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读巧抓妙引,读懂“狂”中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2020-12-25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南小学张日品

青年心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品读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南小学 张日品

一、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写于公元763 年。延续七年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相继收复。正在梓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挥毫泼墨,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杜甫在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向老家的喜悦。首联如春雷乍响,积郁多年的情感匣子被打开了,作者用极简的“涕泪满衣裳”做了最传神的描绘;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两个连续的动作“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富有深意,不仅仅看出诗人的“喜欲逛”,还包含了诗人满满的情义:那是对家人跟随自己多年漂泊欲说还休的愧疚。第三联是对“喜欲逛”的进一步描写:“放歌”“纵酒”是狂态,“好还乡”是狂想,与妻儿结伴还乡是何等美事!尾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飞驰的特写画面以“喜”字重构,既有写实,又有虚构,把“生平第一快诗”凸现得淋漓尽致,用词简到极致却高度准确。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花样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生平第一快诗”的语言特色。

(二)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诗的意思,通过比较等方法重点理解“妻子”“青春” “涕泪”等词的古今不同义。

(三)引领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进行品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通过资料的拓展进一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背景资料和杜甫有关的诗;制作课件,设计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知晓背景

1.谈话导入,走近诗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简介背景,初识沧桑

出示杜甫画像。介绍:这就是杜甫,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一场灾难把他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他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这场灾难就是安史之乱。(出示背景资料)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 年12 月16 日 至763 年2 月17 日)由 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锐减,国力骤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引入诗题,读题释题

(1)解释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预设:“官军”的军队,河南河北,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叛军盘踞地的消息。

(2)读好题目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人物、事件等进行多层朗读。

(二)花样读诗,读出诗味

1.读正确,读出节奏

(1)出示要求,自由朗读

(2)朗读反馈,指导易错音

“衣裳”的“裳”在古诗中为什么 读(cháng)?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裳”读第二声。而现在的“衣裳shang”,仅仅是指上衣,读轻声。

(3)练习有节奏朗读

师生分别朗读,指导进行比较,正确划分节奏。

2.竖着读,读出诗味

(1)出示竖式排列的古诗

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预设:诗变成竖排了,而且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写的。

(2)试读竖排古诗

指导学生正确熟练朗读竖排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读好竖排古诗

这是一首七律,一般七言律诗的读法是前面四个字紧凑,后面三个字悠长。

(4)合作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三)细读古诗,明确诗意

1.用圆圈圈出古今不同义的地方

古诗中有些词语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很不一样,如“衣裳”,请同学们用圆圈圈出,并试着说说古今不同的意思。

2.交流并指导理解古今不同义的词语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文言文知识试着理解。预设:“妻子”在古诗中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而现在是指丈夫的老婆;“青春”在古诗中是指春天。而现在指青春年华;“涕泪”在古诗中指眼泪,现在指的是眼泪和鼻涕。

3.交流学法

交流了解诗意的方法,预设:借助注释、问老师和同学、看插图、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

4.运用方法解诗意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这首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引导思考:诗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预设:“喜欲狂”

1.抓“喜欲逛”,定格画面

(1)再读七律,划找“喜”句

(2)以“狂”为点,聚焦画面

预设:

①逛泪——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②狂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③狂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④狂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引用诗句,对比画面

(1)出示诗句,深情吟诵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zú)。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yāo)折。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节选

(2)突破难词,说说大意

走进大门就听到了号啕大哭,年幼的孩子因饥饿而死去,我愧为人父啊,没有粮食给他们吃让他们早早地离我而去。

(3)提炼画面,对比朗读

①逛哭——幼子饿已卒(zú)。

②逛愧——无食致夭(yāo)折。

指导进行对比领读,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关键词,品读“逛情”

诗句中都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并留下思考的痕迹。

预设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抓“收蓟北”,回顾苦难

“蓟北”指的是当时叛军盘踞的地方。从“收蓟北”三字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喜悦、苦难结束、可以回家……

引用资料:“安史之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旧唐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京城之中,不满千户。叛军所过之处,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遍地坟场。

(2)悟“满衣裳”,品归家乐

引导学生抓住“满衣裳”这个词语进行感悟:这个词语非常传神,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却涕泪满衣裳,这是为什么呢?预设:因为在外面逃难的日子,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在这种时刻听到喜讯,所有的情感会喷涌而出。

(3)品“喜欲逛”,体悟情愫

在这份“逛泪”中,我们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预设:读出了这不仅仅是苦难的泪,辛酸的泪,更是思乡的泪。

小结:“喜欲逛”,源于一份思乡的情愫。

预设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直击“漫卷”,体会“欲狂”

引导谈论:对于诗人来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诗书,可是此时此刻,诗人却慢卷诗书,从中你都体会到什么?预设:从“漫卷诗书”读出了他的开心,读出了他的不管不顾……

(2)出示插图,真情对白

课文的插图传神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预设:喜欲逛、乐在其中等。

想象画面背后的苦难,并出示资料。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一家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此时,回头看看“愁不在”的妻子和孩子,杜甫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3)透过文字,感受情感

字词是有温度的,“愁不在”“喜欲逛”,源于苦难的结束。诗人怎能不逛乐?

小结:“喜欲逛”,源于苦难的结束。

预设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聚焦场景,想象画面

杜甫“涕泪满衣裳”,他“漫卷诗书喜欲狂”,还“放歌纵酒”。读着诗,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边读古诗一边想象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读诗方法。

(2)丰富画面,引用诗句

放歌须纵酒,真可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呀!此时的杜甫已经52 岁的人了,追问杜老,你为何这般放歌纵酒呢?同学们,如果你是杜甫该怎样回答?

从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归家心切。你又想到了哪些思家的诗句?预设: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③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④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3)放歌此诗,寄情此歌。

如果你是杜甫,该怎样放歌此诗,试着吟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小结:“喜欲逛”源于听到一个好消息,知道国家和平了,可以归故里。

预设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紧抓动词,细品诗情

有期盼的日子总是很快乐,杜甫开始想象回家的情景。读读这句话,哪些词看出诗人归心似箭?预设:即、穿、下 、向。从这些词语你都体会到什么?预设:归家心切。

(2)替换动词,反复涵泳

这些动词可以换成其他动词吗?为什么不可以?预设:一气呵成,更加能够体会急于回家的心情,与“狂想”名副其实;同时动词的链接符合地名的特点,体现了诗人用词的精确性。

(3)借助地图,加深印象

观看地形图,说说自己的感受。预设:从巴峡到巫峡,一路高山深涧。出巫峡到襄阳,再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可是在诗人的眼里,仿佛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小结:“喜欲狂”源于诗人有了回家的蓝图,这两句诗把“生平第一快诗”,凸显得淋漓尽致。再次朗读。

(五)拓展诗歌,升华情感

杜甫在许多诗中写出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出示《春望》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朗读古诗,初感诗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押韵。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韵脚音。

2.引用资料,知晓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读读资料和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在印象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3.比较阅读,感受情怀

完成学习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春望》在情感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交流,预设:不同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喜”为主线,《春望》以“哀”为主线;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对比朗读,再懂诗人

对比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春望》,再次感受诗人情怀。

小结:以诗为史,这就是杜甫。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当时,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因为叛乱而支离破碎。今天,终于得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怎能不喜欲狂呢?

这节课,我们就这样学习了一首诗,走进了这样一个人,感受到一份归家心切的思乡之情,一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品读
绘本阅读:学生言语智慧飞越的踏板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文本情与意品读探析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以读代析,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
语文教学要走进文本
浅谈宋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环节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