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实效性研究

2020-12-24印路路夏玉钦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印路路,夏玉钦

(1.安徽工业大学 团委;2.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2016年9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下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增强了高校的育人实效性。“第二课堂”是基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言的,简而言之,如果依据教材、教学大纲以及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那么“第二课堂”则是在“第一课堂”时间之外进行的素质拓展、综合能力提升等教学或者实践活动,重点发挥其除日常教学育人功能之外的实践育人工作。从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到现如今的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都是基于“第一课堂”之外的教学及实践活动,而其在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一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的主要问题

2018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向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高校而言不仅是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补充和拓展,更是作为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有效探索和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稳步推进和各高校针对相应制度积极梳理并形成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正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师生参与不足

高校共青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突破“第一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进而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只注重相应积分、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情况。此外,还存在教师、教辅人员重视程度不足、参与度不高,实际推行过程中甚至将其视作一个活动发布的平台。

(二)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是对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经历、创新创业竞赛及相应成果及荣誉进行记录、认证和反馈的有效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成长发展历程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各高校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程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成绩量化评价体系,其原因在于高校所涉及的“第二课堂”内容较多,在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分与积分混淆、认定标准模糊、加分政策不合理等问题,系统的记录、审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1]。这些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效果。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尚未形成有效课程体系

当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中还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随着近几年制度的有效推进,各高校相应的制度也在日趋完善,但在相应的“第二课堂”微团课、微课程及相应的实践内容等方面还未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甚至目前有个别高校“第二课堂”仅仅是作为学生参与校园集体活动的一个途径和手段。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导致“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效果不佳。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实效性问题原因剖析

(一)主体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自2016年开始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多部门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有效保障、学生积极参与,但仍有部分高校以及部分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未全面系统认识和理解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就是第一课堂的事情,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第一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和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因为存在对于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片面性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推行,也就进一步导致“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面难以深入,对于育人的实际效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牵引性重大举措,需要实施高校领导进一步统筹好校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组织宣传、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的相关具体工作,并就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大对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指导,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育人实效。

(二)制度体系建设较为薄弱

目前,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第二课堂的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制度管理体系、价值应用体系和数据信息体系还不完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此外,各高校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程中,通过积极制定相关学分制度管理方案进而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而在此过程当中,因为相应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善和活动管理的不够规范,使得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活动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积分至上”“为获得积分而参加活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相关进度和实际效果,进而导致在其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阻力较大,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三、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实效性对策

(一)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是在充分参照第一课堂育人机制和实际效果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和发展的,是对第一课堂工作的有效补充。不断深化高校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于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他们重视实施过程中相应活动的发布、开展和总结,并在自身的教学工作或者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利用“到梦空间”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网络抓手,不断推动制度的实施和建设。此外,还应当在进一步深化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逐步建立起高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深入实施,发挥全员育人的实效性。

(二)强化部门协调,推动全程育人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协同。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全团抓学校”“全团抓基层”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切实协调高校各职能部门不断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制度保障、项目供给和活动开展,共同推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并充分发挥校团委在高校第二课堂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统筹实施第二课堂相关工作,并联合教务处、学工部、宣传部、后勤处等多个部门,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

(三)加强制度建设

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够进一步激励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因此,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需要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到梦空间”等平台上大量第二课堂数据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断规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高校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知识的沉淀,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应己、达己、成己,进而做到应人、达人、成人。

四、结语

大学生正处于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加强引导,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到实处,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育人实效性。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