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威远伯方政史事考述

2020-12-27任苗苗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宣德都督正统

任苗苗

(贵州大学出版社,贵州 贵阳550025)

引 言

明永乐以降至英宗年间,其武职勋戚见信用者,从五军都督府、各都司行都司、各地方卫所,率多靖难新官之裔。关于明代新官群体,梁志胜注意到其在世职承袭方面的诸种优待,[1]98—99、211—214、245、314—316李新峰曾对新旧官群体分际的过程进行梳理,[2]孟凡松等则强调明代地方卫所职役影响的新旧官之别。[3][4][5]新官之中,见任于明永乐至正统初年的方政即其代表性人物。

方政,明全椒人,初以靖难历功授都指挥使,寻镇边,进右都督,以征麓川殁于阵,赠威远伯,谥忠毅。[6]619方氏传略,《皇明泳化类编》《罪惟录》[7]755载之甚简,徐乾学《明史》[8]508—512与王鸿绪《明史稿》[9]437—438所载相同而加详之。现以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等朝实录为主,参考徐本《明史》之记载,对明威远伯方政之军事履历进行梳理,以期对明代军事人物研究有所补充。

一、从靖难历功升都指挥佥事

明武职卫指挥使以下皆得世袭,方政祖、父先后以军功除授百户、千户。据明人李贤所撰《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南和侯谥忠襄方公神道碑铭》,方政之祖方铭,“洪武中骁将也,官至留守卫太平门百户”;父方信,“继以战功升济阳卫千户”;延至方政,“永乐中从文皇帝靖难,累功升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10]卷十一,7a方政以济阳卫千户从靖难历功升都指挥佥事,至永乐十二年(1414年)交阯擒黎氏部将邓景异等功方晋升都督同知,神道碑铭所言“从文皇帝靖难”“累功”云云不当连读,“累功”包括靖难历功但又不止于靖难之功。永乐四年(1406年),方政以鹰扬将军从成国公朱能、新城侯张辅等征安南,其流官之职为都指挥佥事。[11]卷56,永乐四年七月辛卯

又王鸿绪《明史稿》传方政,云其“袭济阳卫千户,以靖难功屡迁都指挥佥事”,[9]437而徐乾学《明史》则作“济南卫”。[8]508济阳卫设于洪武三年(1370年),初隶燕山都卫,后改北平都司,永乐元年(1403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四年(1406年)改亲军指挥使司隶兵部,[12]339济南卫自设立以后,先后隶青州都卫、山东都司,治在济南府城内。综合方政靖难新官的身份并李贤神道碑对方信“济阳卫千户”的记载看,当以《明史稿》载“济阳卫”为确。

二、累从张辅征安南

永乐间名臣英国公张辅尝四征安南,靖难新官都指挥佥事方政亦累从征伐,至少有前后三次参与其役。

1.从朱能、张辅初征安南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至六年(1408年)六月,永乐朝廷初征安南,从命将出师到班师回朝,前后整二年,鹰扬将军都指挥佥事方政与役。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明廷命成国公朱能统总兵官,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等各为左、右副将军,率师征讨安南黎季犛父子,以“都指挥佥事方政等为鹰扬将军”从征。[11]卷56,永乐四年七月辛卯十月,朱能卒于龙州,张辅代总其众,遣方政等哨探,抵富良江北嘉林县。[11]卷59,永乐四年十月庚子

五年(1407年)五月,明军于奇罗海口擒黎季犛父子,安南平。六月,改安南设交阯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三司,郡县其地。八月,交阯总兵官张辅遣游击将军朱广、鹰扬将军方政,“会同都督韩观剿捕广西蛮寇”[11]卷70,永乐五年八月戊戌。时方用兵安南,遣方政等回军剿捕,以靖后方通路。方政“将湖广等处兵攻庆远、宜山、新城、思恩、河池等县”。十月底,“浔、柳诸郡蛮寇悉平”,方政等“仍诣交阯,所率军士各还卫所”[11]卷72,永乐五年十月丁未。六年(1408年)六月,“交阯总兵官新城侯张辅、西平侯沐晟等旋师至京”[11]卷80,永乐六年六月丁亥。

