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理论来重新理解民间智慧
2020-12-24陈秀钦
陈秀钦
摘要:本文从化学角度理解部分民间智慧中的现象,试图以民间智慧为引子,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可观赏性,从中汲取精神源泉,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和敬畏,并能慎重使用化学。
关键词:化学理论,理解,民间智慧
先辈们的智慧在于对物质的使用,在于对世界细致的观察和总结,就像神农尝百草,中华累世相传的经验秘方就在这种朴素的努力中被发现。而化学学科从结构层面去理解事物变化,这并非是中华文化所习惯的,其带来的对世界观的冲击,及与眼睛所见事物的割裂,也是中学生惯有思维所不容易接受的。怎样去弥补学科与人眼识别的世界的割裂,加强化学学科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或许可以从化学理论对先人智慧的重新理解开始。
一、用化学理论理解民间娱乐及实践中的妙招
娱乐中,魔术师朝蜡烛的烛心吹一口气,蜡烛燃烧起来。让观众感觉很奇妙,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这只蜡烛在表演前魔术师就将烛芯散开,将溶有白磷的CS2溶液滴人烛芯。CS2沸点低易挥发,魔术师吹气使CS2迅速挥发,当CS2挥发完,烛芯上留有白磷,白磷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随之把烛芯引燃。白磷在空气中的自燃现象,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同样的,抗战中八路军也使用同一原理出奇制胜。他们抓了一批老鼠,往老鼠肚里注射溶有白磷的CS2溶液,然后将老鼠放在日军的物需仓库附近,老鼠找吃的东西就进入日军的物需仓库,吃饱后排出的尿液中含有白磷的溶液,当液体挥发完了留下白磷,白磷在空气中发生自燃,把日军的物需仓库燃烧掉,为战斗的胜利赢得先机。
同一个化学原理,由于发生场景不同,有各种不同的效果。由于对现象的不理解,古时的人们害怕鬼火,产生迷信,抗战中因为知道原理,它就成了制胜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两拨人因为这一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否,产生了非常大的智识上的差别。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自然要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学习掌握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化学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用化学理论来理解民間智慧中的小妙招
《本草纲目》中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发面”。先人将草木灰用水浸泡,取浸泡出的溶液用来洗衣或发面。“浣衣”“发面”所用原理是现代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水解反应。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溶于水电离出C032-能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脏衣服沾有油脂,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而溶于水,从而达到去污渍的作用。“发面”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降低溶液中OH-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碳酸浓度增大,由于碳酸不稳定,当碳酸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解产生C02,这样发出来的面疏松可口。 虽然古人的那些做法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拉近青少年与古人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对先人智慧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产生民族认同感。除此之外,通过对千年来,中华人民日常生活的演变的了解,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物质在变化,但是原理是不变的,洗涤用品从古时的各种天然物质到现在的加工品,正是由于对原理的认识,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出更为精粹的东西。中国在化学这一学科上的发展,虽晚于西方,但要有后来居上的信心,鼓励学生未来在他们青年人手上,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为更好的生活而好好把握现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先人日常生活的小妙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用化学理论来理解民间智慧中自我保护的妙术
我国内蒙古等地的牧民喜欢用银碗盛马奶,防止奶质酸败。人们外出时发生干渴,由于口干舌燥难以忍受,可能会“渴不择饮”,进而饮用不干净的水而影响健康。若随身带有银器或银首饰,把它放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后,水就可以饮用。这是因为银遇到水会产生极微量的银离子(Ag+),微生物呼吸作用的酶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溶液中Ag+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Ag+的杀菌能力很强,每升水中含有亿万分之二毫克的Ag+,可以将水中大部分细菌杀死。另外,皮肤受到损伤,一时无法找到药物,将银器或饰贴在皮肤的伤口上,即可防止感染。在现代医学中,Ag+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外用药物,对于鼻窦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人智慧中好的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为我们美好的生活而作出新的贡献。
化学从来都是个实用的科学,单纯的理论知识,不是一个学科对学生的最终要求,联系实际,让化学知识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一个武器,是更高一层的要求。深入理解并学习优秀民间智慧中的化学常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也有助于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激起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牢牢掌握化学知识,实现自我知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尚元胜,《本草纲目》中的化学[D].化学教育,1996.
[2]高风芸,盐类水解[D].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总场中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