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2-23苏梅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命体征血钠pH值

苏梅丽

[摘要] 目的 评价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小儿DKA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钾、餐后血糖水平达标时间、血糖、pH值恢复时间、血钠、尿酮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护理干预在小儿DKA患者护理中具有不同效果,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生命体征;尿酮;血钠;pH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11(a)-01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Methods 94 cases of pediatric DKA patients admitted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7 cases each.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blood potassium,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standard time, blood glucose, pH value recovery time, blood sodium, urine ketone recovery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nursing of pediatric DKA patients.

[Key words] Pediatr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Comprehensive care; Routine care; Vital signs; Urine ketone; Serum sodium; pH

临床上,小儿糖尿病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该病出现的原因是本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缺乏而使得全身性、慢性的代谢类疾病,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为外界因素或遗传因素使得自身出现免疫反应,破坏或损伤胰岛β细胞,从而发生胰岛素分泌降低的情况,最终出现糖尿病[1]。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将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等,其中DKA具有突然发病、发病快速的特点,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器官功能非常容易出现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但是,因患儿年龄小,依从性较低,对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对患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鉴于此,该研究为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在小儿DKA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4例小儿DK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36±2.54)岁。对照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4~16岁,平均年龄(7.42±2.4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和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家属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伴有症状,如多尿、消瘦、多饮、多食无力、休克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状,空腹血糖水平超过8.9 mmol/L且低于20.4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高于18.9 mmol/L,但低于24.9 mmol/L,尿酮体为阳性、血酮体阳性、尿糖阳性。

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研究;不配合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規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包括:①病情观察。对患儿意识、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意识不清者瞳孔对光反应;监测心电图、血钾、尿酮体、血糖等变化情况;记录血尿酮、血糖水平等;观察皮肤弹性和尿量,纠正脱水情况,静注补钾时查看是否出现渗药,避免组织坏死。②感染预防。确保呼吸道的顺畅,平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肺感染,保证衣服、床铺干燥、整洁,多剪指甲和洗澡;保持口腔清洁,定时清洗口腔,避免感染;注意清洁会阴部,避免泌尿系统感染。③用药护理。胰岛素小剂量治疗可稳步降低血糖,所以在病程第1天,利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血糖间隔2 h测量1次,从而对胰岛素剂量调整,用药期间查看患儿是否出现多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若出现需马上平卧,进食糖果等。④静脉输液护理。该类患儿静脉输液的目的是扩容,纠正失水,使血渗透压降低,血容量恢复。马上建立静脉通路,其中一条静脉通路20 mL/kg生理盐水以0.5~1 h速度输入;另一条则将小剂量胰岛素输入来使血糖降低,保持匀速。⑤补钾护理。升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渗透性利尿,而钾会随之排出;呕吐和不进食也会缺乏钾,补钾剂量和时间需按照心电图、尿量、血钾精准计算,补钾速度不可太快。⑥饮食护理。限制动物油脂、肥肉、盐、糖摄入量,玉米、糙米高维生素食物为主要食物,定时定量。⑦心理护理。该病需要终身服药,引起家长恐惧,护理人员积极同患儿和家属交流,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恐惧感,细致介绍疾病知识,使患儿树立治疗疾病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临床指标:餐后血糖水平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恢复时间;②生命体征:血糖、血钾、血钠。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各指标比较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各指标的情况发现,观察组pH值恢复时间(3.60±0.18)d、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08±0.96)d、尿酮恢复时间(11.28±2.36)d等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各指标的情况发现,护理前,两组生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钠(142.63±7.35)mmol/L、血钾(4.52±0.54)mmol/L、血糖水平(7.11±1.02)mmol/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DKA为代谢综合征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糖、昏迷、高酮血症、代谢酸中毒、意识障碍等,并具有病情变化迅速、病情严重,同时发病突然的特点,病死率非常的高[4]。患病早期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5]。所以,在该研究中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在小儿酮症酸中毒中的护理效果,以收治的94例患儿进行阐述。

小儿糖尿病中,DKA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中糖代谢为其中一种,由于酮体含量较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水平高,使得酮体聚集,降低血液酸碱值,从而加重病情。患儿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的概率较高,若病情严重则有可能死亡[6]。但是,患儿作为一类特殊的治疗群体,其具有机体发育不完全、理解能力差、依从性低等特点,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患儿治疗期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系统、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来说非常重要。临床上,综合护理是一种针对性强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全方位的護理干预提供给患儿,从而使其更好地配合有关的治疗工作,继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在该次研究中,综合护理是将病情观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补钾护理、预防感染等护理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护理模式,其全面性、系统性更强,从而提升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7]。在该次研究中观察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可让患儿血钠、血钾、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护理优势明显。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密切观察,对患儿脉搏、体温、呼吸严密监测,检测其心电图、尿量、血钾等变化情况,记录血糖水平等指标,避免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通过口腔护理、勤洗澡、衣服清洁等方式来预防感染,避免加重病情;进行用药护理,通过间隔2 h测量血糖而调整胰岛素用量,便于稳定降低血糖,并且此护理可避免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时没有及时处理而发生意外情况,有效地保证患儿安全;静脉输液护理、补钾护理可保证体内钾含量处在正常水平,同时恢复血容量;饮食护理可保证营养均衡、充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儿负面情绪改善,知晓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升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同时为患儿和家属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可消除患儿恐惧感,使其治疗信心提升,促进疾病康复[8-10]。

综上所述,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有效改善血钠、血钾、血糖水平,减少尿酮恢复时间、餐后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减少患儿病程,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严春华,潘洪茹,王鲲,等.不同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3):157-158.

[2]  仇淑君.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89-96.

[3]  马海梅,王文娜,孙杉,等.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8):157.

[4]  刘宝琴.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临床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9):143-144.

[5]  吕宁.浅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126-127.

[6]  何冬梅.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74-175.

[7]  曾倩容,郑晶,陈琴,等.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96-97.

[8]  黄丹娜.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护理干预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102-103.

[9]  潘佳文.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55-156.

[10]  林阿蝉.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0):133-134.

(收稿日期:2020-08-03)

猜你喜欢

生命体征血钠pH值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PH值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雾化治疗的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脱硫系统PH值的自动调节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