方政以偏裨从新城侯张辅初征安南,平之,助设交阯司。交阯设司期间,鹰扬将军方政、游击将军朱广曾会同都督韩观回师广西,平浔柳诸郡蛮寇,后仍诣交阯听令。

2.从张辅再征安南

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至八年(1410年)正月,明再征安南,方政亦与其役。

张辅等甫班师回朝,安南陈氏旧臣简定叛,沐晟往讨,败于生厥江。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明廷再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率军讨之,[11]卷87,永乐七年正月庚午方政“复从辅征交阯”[8]509。八月,“败简定党阮世每于咸子关,蹙邓景异海州,擒其党范必栗,景异遁”[8]509。十二月,明廷召交阯总兵官张辅、副总兵王友领都督朱荣、蔡福、林帖木儿及原调官军还北京[11]卷99,永乐七年十二月乙丑次年正月,张辅留黔国公沐晟及原调部分官军在彼而率领侍从亲军及在京直隶、湖广等诸都司官军回还。[11]卷100,永乐八年正月乙未方政世籍原在济阳卫,该卫永乐四年(1406年)改亲军卫,政当在调还之列。

3.从张辅三征安南

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至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明廷三征安南,方政第三次从张辅随征,先后败阮帅于月常江,击黎氏军于神投海,擒黎氏部将邓景异等,以功升左军都督同知。

九年(1411年)正月,明廷命英国公张辅充总兵官往交阯会合黔国公沐晟剿捕叛寇。[11]卷112,永乐九年正月己卯四月,张辅至南宁,请进兵讨陈季扩。[11]卷115,永乐九年四月丁巳是年秋,方政“复以步队从辅”[8]509,当是其已随张辅投入战场之时间。七月,交阯总兵官张辅、黔国公沐晟“败贼党阮帅于月常江”,“辅率都指挥方政等以步队剿其伏兵,攻破排栅,追至江岸,水陆夹攻,贼大败”,擒伪将军邓宗稷等四人,[11]卷117,永乐九年七月丙子政以是役之功“进都指挥使”[8]509。

十年(1412年)八月,交阯总兵官张辅驻舟师安谟海口,率都指挥方政等击黎氏军于神投海,甚有斩获。[11]卷131,永乐十年八月癸丑

十二年(1414年)正月,交趾总兵官张辅率兵至政平州政和县,张辅率都指挥方政等渡吒蒲幹册江,擒黎氏部将邓景异等剐之,政领军追捕擒邓镕并其弟邓锐,“尽获贼徒黎蟾及景异等伪印”[11]卷147,永乐十二年正月壬辰。闰九月,张辅、沐晟等以交阯叛寇平,留兵备御,余各回还,[11]卷156,永乐十二年闰九月戊申方政当亦随辅还京。

十三年(1415年)二月,明廷“行大平交阯叛贼功赏”,以山东都指挥使方政等功最多,升之为左军都督同知。[11]卷161,永乐十三年二月戊子

三、协镇、同镇交阯

方政累从张辅征交阯,在张辅四征交阯被召还之后,政仍因熟悉地方而先后协助丰城侯李彬、会同荣昌伯陈智等镇守交阯。李彬充总兵官期间,方政先后破走嘉兴州贼车三,败黎利于可蓝册,斩郑公证于同利等,累著其功。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月,明“命丰城侯李彬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交阯”,以兵部尚书陈洽谙习交阯人情,仍命暂留以“赞襄”之,[11]卷185,永乐十五年二月丁卯方政为李彬所领之重要将领。

十六年(1408年)春,交阯嘉兴州车三等叛,“政大破走之”[8]509。《明太宗实录》述其本末云:“先是,交阯嘉兴州四忙县故土官知县车绵子车三等叛,杀流官知县欧阳智等。总兵官丰城侯李彬遣都督同知方政率兵讨之,贼以众拒敌,土官都指挥陈汝石、千户朱多蒲死焉。官军力战,大败贼,擒其弟车道等杀之,车三众遁,而山林深阻,瘴疠方作,官军搜索不获,遂引还,而遣人招谕之”[11]卷197,永乐十六年二月辛丑。

