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分析
2020-12-26陈良善
陈良善
(福建省莆田涵江医院 检验科, 福建 莆田, 351111)
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2], 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患者往往因个人隐私问题不能接受正规治疗,最后因滥用抗菌药物导致部分病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3-5]。本研究探讨6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状况,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接收诊治的6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3例,女317例,年龄18~64岁,平均(34.72±3.54)岁; 平均病程(4.80±0.76)个月。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泌尿生殖道感染; ② 患者资料完整且依从性好; ③ 患者理解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采集分泌物2周前使用过抗菌药物者; ② 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③ 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 ④ 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分泌物采集: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男性患者使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2~4 cm处取尿道分泌物,女性患者首先进行外阴消毒,随后使用扩阴器扩阴,扩阴后使用无菌棉拭子在宫颈内1~2 cm处采集阴道分泌物,之后统一送检。
1.2.2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采用改良肉汤稀释法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new仪器[6]进行鉴定,并根据所得菌种表面颜色以及形态确定细菌种类,选择药敏试验配套的药敏板条进行确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相关文件判定试验结果[7]。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
6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 562株病原菌,包括1 103株支原体和459株细菌,支原体以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为主,细菌以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细菌为主,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n(%)]
2.2 主要支原体药敏状况分析
Uu、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10%以下,对红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低,耐药率均为80%以上。见表2。
表2 患者主要支原体药敏状况分析[n(%)]
2.3 肠杆菌科细菌药敏状况分析
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10%以下,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的敏感性较低,耐药率均为80%以上。见表3。
表3 肠杆菌科细菌药敏状况分析[n(%)]
2.4 肠球菌属细菌药敏状况分析
肠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10%以下,对红霉素的敏感性较低,耐药率为70%以上。见表4。
表4 肠球菌属细菌药敏状况分析[n(%)]
3 讨 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往往因个人隐私问题不能接受正规治疗,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菌耐药性增高。患者非正规治疗过程中并不会进行药敏试验,因此也存在治疗失败风险[8-10]。因此,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在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 6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 562株病原菌,包括1 103株支原体(70.61%)和459株细菌(29.39%), 表明支原体感染仍然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杆菌科、肠球菌属细菌感染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此类病菌易黏附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受体上,对黏膜细胞造成损伤的同时易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并发多种疾病[11-12]。采用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干扰支原体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情恶化[13-14]。近些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运用,使支原体呈现出较高耐药性,且不断出现新的耐药菌株,不利于患者治疗[15-16]。因此,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与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科学、合理用药,不仅能够保证治疗效果,而且能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7]。
药敏试验发现, Uu、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原因可能为临床使用量较大; 肠杆菌科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肠球菌属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可能与以上药物临床使用量较小、化学结构不同有关。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持续监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以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18]。
综上所述,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同时也存在细菌感染,且药敏试验表明,支原体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因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感染患者病原菌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