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干预
2020-12-24张鸣宇
张鸣宇
【摘要】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各国之间竞争加剧,且竞争性质逐渐转变为人才的较量,为此,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力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踐能力,希望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本文联系实际,剖析了产教融合的概念与意义,并提出该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视域 大学生 就业心理 问题分析
引言:毕业后,大学生需要投入社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员的蜕变,除了需要在技能方面做好准备,还必须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迅速成长起来。如今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就业市场压力剧增,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被多方面的压力击垮,一蹶不振。高校应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教学,采用有效措施对其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为学生保驾护航。
一、产教融合概念综述
1、概念。产教融合概念是我国在当今经济形势和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培养人才模式,其发展受到了党和中央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与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所谓产教融合,指的就是各所院校根据自身开设的专科,开办相应的产业,将产业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改变高校的性质,为其赋予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功能,并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构建企业与高校一体化的经营实体,使学生能够于在校期间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稳定、强大的就业心理,为日后不如社会做好准备。
2、优势
2.1提高教师水平。如今我国高校中的许多教师都是全职教师,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但也很少接触实际生产活动,对知识的应用水平有限,或者仅限于实验层面,能够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却不了解该行业的最新行情与各项操作,尤其是对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缺乏深刻认识,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而应用产教融合方法,则可以为教师也提供深入接触行业生产线装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2提高学生能力。在产教融合模式中,院校兴办的专业产业能够作为实训基地来使用,与校内基地相比,它更加贴近真实的生产环境,可为学生提供亲身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尝试着使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最新市场行情,了解其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它与外界企业相比,对于自身院校当中的学生会更加宽容,能够包容学生所犯的一些非原则性错误,其中的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态度也更加和善,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过渡机会,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适应工作。
2.3支持勤工俭学。高校兴办的专业产业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机会,使一些贫困生可以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而非贫困生也可以在产业运作过程中亲身感悟挣钱的难处,做好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在工读结合中逐渐形成健康正确的财富观。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干预
1、产教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相应策略
1.1就业焦虑心理
一方面,源于学生的不够自信,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在专业领域的突出特长,水平一般,无法在众多优异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在大学期间,有部分学生全神贯注地搞学术研究,对就业形势和所学专业的产业方向缺乏了解,当离开高校步入社会后,就会发现自身社会阅历匮乏,引发焦虑心理。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就业知识传授,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引导学生进入其中锻炼实践能力,使学生增长见闻,多了解工作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应充分挖掘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帮助其发挥特长,获得超过他人的某项能力,使学生拥有更高的竞争力。
1.2缺乏抗压、抗挫折能力
有部分大学毕业生成绩优异,在学业上比同龄人更加优秀,在成长过程中很少遭遇挫折,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未能注意到其心理方面存在的自大、自负,也未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阻碍与困难,培养其抗压能力,致使这类学生心理敏感脆弱,当进入社会后,无法抵御较大压力,面对挫折时很容易一蹶不振,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教师应当适当采用挫折教育法,在专业产业中进行实训时,可以为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任务,让他们处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难题,在学生钻研无果后,再进行点拨,使学生能够虚心、踏实地进行锻炼,并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困难;对于已经展现出自负苗头的学生,教师应当借助某些事件对其开展批评,使学生了解到自己也有力所不及的难题,破而后立,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2、缺乏创新精神。部分学生多缺乏创新精神,习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表现十分平庸,不能得到用人单位赏识,也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创新是推动进步的最重要因素,高校应重视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例如设计一款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聆听他人见解,丰富和完善设计方案,之后在实训基地中将设计变成实物,在班级、年级乃至专业中进行比拼。学校也应多开展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结束语
如今的人才市场趋近饱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能力和心态两方面中作出改变与提升,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高校与教师也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培养,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充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麒雯.浅析新挑战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70-71.
[2]龙家英.新就业压力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9):254-255.
[3]陈夏楠.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0(07):136-137.
[4]苏琴,胡志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和调适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0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