十七年(1419年)五月,“贼首黎利据可蓝册,遣都督同知方政、都指挥师祐等领军剿捕,获其伪禁卫将军阮个立等,(利)逃匿老挝”。[11]卷212,永乐十七年五月丙午十一月,交阯乂安府偈江等州县相继作乱,新安府同利县郑公证等亦聚众焚掠,擒杀官吏。“都督方政率兵往讨之,败贼众于同利。探知公证先以众往南策州,遂追及之,战于河瑰巡检司,斩贼首四百余级,其溺水死者不可胜计,公证遁去”[11]卷218,永乐十七年十一月辛丑。后数日,都督方政、参政冯贵等擒杀郑公证于同利县,“贼党黎侄等遁去”[11]卷218,永乐十七年十一月丙午。十二月,交阯建平等府大湾等县贼人丁宗老等叛,总兵官李彬遣时任交州后卫指挥方政率众剿之,“贼败走,斩获四百余人,皆枭首以狥”[11]卷219,十七年十二月戊寅。交州后卫指挥方政,殆即都督同知方政,卫指挥系称世职,都督同知称流职。

十八年(1420年)三月,“命荣昌伯陈智为左参将,协赞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剿捕蛮寇”[11]卷223,永乐十八年三月己丑。十月,“交州后卫指挥使方政追贼黎利,遇于老挝忙心河,败之,利遁走”[11]卷230,十八年十月庚申。方政自永乐四年(1406年)以来,先后从英国公张辅、丰城侯李彬等征安南,郡县其地,建置卫所,其世籍亦由济阳卫改交州后卫,世袭交州后卫指挥使。

二十年(1422年)春正月,李彬卒于交阯任。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掌交阯都指挥使司都督同知方政率兵捕贼,与黎利战于乂安府茶龙州,昌江卫指挥五云死之”[13]卷3,永乐二十二年九月癸酉。方政久戍交阯,其世籍亦由济阳卫改交州后卫,世袭卫指挥使,旋又以流官都督同知掌交阯都司印。十一月,明廷“命都督方政为参将,同荣昌伯陈智镇守交阯”[13]卷7,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辰。自丰城侯李彬卒任,至朝廷命都督方政会同荣昌伯陈智镇守交阯期间,陈智或即代镇其地,而方政亦以都督同知掌交阯都指挥使司,协同镇守之,至此正式命职。

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交阯参将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因“慢功养寇之罪”被“降敕切责”,“令改过自效”。[13]卷10,洪熙元年正月庚寅十一月,总交阯布政司按察司事兵部尚书陈洽奏请对交阯黎利用兵,明宣宗批评荣昌伯陈智、安平伯李安、都督方政及交阯三司等,称他们此前的招抚之策并未凑效,“延今八年终不听命”,以致“养成猖獗之势”,责令陈智、方政等务要在冬春之际进兵蒇事。[14]卷11,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延今八年”当以永乐十六年(1418年)正月交阯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检黎利等叛明为始,至二十年(1422年)初李彬卒任之后局势愈加不可收拾。

宣德元年(1426年)三月,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等进剿“叛寇黎利”,于茶龙州败绩,明朝官方分析致败之因云,“政勇智怯,素不相能,内官山寿专志招抚而拥兵不救,至是遂败”[14]卷15,宣德元年三月己亥。四月,削陈智、方政官爵,“降充为事官,听总兵官王通调遣,为前锋,立功赎罪”[14]卷16,宣德元年四月丙寅。同月,方政等守乂安府,贼兵临城而方政按兵不战。[14]卷16,宣德元年四月庚寅七月,行在兵部奏称为事官方政等征剿黎利,安平伯李安、都指挥于瓒等临阵先退,明军败绩。[14]卷19,宣德元年七月庚子次月,兵部尚书陈洽遣人奏黎利等攻乂安城,为事官李安、方政等合军击败之。[14]卷20,宣德元年八月己丑自永乐十六年(1418年)正月黎氏判明至宣德二年(1427年)秋冬之季,十年期间黎氏等地方势力逐渐坐大而局势愈不可控制,明军主要军事力量仅能困守乂安府等数个城市之内,迨至新任总兵官安远侯柳升冒进阵亡于马鞍山之后,明廷终放弃安南而全线撤军。

