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思考
2020-12-23谷燕霞
谷燕霞
摘 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的现象。对此,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进行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94-2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如何让学生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写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课本的范文里,传统的名家名篇里去寻找窍门。但实际情况令人忧虑。
一、作文教学现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给予学生对文学美的发现,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独到的写作意识,并积极地将这种意识转化为文字。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纵观近年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共同的追求,然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力不从心,甚至认为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作文教学中,收效甚微,还会影响正常的阅读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多花时间精力钻研,而这一再的逃避,拒绝研究、尝试的态度又会导致学生找不到提高作文的有效办法。叶圣陶先生在《论作文》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受,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说。”可以说,这“两个倾向”,正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本途径。然而现实中学生普遍提不起写作兴趣,无话可说,更谈不上喜欢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作文成绩很难提高。
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往往选好作文题让学生完成,之后评分、升格,负责人的教师还会进行二次升格和三次升格,工作量是很大的,然而学生在源头上对于所写内容没有全局概念,对于文章的情节设置、素材选取、详略安排、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开头结尾标题设置的技巧以及主旨如何凸显等无所适从。虽然教师对于学生写作成品进行修改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学生作文提升不明显,教师也难免会有疲态。
因而,我们不仅要做好对学生写作成品修改升格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写作意识,对作文全局有写作技法的概念。那么应如何具体操作,让学生摆脱主观情绪上对作文满满的排斥感呢?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举措
1.以阅读教学带动作文教学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然而学生为什么一碰到写作就觉得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无写作技法可行?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笔者不禁要问,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占用了绝大多数课堂时间,何不好好利用课文素材渗透作文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阅读和写作联系的紧密性,写作教学应该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事实上,每一篇文本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写作方法,都有写作教学的启示和价值。比如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中“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由“底层的光芒”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板块的文章侧重于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刻画,最终引导读者关注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本身这一专题就可以作为很好的议论文素材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在教学中可以予以引导,这里不重点展开。由于这个专题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方法,本篇笔者就其中的杨绛先生的《老王》为例,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知识。
既然是“渗透”,我们就必须分清主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是把握文章主体内容,体会老王的“苦”与“善”,感受人物的品质,且这个目标是课堂的主体,二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面的有关知识。《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内容单纯,线索简明,比较容易把握。作文渗透点在这篇散文中比比皆是,从命题、选材、材料的顺序详略、人物描写手法、表现主旨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作文教学的渗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命题时,若杨绛先生用“王车夫”或“王某某”那就远远不及“老王”亲切,汉语中的“老”字和“小”字在一些语境中往往会带有一种亲切亲昵的意味。若改为“王老”则与老王的贫苦的底层小人物身份不符。因而引导学生写作命题时要准确,符合人物身份,可寄寓作者的情感倾向。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预设作者会写老王的哪些方面,外貌?职业?家庭?品质?和我的关系?等等。根据文本分析,我们会发现不用所有内容都写,这也就涉及到作文选材的问题。老王是一个“苦”人,选取能体现他苦难的方面进行叙写即可。作者选取职业、家庭、身体缺陷、居住环境来体现老王的苦,可通过设置问题“居住环境能否放在前面来写”来进行作文教学渗透,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顺序。文章除了写老王的苦,还写了老王的善,而苦与善的部分也不能交换位置,处于这种苦境之中仍能保有善,形成强烈的反差,更衬托出老王善的可贵。由此可指导学生写作时需理清对所叙写的事情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文本中写了体现老王“善”的四件事,这是课堂重点研讨的部分,也是通过这些事引导学生体会老王人性的光辉,然而在材料处理上,有些事详写,有些事只是一带而过,这就给我们写作上以启示,在选取材料时需选取典型的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事来写,且要详略得当,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最能震撼人心的,需要详写。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无疑是要重点刻画的部分。在分析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时,可渗透刻画人物的方法,即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他人的评价,还可多用修辞和炼字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在分析主旨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用了许多的事例和一些精彩的描写来刻画老王这一形象,难道作者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老王生活艰苦,老王是个善良的人吗?否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探究文本主旨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与老王身份相差悬殊,但他们夫妇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文本中“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使文本主旨得到升华。所以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要表现底层人物在困境中的善,还是要在此基础上,还有对于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交往需平等、友善的呼唤,结果毋庸置疑,后者的主旨挖得更深。这也可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写作主旨的把握方面需在准确的基础上挖深挖新。
2.明确方向,有舍有得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要想更好地体现渗透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仔细研讨每个“例子”的阅读和作文价值,并让两者有机结合,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要发现最能体现本课写作特色的地方,重点渗透,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理论和实践总要经过一定的磨合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尽管《老王》处处可渗透作文教学,但我们在具体操作时是否就真正地全部渗透给学生呢?如若如此,这对于一堂課的定位显然无法定论,这堂课会成为非阅读教学非作文指导的“二不像”,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面面不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指导也只是浮于表面理论,得不到练笔机会只会是纸上谈兵,也许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文本阅读教学。因此,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把握写作渗透的度是非常关键的,切忌把阅读课上成写作课。
在渗透写作指导之后,更要加强写作片断的训练、指导,让写作的理论转化为写作实践并与原文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领悟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也才能真正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作文指导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师生的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若能长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并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不仅可以开辟出语文教学的崭新的天地,学生在写作方面也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林渊煌.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
[3]王迎迎.就文取材渗透写作指导[J].作文教学研究,2005.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