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方略
2020-12-28陈池波
陈池波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农村产业融合面临新的挑战。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疫情防控的应对措施,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疫情影响,如何坚持底线思维,在转危为机的实践中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这是今天我将要和大家讨论的主题。
一、高度重视疫情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和实现路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5年〔93号〕),5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总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成效显著。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特别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产业融合主体、融合载体、融合动能、融合政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研究。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主要分析新冠疫情对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融合载体和平台的影响。
(一)疫情对产业融合基础农业的影响
疫情对农业的影响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据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农业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创历史新低。疫情期间,种养殖业发展滞缓,部分农产品滞销。特别是疫情对湖北农业的影响尤为严重,疫情带来的“后遗症”,远远超出预期。潜江小龙虾、宜昌蜜桔、随州香菇、监利大米、恩施茶叶等湖北名优产品滞销严重,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受到双重挤压。
(二)疫情对产业融合载体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一是加工企业原料供给不足。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农村普遍采取断路、封村措施,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村,严禁本村人员出村,导致农时耽误,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供应不足,肉蛋奶等产品积压,种养殖链条和再生产循环被打断。种养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给不足。二是加工企业日常经营受阻。“加工缺货、用工缺人、生产缺钱”的问题比比皆是。
(三)疫情对产业融合主体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影响
农村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项目全部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收入基本为零,城乡旅游消费基本为零。二是疫情期间“一刀切”的防控,导致乡村旅游在春节黄金期间全面停业,据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部叶兴庆估算,有700万涉足乡村旅游业的农户收入面临下降。
(四)疫情对产业融合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
疫情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但农村电商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疫情防控中,人们的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接入电商平台,实现网络销售、线上买卖的模式深入农民心中。可以說农村电商开始进入快速上升期。互联网+农业、“直播带货”等如火如荼,农村电商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二、在疫情防控中着力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当前,在科学精准常态化防控态势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业在产业融合中的基础作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带动作用,农村第三产业在产业融合中的联接作用,农村电商在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政策支持在产业融合中的保障作用。
(一)切实发挥农业在产业融合中的基础作用
一是抓紧抓实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保障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强农惠农利民。二是全面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稳定供给。支持饲料、肥料、包装材料等农资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快复工复产,保障农业生产需要。三是重视养殖主体产能恢复,引导养殖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强对湖北农业发展的支持。三点建议:一是提振全国消费者对湖北制造、湖北农产品的信心,畅通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农业产业链供应琏;二是呼吁全社会放下歧视和偏见,高度重视湖北农民工到各地的就业问题,及时出台专门针对湖北农民工的就业反歧视、就业机会保障,救济金补贴等相关政策;三是常态化组织“谢谢你为湖北拼单”、“搭把手、拉一把”等援鄂抗疫公益行动,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对湖北农业发展的影响,补齐疫情期间全国农业发展的湖北短板。
(二)积极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融合中的带动作用
一是帮助加工企业抓紧复工复产。已经复产的,加快产能恢复;尚未复产的,要制定复工时间表,确保在正常生产经营季节实现复产。二是培育壮大加工企业,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针对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用工需求,鼓励本地企业、各类合作社吸纳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三)充分发挥农村第三产业在产业融合中的联接作用
疫情期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损失严重,随着疫情防控形式的好转,乡村旅游等产业客流量逐渐恢复。经此疫情,乡村的独特价值得以体现。一是积极发挥农业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块,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二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与体验、教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跨界经营,不断丰富农村产业业态。三是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资源,以文化铸就三产之魂,为休闲农业、乡村民宿、观光体验等产业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形成乡村文化竞争力。
(四)持续发挥农村电商在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
发展农村电商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现在,手机己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互联网己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建议:一是对农村电商进行统筹规划。在“育主体、畅渠道、强服务、优环境”等方面精准施策,提升农村电商的持续性、开放度和共享水平;二是加强农村电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整合农村地区资源,优化电商发展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在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技术支撑、融资优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有效发挥政策支持在产业融合中的保障作用
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土地、资金等政策体系(人、地、钱、),拓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空间,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一是人才支持。主要是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二爱”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培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土地支持。除了深化三块地(农用地、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如何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将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上,如何探索适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供地方式等。三是资金支持。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支持保护体系和产业投融资机制。特别是加快推进涉农金融改革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战疫贷”、“复工贷”等信贷产品,推广农村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
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农村产业抗风险、抗疫情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