宣德三年(1428年)闰四月,交阯总兵官成山侯王通等还至京师,[14]卷42,宣德三年闰四月戊申王通等以弃守交阯罪,伏罪籍殁,为事官方政等亦在其籍殁之列。[14]卷42,宣德三年闰四月庚戌

自永乐四年(1406年)至宣德三年(1428年),在约20余年的时间里,方政初以都指挥佥事鹰扬将军从朱能、张辅等征安南,至历功升都督同知先后协同总兵官丰城侯李彬、荣昌伯陈智、成山侯王通等镇守交阯,然终因明廷诸种措置失当,镇守太监、总兵官及所属主要将领之间彼此不睦或主张不定等多方面原因而未能保守交阯之版图。明廷安南之役,方政几乎始终其事而为渐次重要的将领之一,但却未入正副总兵之列而综理一方军政,即便其果勇敢战也不能在交阯战事中尽展抱负。

四、备御开平独石

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在方政等囚系近一年之后,明朝廷又以方政“可用”,且交阯弃城本人之意,释之于行在锦衣卫狱,降为行在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14]卷53,宣德四年四月甲申又一年后,也即五年(1430年)六月,明廷以都督佥事方政充副总兵备御独石一带,“自开平独石至长安岭永宁往来巡备,遇有儆急,与总兵官都督谭广相应援”[14]卷67,宣德五年六月辛卯。方政在副总兵任上,整顿军备,修建城堡,修治器械,任事颇勤。

方政备御地方,首重补给军伍。宣德五年(1430年)十一月,方政奏请增调独石更番守备官军。[14]卷72,宣德五年十一月己未八年(1433年)三月,明廷决定复置隆庆州守御官军,以都指挥韩镇上言而得副总兵都督方政支持。方政认为,“既有城池,不可无兵,且地接外境”,宜置兵守御。[14]卷100,宣德八年三月甲子

其次,对于改善官军医疗及生活条件,亦颇留意。宣德五年(1430年)八月,备御独石副总兵方政以“独石赤城雕鹗备御官军有患病者无医治疗”上奏朝廷,得朝廷遣太医院医士二人前往疗病,“半年一更”[14]卷69,宣德五年八月癸酉。又奏请抚恤开平卫新军,[14]卷73,宣德五年十二月丁亥针对备御开平轮番官军自赍粮料而途次可能遭受袭击的情况,方政又奏请发军夫运粮而以骑兵护送。[14]卷72,宣德五年十一月己亥;卷78,宣德六年四月戊申

再次,重视马匹给养与器械修治。官军备御北边,马匹尤为重要,器械亦不可轻忽。宣德七年(1432年)八月,方政等奏“官军原给马多因出哨而毙,请敕所司如数给补”,得太仆寺以顺天府民所畜孳生马六百匹补给之。[14]卷94,宣德七年八月甲午方政又于宣德六年(1431年)初奏请添置云州赤城诸堡及新筑永宁卫、隆庆州城等地军器。[14]卷75,宣德六年正月甲午;[14]卷76,宣德六年二月甲寅七年(1432年)十月,龙门卫及龙门守御千户所基础设施建设甫竣,方政旋亦奏请补充器械旗鼓等物。[14]卷84,宣德六年十月癸卯

最后,重视城池等防御设施建设。宣德五年(1430年)九月,行在后军都督佥事沈清以永宁卫位居要害而公廨、军营俱无而奏请建设之,明廷命以方政董其事。[14]卷70,宣德五年九月丙午至次年九月,永宁卫城因大雨颓裂多处,再命方政董役修复之。[14]卷83,宣德六年九月戊寅六年(1431年)七月,总兵官左都督谭广因方政倡议而奏请创设龙门卫及龙门守御千户所,朝廷覆勘而后付诸实行。[14]卷78,宣德六年四月乙酉、丁亥七年(1432年)四月,又以独石、云州、赤城、雕鹗四处并龙门卫、龙门千户所城垣“俱沙土不坚,屡被雨坏”,奏“令军下余丁陶甓包砌”,得旨肯定,然时值春夏时节,务必城工与农功兼顾。[14]卷89,宣德七年四月辛丑

