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28曹炳刚

当代农村财经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曹炳刚

摘要:在当前农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的形势下,研究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基层实践经验,分析了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强才算国家强,农民富才算国家富。在当前农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的形势下,研究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着盲目发展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消失,指导性计划减少,特别是自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地方政府财政税收逐渐转向二、三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在基层政府工作中的重视程度逐年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了统一规划,缺失了年度发展计划。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逐步落实,双层经营中统一经营的成分逐渐降低,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渐减少,村干部服务积极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村区域,多数村集体的带富能力在逐年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缺少市场信息又不加强学习,不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农业,出现了盲目发展、跟风而上的现象。

(二)农业生产偏重生产技术指导,缺少经营管理知识普及

技术和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因为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机会比较少,盲目投资经营的比较多,投资农业项目之前往往缺少投资可行性分析和比较效益分析。加上设施农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自然灾害风险大,增加了农业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基层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往往是根据农民生产需要去提供相应的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一般只负责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很少去顾及农民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农民在这种缺少前瞻性分析的情况下,盲目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产生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三)基层一线农业推广人才缺乏,服务“三农”能力不足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目前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指导力量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很少有农口专业毕业生进入乡镇机关,乡镇机关条件艰苦、职称晋升渠道有限等因素,很难产生吸引力。虽说事业编制人员是逢进必考,但由于涉农专业招人门槛较低,报考人员不需要取得农业从业资格证就可以考入乡镇的农业事业编,进来的往往是非农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毕业生没有农村生产和生活经历,占据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农口专业技术编制,却不能发挥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才能。另外,在历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因为部门和编制的调整,乡镇机关内部有部分非专业人员被调剂到农口部门。多方面因素造成了专业的人才进不来,非专业的人员出不去。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包括农技、农机、植保、林果、水利、农经、瓜菜、土肥等专业人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看似健全,但是人员配备的专业性远远满足不了基层一线农技推广的目标要求,农业生产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经营指导。

(四)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乏力,影响到农业生产规模经营

当前的农业保险得到政府扶持的是为粮食作物提供的大灾政策性保险,存在缴纳保费低、理赔金额少、农民缴纳保险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防风险、御大灾、顺民心的效果。其它农作物的保险种类较少,当前推出的商业保险不能覆盖所有农作物和农业设施,也几乎没有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保险。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尤其是在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难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推广,也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提升,进而影响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性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农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方一般都有长远的生产发展规划,例如山东的“诸城模式”“寿光模式”,方向明确、目标思路清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电商服务业、品牌农业甚至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崛起。地方党委政府、党支部村委会应当积极配合,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物候条件以及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借助于专家学者的智力,因地制宜做好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农民搞好产业发展中的分散经营,打造品牌农业,形成品牌文化,培育新的产业和业态。

(二)同步推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培养复合知识型农民

农业综合服务站要配齐配强农口专业人员,不仅要吸收不同农口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也要吸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以便于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服务工作,同时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农业经济管理指导部门在做好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组织指导工作的同时,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做好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传授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培养生产技术过硬、经营本领高强的新时代复合型农民,推动生态循化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大发展。

(三)加大农村基层农业人才及科技供给,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国家推出了免费农村全科医生教育、免费师范生教育,却很少有免费农业专业学生的教育。国家层面要加快涉农人才培训,积极支持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不搞农业培训技术垄断,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以适当的价值实现形式传递到各级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市、县、乡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传授到农民心中。地方政府对服务基层一线的农业人员应当抓紧实施吸引人才的用人政策;基层政府农业部门人才引进应当涉及方方面面的农口专业,便于解决农业生产一线问题,并且实行严格的上岗资格证制度,让有限的基层岗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农业产业才能兴旺发达。

(四)积极完善出台农业保险政策,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保驾护航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粮食产业作为重要农产品的来源必须牢牢地抓在手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粮食产业比较效益长期低下,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实行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有高度完善的农业保险政策,既要防止大灾之年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种植风险,又要防止在价格大跌之年带来的销售风险。因此,政府要大力支持農业保险公司开发新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自然灾害保障方面,积极探索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型产品和服务;在价格波动保障方面,积极探索推广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的有效实现形式。在险种逐渐健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逐步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保比重,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进而为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夏邱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