者更好地沟通交流,从就诊问病史到顺利完成治疗,均表现得更为亲和友善,且沟通更具技巧性。
1.3 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预防医患关系僵化
宁养义工专门为贫困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免费居家镇痛、心理舒缓等[6]。医学生可以近距离地了解患者的心境,以及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生历程,逐渐了解患者的疾苦,从陌生开始,一点点感受他,同他成为挚友甚至亲人。然而宁养人的艰辛便在于,在你充分了解他之后,你又不得不失去他,如此周而复始。医学生逐渐明白病中最绝望的境遇绝不是病痛本身,而是极为强烈的被抛弃感,让病中的人感到痛苦。少一些冷漠焦躁,少一些率性而为,学会用患者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够更深切地感悟到医者该有的仁心和诚意。
对待心结严重、情绪反应激烈的患者,义工多采取情感融入的方式加以疏导、减压[7]。讲话需要心智,交流更需要情商,尽量不谈癌症、不讲疾病。在询问疼痛状况的同时,还传授护理知识、谈饮食要点、讲注意事项。患者家庭的大事小事也常是聊天的话题,如“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了”“儿子在哪里打工”,这些话语稀释着惧怕的浓度,增添人间的暖意。患者站不稳时,迅速伸出手扶着;患者咳嗽时,立即拍抚背部;在交代饮食注意事项时,还会习惯性地拍拍患者的肩、拉拉患者的手。教师在为患者查体开药时更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在正确处理医学科学技术与医生自身价值观关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医学科学精神并加以弘扬,因为人类的疾病终究是可以探究的,也可以用科技来改变身体的某些功能和病变表现,更可能将其征服。但是,好医生不仅是能够单纯彻底消灭疾病和战胜死亡的人,而且能够让患者面对疾病与死亡威胁时依旧充满勇气。
2 宁养义工服务工作促使医学生珍爱生命,认同自身价值
生命就像一场旅程,有些人如诗句一般“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而更多的人还在路上,生命的旅程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还有陪我们一起看风景的人。向死而生,目睹了死才更懂得生,才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宁养义工交流会在每个月的18号进行,会上新老义工相互交流,对家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分享心得。会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如下文一般的汇报(将以第一人称记述):我所服务的一位奶奶,她乳腺癌术后14年,14年间又经历了2次手术,但是正是她,对我说:“小姑娘别减肥,健健康康的,好好学习,别看轻自己,你很重要,不论任何时候遇见任何事情,你都很重要”,说话时她眼睛里闪着晶亮的光芒。我的眼眶红了,鼻子酸了,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即刻充满胸膛,就好像是没气的气球被打了气一样。是她教会我,在前路迷茫、对现状厌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要相信爱,它们总会出现在你最无助、最困惑、最不堪的时候,点亮你、温暖你、照亮你。就像是在黑暗的荒野里前行,不远处如豆的灯火所拥有的那种力量,那种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你坚持走下去的力量。
医学生在奉献自己帮扶他人的时候,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同时获得来自患者的心意,收获精神的鼓舞。每一位患者都是身患重症依旧不放弃的患者,是经历过连吗啡都难以平复之痛的智者,他们用平和的语气、坚定的目光告诉义工他的人生经验。
面对不治之症,医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跟踪调查发现,参加过服务的医学生更加注重平时饮食休息,避免不良习惯养成,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状态。
3 宁养义工服务工作增强医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出于安全等多方考虑,义工由4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帮扶一名患者。主要项目是:组织宁养宣传活动,走进晚期癌症患者家中,并结合患者家庭需要为其提供免费、持续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制作生命故事、人生旅行日记、辅导子女功课、协助完成患者的心愿等。
有组织有纪律性的团队更易获得患者的认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分享、懂得奉献才能让团队更加和谐,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多次磨合,小组内成员群策群力,遇事讨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援助患者家庭。而各小组之间彼此鼓舞,相互信任,最终义工团队获得“黑龙江省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优秀志愿团队”“全国宁养义工汇报大赛二等奖”等三项省级及以上荣誉,数名队员获得黑龙江省“希望工程星光行动优秀志愿者”“黑龙江省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优秀志愿者”称号。
4 总结与展望
宁养义工服务工作对医学生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医学生在奉献过程中激发换位思考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团队合协作意识,提升自我价值,有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将服务与学习相结合,鼓励当代医学生积极参与宁养义工等志愿服务类活动,时刻端正态度,为即将面临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