宣德八年(1433年)五月,明廷召方政还京,命原交阯失事都督陈浚为事官代总其事。[14]卷102,宣德八年五月壬申、癸酉

五、镇守四川松潘等处

松潘,古称松州,明初置松州、潘州二卫,旋并之为松潘卫,为明朝川西北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冲,明廷“以其户口之数,量其民力,岁令纳马置驿,而籍其纳马置驿,而籍其民充驿夫,供徭役”。[15]8025

宣德二年(1427年),松潘卫千户钱宏等为避免调征交阯而在地方生事,激变番民。诸番反,朝廷剿抚兼施,平之。不数年,诸番复叛。八年(1433年)六月,命都督方政充总兵官,都指挥同知蒋贵充副总兵镇守四川松潘等处,“四川都司、行都司所属卫所官军悉听节制”[14]卷103,宣德八年六月癸未。方政等至松潘地方,“榜谕祸福,威、茂诸卫所番蛮皆向化安业,惟松潘叠溪所辖西北任昌、巴诸、黑虎等寨梗化,攻围关堡,抢掠客商,肆恶不已”。于是,“政等率官军、土兵分道而进”,政以精锐兵破击西北大寨,蒋贵督兵破任昌大寨,都指挥赵得、宫聚等各进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事平班师,仍留“四川官军五千分守旧设关寨”[14]卷113,宣德九年十月丙辰。在镇松潘期间,方政曾以“松潘等卫军饷浩大”,改革纳米中盐之法,以仙泉、简县、上流等井附近成都者“专拨松潘边卫”[14]卷108,宣德九年二月辛亥。又曾以所平历日诸寨,设长宁安抚司,隶松潘指挥使司。[16]卷14,正统元年二月乙巳及松潘事平,方政复奏便宜四事,一复威州治所于“旧处”凤坪里,一继续遣人招抚未服之杂谷安抚司,一以熟悉边情且“蛮寇畏服”的威州守御副千户鲁明等三人掌本所事,一开设医学于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以解决本司军民有疾难医的问题。[14]卷113,宣德九年十月己未政所奏四事皆得明廷允准,惟威州复治凤坪里一事,继任松潘总兵官蒋贵以“实为不便”而奏请将之迁于威州千户所城内东门闲旷之地,[16]卷6,宣德十年六月己酉为明宣德以降西部边地府州县治迁徙卫所治城的“州卫同城”现象之一例。[17]

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明廷召方政还京,敕副总兵蒋贵充总兵官仍镇守四川松潘等处,[14]卷113,宣德九年十月乙丑政于次年移镇大同,仍充总兵官。

六、镇守大同

宣德十年(1435年)四月至正统二年(1437年)九月,方政充总兵官镇守大同。期间,受中官郭敬诬讦,劾副总兵曹俭罪。备御北边,增大同守兵,增给军士月粮,轻减军余垦地田赋,奏请量蠲歉收屯田籽粒等,一应措施皆以补救地方军政为务。

镇守大同,功过兼有。宣德十年(1435年)四月,命行在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方政充总兵官,都督佥事曹俭、罗文各充左、副总兵,镇守大同,“所统官军悉听节制”[16]卷4,宣德十年四月辛酉。六月,虏寇肆掠大同,官军死伤,朝论方政“误事失机”而以“临边未久”宥之。[16]卷6,宣德十年六月癸卯正统元年(1436年)十二月,因贻误边警,明廷敕方政等曰,“朝廷比因边警,屡敕尔等戒严。尔等略不加意,以致达贼入境,虏掠人畜,来不能御,去不敢追,然则割民养兵,将何所用……”,告诫方政等“务要涤心改行,严整边备”[16]卷12,宣德元年十二月癸卯。

御虏备边,赏罚分明。方政镇守大同期间,御虏事重,对于所部官军,有功则请赏,有过亦不推诿。阳和卫指挥佥事丁永、镇虏卫千户曹铎等,“率领官军巡边出哨,堤备不严,被达贼掩袭,射伤军人,抢去马匹”,方政命镇守等官执问,拟罪如律。[16]卷15,正统元年三月癸未

