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应用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2020-12-24相琳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改革建议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摘要】应用写作能力作为诸多职业人士必备的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历来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高职院校着力培育的一种职业能力,并且应用文本身所具备实用性和职业性强的特性,契合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文课程成为众多高职院校重点开设的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课程内容设置单一、课程定位模糊不清、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应用文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境,需要从明确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方向、调整应用文写作教学队伍、完善更新其知识结构储备等方面采取措施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课程  教学现状  改革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侧重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教育,以培养拥有较高职业工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聚焦从事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方面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应用写作能力作为诸多职业人士必备的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历来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高职院校着力培育的一种职业能力,并且应用文本身所具备实用性和职业性强的特性,契合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应用文课程成为众多高职院校重点开设的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课程内容设置单一、课程定位模糊不清、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应用文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境,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一、应用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属于尴尬边缘性学科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是,并非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应用文知识,也就是说,应用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覆盖面尚窄,普及率不高,偏重于理工类的专业都不开设此课程,文科类专业虽安排这门课程,但是,都将其设定为公共课或者考查课,究其原因,根结于应用文课程的定位模糊,介于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但究竟属于哪一类却尚未明确。这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各专业都未把应用文课程作为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只是开设这门课程,至于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教学效果却无人问津,有些专业甚至不开设此门课程,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成为普遍现象,应用文任课老师也对此表示尴尬无奈,很难扭转这种局面,应用文课程由此渐渐沦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当中的边缘性学科。

(二)教学方法单调老套,教材编写不够严谨,教学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主要负责人,学生是课堂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被忽略,单向知识传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加之,应用文写作的主体内容是各类文体文种的写作要求,硬性抽象、条条框框的内容多,主观形象的东西小,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对更低。历年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已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先定义特点,再讲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最后例文分析,每一种文书的学习过程成为模板式程序,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应用文的新鲜感。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操作环节更是枯燥无味,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功底本来就差,应付日常作业也只是照搬照抄,缺少思考与探索,因而,大部分文书的学习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单调老套,毫无实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是由校内从事应用文教学的任课老师编写,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大部分统属中文专业而并非应用文专业,因而,在编纂教材时,难免会专业受限,知识储备欠缺,写作实践也较少,教材内容也就相对缺乏深度和广度。有的教材甚至不够严谨,为了凑足字数就特意选用篇幅很长的例文,并且例文年代久远,与时代相脱节,有的教材出现文字和语法错误,案例分析不够透彻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的实用价值,对教学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三)教学效果测评手段单一,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测评手段,用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应用文课程设为考查课或者公共课,课程性质决定考察方式,学生往往在课程结束之后做一套试卷或者几份作业,这种单一的测评手段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应用文写作课程侧重的是学生对文种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实际写作能力,只有真正地提升了写作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类文种,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而如今的应用文教学却忽略了这一目标,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结课之后通过一张试卷或是几份作业来测试教学效果,测评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实,应用文课程注重实际写作水平和运用能力,其教学效果本身就不同其他课程一样,它应该拥有一套专门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而不是雷同其他课程的考察方法,因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测评教学效果。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应用文写作的課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方向

鉴于应用文写作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应设置这门课程,将其定为与其他专业课同等地位的必修课,课时量也要相应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与课时量成正比,当然,课时量的多少也在一定层面上决定着学习深入程度,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时量至少与专业课课时量相同,甚至超过部分专业课课时。教学目标应该结合各专业的就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制定两者相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教学内容要着重考虑就业岗位的写作需求,以其为导向,立足专业基础,坚持实用性原则。有不少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原因,一部分是课程学习本身枯燥乏味,难以深入,另一部分是感觉与将来实际工作内容相差甚远,这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就业需求所导致的结果,高职院校以培养拥有较高职业工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内容必然要与职业工作能力紧密结合,不可分离,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意向中作相应调整,并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都需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在岗实训相衔接,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调整应用文写作教学队伍,完善更新其知识结构储备

目前,应用文写作的任课老师绝大多数都是中文专业出身,他们的语言功底和素养是过硬的,但是,应用文写作相比其他中文课程来说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文章,每一类应用文都是因为社会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实际的使用价值超高,并且应用文写作本身就是业务办理的过程之一,操作性强,因此,从事应用文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日常工作写作实践的积累。很多高校的应用文任课教师缺乏实际写作经验的屡见不鲜,他们能够吃透理论知识,讲解基本写作常识,然而由于缺乏写作锻炼,在实际应用方面缺少经验,没有切身的应用文写作与处理过程。应用文本身就是实践性强、实用性很大的一门课程,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要融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功用,所以,作为应用文的授课教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践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绿美.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文秘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文写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17期:89-92.

[2]李春艳.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实训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8年第11期:49-51.

[3]李凤霞.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S2期:92-93。

作者简介:相琳,1989年5月,女,山东临沂人,继续教育学院鉴定办干事,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议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