增给军士月粮,轻减军余租税。宣德十年(1435年)七月,经方政奏请,“增给大同军士月粮”,于是有妻小者由六斗增至八斗,无者五斗增至六斗,他卫调至操备者行粮由四斗增至五斗。[16]卷7,宣德十年七月丁亥正统元年(1436年)九月,因户部移文“令征调在外官军,该支口粮、行粮者,于月粮内作数”,方政以此举“撙节不多”却会使军士失去奋勇御敌、效力边圉之心,上请大同守边军士仍照洪武永乐中旧例支行粮、月粮。[16]卷22,正统元年九月己酉十二月,方政以卫所军余自行开垦之地“已蒙恩例蠲其租税,而司钱谷催征不已”,又因官军该纳屯粮因“霜旱薄收”而请酌量蠲除,朝廷在屯粮蠲半的同时,再次强调“军余辟地悉免其税”[16]卷25,正统元年十二月乙丑。

劾副总兵曹俭罪。宣德十年(1435年)六月,方政奏副总兵曹俭领兵巡捕,杀死鞑贼数十人而获其弓箭袋等物,英宗以杀虏数十而未获一马为疑,认为方政报捷未验其实。[16]卷六,宣德十年六月戊申七月,方政奏曹俭“怯懦贪黩,数违法”,时又有都指挥吕整,“坐杀降死罪屡自陈为都督曹俭所诬”,朝廷遂“命兵部同都察院谳整狱以闻”[16]卷七,宣德十年七月辛卯。九月,政又奏俭“隐役军伴六百人,占种军田二十余处,贼寇入境掳杀人马又不策应追剿”,法司鞫俭罪,坐斩,宥死,降为事官于甘肃立功。[16]卷9,宣德十年九月己卯同月,方政及其他一批武官公、伯、都督、都指挥等,亦以“私役边军,办纳月钱”被劾,朝宥罪而令改过自新。[16]卷9,宣德十年九月癸巳次年十二月,方政等又以“私役精锐军士,其守边者率多贫难老弱之人”而被降敕切责。[16]卷12,宣德十年十二月癸卯

受中官郭敬诬讦。宣德十年(1435年)九月,兵部尚书兼大学士杨士奇等以镇守大同太监郭敬奏方政专权等事为政分辨,认为方政“自永乐、宣德年间率兵在外,皆有劳绩,况其为人廉勤公正,善抚军士,众所共知”,且政初镇大同,“岂应遽有许多过失”;而郭敬在大同“专务贪利,不理边备,又素与政不合”,是敬奏政专权等事必为其“设计倾陷”者也。[16]卷9,宣德十年九月丁酉方政虽得杨士奇等从中调护,然其后在事涉内官时,或多偏袒。正统元年(1436年)三月,太监郭敬以其“原跟随人马调散”,要求朝廷选择五百官军“仍付与管领”,方政等商议此事,以郭敬“原领官军五百人,已选入三千营内编定队伍”不可更调,遂提出从“各卫见操有马官军内另选五百人随之”的妥协性建议。[16]卷15,正统元年三月癸未同时,在“覆实”阳和卫指挥佥事丘昂等御虏“失机”原因时,以丘昂将“失机”原因归结于内官官保“领军巡哨,遇贼不与对敌”的说法是诿罪于人,略有回护官保之意。[16]卷15,正统元年三月辛卯十一月,郭敬、方政以新调镇虏等卫官军时常出境巡哨,缺衣鞋、弓箭、盔甲等件计四万有余,[16]卷24,正统元年十一月丙午说明郭敬、方政在冲突之后仍在明面上能够协衷共事。

增益大同备御军力。宣德十年(1435年)九月,明廷以偏头关见操官军一千员名调移大同,原因在于方政等奏“大同极临地边,东西相去千余里,见操官军数少”,“乞将山西行都行旧属东胜左、右、镇朔、定边四卫调来分守”,而“廷议以四卫自永乐间安插永平等处已定,难以调移”,遂以偏头关见操官军一千以敷衍方政之请。[16]卷9,宣德十年九月壬辰正统元年(1436年)三月,方政等又请“存留先调大同备御在京操备官军二千人”,得旨“姑存一千备御”,延迟一年仍取回京操备。[16]卷15,正统元年三月癸未

整顿地方防御设施。正统元年(1436年)三月,方政提出将宣德间所设山阴、马邑两个千户所官军迁调大同城内安插并得到朝廷许可。两所为宣德年间修筑旧城开设,然“其地鹻滩,难以筑城”,且在所官军数少,不宜调为二处,分其势力,故将之安插于大同城内,仍保留两所原地名“立所管事”。[16]卷15,正统元年三月癸未九月,朝廷以大同境外设立马营一事征求方政意见,方政提出修筑半岭及红寺儿之地旧有废营,就遣原选官军分领马队往来巡备,有事则追剿,无事则耕种的方案。[16]卷22,正统元年九月戊午半岭等处在大同正北方向,宣德间曾设堡、置备边马队以便警急,[16]卷105,宣德八年闰八月己巳暨前山阴、马邑千户所之开设,[16]卷90,宣德七年五月丙戌皆原大同总兵官武安侯郑亨之举措,方政仍因袭而整顿之,用以加强大同地区之防务。十一月,因方政之请,徙大同暖会堡于净水瓶。[16]卷24,正统元年十一月乙未

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明廷以“练达老成,智勇兼备”,在任“抚恤军士,绥怀远人”而“副委任”,“升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方政为右都督”,“仍充总兵官镇守大同”[16]卷26,正统二年正月丙申。二月,命丰城侯李贤代方政镇守大同,“敕贤俟政巡哨回即交印还京”。[16]卷27,正统二年二月戊辰不过,李贤并未就任,方政仍留任大同总兵官至该年秋间。七月,刑部尚书魏源奏方政“号令不行,心无定见”,又与参将陈斌不和,恐坏事机,明廷遂命行在右军左都督陈怀充总兵官镇守大同以代之。[16]卷32,正统二年七月辛卯九月,明廷以总兵方政、副总兵罗文等“老而多疾”召还行在,仍各理所任都督府事。[16]卷34,正统二年九月壬辰

从宣德十年(1435年)四月至正统二年(1437年)九月,方政在任大同总兵前后近三年,能从各方面整顿军备而多所建设,备边御虏偶有小差但大局可期,整体来看是值得肯定的,惟先后与副总兵曹俭、太监郭敬、参将陈斌及指挥佥事丘昂等卫所武职发生纠葛,前述曹俭、郭敬等诸案之发生,在方政而言或出公心,然也说明其在协和上下级及同僚关系上未免参差。正统元年(1436年)九月,巡抚大同宣府右佥都御史李仪奏请大同东、西、中三路分工巡哨:以副总兵罗文巡哨东路,参将陈斌巡哨西路,都指挥孙智专一巡哨大同迤北关头、猫儿庄等处,并以总兵官方政提督之。三路巡哨,各官皆得调度相应卫所官军,如此设施,表面上属“兵将相得,地方有守”,[16]卷22,正统元年九月壬戌实际上未尝不是李仪针对方政与同僚不能相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解决办法。

七、协征麓川战殁

正统二年(1437年)九月,总兵官方政被召还行在,理所任都督府事。九月后,以麓川事起,方政被调往云南,协同云南总兵官沐晟镇守该地。正统三年(1438年)六月,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晟等奏麓川宣慰思任发等兵侵金齿,“势愈猖獗”,乞明廷“调大军剿之”。明廷遂命右都督方政、署都督佥事张荣“往晟处协同镇守,右都督沐昂率兵进讨”[16]卷43,正统三年六月乙亥。

三年(1438年)十一月,黔国公沐晟会同都督沐昂、方政等统兵至金齿司驻扎,思任发部众沿江立栅拒守,方政等“造舟六十艘渡江攻之,大败贼众”,初追至潞江安抚司,在追抵高黎贡山下,颇有斩获。[16]卷51,正统四年二月癸亥

四年(1439年)正月,方政领军攻破思任发旧大寨,追至空泥,为思氏象阵邀击,政及所领军皆陷殁,[16]卷51,正统四年二月辛未如四川都指挥佥事陈珝、贵州都指挥佥事王辂、顾勇等皆战殁,[16]卷70,正统五年八月丁酉统计阵亡伤故官军二千余员名。[16]卷70,正统五年八月丁酉方政之殁,《罪惟录·方政传》叙其始末云:

正统中,麓川宣慰思任叛,(方政)从黔国沐晟提兵征之。晟欲使人谕降,政辄渡潞江,击其将缅检,走检,斩首三千余级。被围上江,晟以不奉命,援不至,政全军陷没,晟亦自杀。[7]755

政之从征麓川,一意任事,却因与黔国公沐晟交恶而陷己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政殁半年后,明廷命方政子瑛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往云南领兵剿捕蛮贼”[16]卷57,正统四年七月癸丑。又次年(1440年)八月,明廷“赠阵亡右都督方政为威远伯,谥忠毅”[16]卷70,正统五年八月丁酉。

小 结

方政任事勇敢而勤勉,未免与上下僚属中软怯拖延产生矛盾而难以协和共事,亦置己于被动之中。至于其能屡被攻讦而不仆,在于勇而善战,得朝廷信任。首先,方政常因锐意任事而不能协和上下属僚之关系。在交阯时,荣昌伯陈智怯懦,镇守太监山寿专意招抚,政勇而主战,主要官员彼此不相能而终致偾事。至其镇守大同时,劾副总兵曹俭,遭镇守太监郭敬诬讦,又与参将陈斌不和。后调云南协同黔国公沐晟镇守,虽能力战败贼,却又与主将沐晟主张招谕的意见相左,终因得不到沐晟的军事支援而陷入孤军作战境地以至殒身。大体而言,方政任事敢战,战抚之间以主战为先而抚在战后,其与山寿、沐晟等的矛盾皆因于战抚之争,其在松潘时遣人招抚杂谷安抚司即在战局甫定、大局告竣之后。

勇于任事则未免急于求成,措置未能详审,或与上下僚属意见相左。例如,方政在备御开平、独石期间,曾奏请设置龙门卫及所,卫所官军及家属来自大同、宣府、宁化、振武诸卫所,方政急于成事,令军士携家属于秋冬间赴戍地,而未充分考虑“口外冰冻,馈饷艰难”且“新建卫所,室庐未创”的现实情况。[14]卷83,宣德六年九月癸丑其镇守松潘在战事告蒇之后,恢复威州治所于旧址凤坪里,亦为继任者蒋贵推翻,迁治与威州所同城。

其次,方政又以敢于任事勤勉于职而得朝廷信任。方政作为弃守交阯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无论责任大小、罪情轻重,能在被囚系后不到一年即重新起用,主要还在于朝廷对方政的信任。宣德七年(1432年)三月,方政奏报已遣官军在独石西犹儿峪屯驻,且耕且守,宣宗因谕兵部尚书许廓等曰:“屯守有方,足以制敌,朕以边事委政,凡所调度听其自择,朕不中制也”[14]卷88,七年三月辛酉。同年六月,备御独石副总兵方政奏内官萧愚“亲信小人,擅作威福,私役戍兵,凡诸边务,任意干挠,政欲用神铳悉不与,至加诟詈,或擅调军出境”等,宣宗降敕责愚,勒令改正过恶,“惟于神机铳严密关防,一切边事听总兵处置”,所役军士即遣归伍听调。[14]卷91,宣德七年六月戊申

宣宗信任方政,英宗亦然。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英宗敕令大同等处备边防虏,要求方政等“饬兵严备,相机行事,朕不中制”[16]卷24,正统元年十一月丙午。十二月,英宗又要求宁夏、大同等处地方征进“残虏”,谓“境外机宜,惟卿等所便,朕不遥制”[16]卷25,正统元年十二月己卯。对于正统元年(1436年)年底至二年(1437年)初朝廷方面提出的出击边外的几次敕谕,巡抚大同宣府右佥都御史李仪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为边将者,严烽火,谨斥堠,练习士马以待之”即可,没必要“各弃所守,穷兵远出,冒寒涉险,以幸一时之胜”,英宗以仪言为是,并相信方政等“历练老成,必自有处置”[16]卷26,正统二年正月庚戌,表示不必过于担心。

总之,明廷赠方政威远伯,谥忠毅,以其从征、协镇、同镇交阯,总兵松潘,战殁麓川等而谓之“威远”,以其为国勇于任事而乃至捐躯谓之“忠毅”,赠谥皆名实相符。《明史列传》评价方政,云其“廉勇善战,号良将”[8]512,亦属中肯之言。

猜你喜欢

宣德都督正统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苏孝慈墓志》再考
——兼论北周府兵军职都督的勋官化问题
害怕别人知道
宣德炉探究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炉中岁月长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