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班就读中智障学生识字教学技巧

2020-12-23王萍萍李玉影

求知导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学生教学技巧

王萍萍 李玉影

摘 要:随班就读智障生因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在识字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教师紧抓识字关键点,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创造文字实践机会,可提升随班就读智障生的识字质量。

关键词:教学技巧;识字教学; 随班就读;智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7-0060-02

识字教学作为阅读、写作、表达、交流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以下简称随读生)因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语言能力发展滞后,因此帮助他们学习与积累文字,打好语文功底尤为重要。小学阶段识字量大且复杂,随读生学习能力不足,难以跟上教师识字教学进度,如何提高其识字学习质量?教师从随读生认知规律出发,弹性调整识字内容,把握汉字识字关键,有技巧地运用识字教学方法、策略,创造文字实践机会,能够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质量。

一、以生为本,弹性调整识字内容

随读生与普通生之间差异较大,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存在困难。差异性理论提倡立足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1]。教师基于随读生的个体差异,对识字教学内容做删除、减缩、增加等弹性处理,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

(1)增加“生活类”汉字。随读生识字的学习的落脚点是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识字教学内容的调整应更多考虑生字的社会性和使用频率[2],保留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适当增加“生活类”“交际类”汉字,为其有效参与社会交际提供保证。

(2)保留构字部件。许多汉字既可独立成字又可成为构字部件,例如,“林”中的“木”、“呵”中的“口”和“可”,此类有构字能力的字和部件可以保留,以帮助随读生掌握构字规律,理解汉字含义,提升识字量。

(3)保留“学科”字词。生字表中包含与其他学科学习相关的生字,例如,“除”“减”,这两字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使用频率高且重要。学生对此类字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会影响相关的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应对此类生字做保留。

(4)去繁就简。生字表中也包含许多对于随读生来说使用频率较低,然而笔画却繁复的生字,例如,生字“氯”“履”“磷”“橘”,等等。对于此类生字,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降低学生识记、理解、书写的难度。

二、灵活运用识字策略,联结汉字音形义

识字是大脑建立字音、字形、字义联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越好。因此建构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突破随读生识字难的关键。把握识字关键点,灵活运用识字教学策略、方法,能够提升随读生的识字质量。

有研究表明,对普通生来说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大部分残疾学生来说也是有效的[3]。普校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图文识字、多媒体识字、游戏识字、谜语识字、寻根溯源,等等,这些识字教学方法有时只需稍做调整,就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随读生。当这些方法仍无法满足随读生的识字学习需求时,则需要我们结合随读生的认知特点对识字策略、方法进行调整、扩充。

(1)多感官识字。多感官协同,能够帮助随读生打开更多的学习通道,建立字音和字义的联结,加强其对字音、字义的理解和记忆,并内化学习。例如,学习生字“花”(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可借助几朵鲜花实物,让随读生从视觉上感受花的形态、颜色,嗅觉上感受花的芬芳,触觉上感受花瓣的质感,多感官协同下理解“花”的含义,并给这种美丽、有香味的东西取名叫作“hua”。再如,学习生字“跑”(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操场上》),教师与随读生当“发令员”,共同发出“跑”的指令,由视频游戏软件中的小动物们来执行跑的动作,在视、听结合中有效建立生字“跑”字音与字义的联系。

(2)生活情境识字。生活是教学的来源。从生活化的角度拓宽随读生的识字途径至关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4]。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校园、家庭、社区生活中的各种字词资源,能充分激活随读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认读生字。如学校功能室名称、校园宣传栏内容、各种图文标识、功课表中出现的字等都接近学生的生活,意思容易理解;字音在識字教学之前多次听过、读过,有助于学生识记学习。再如学习了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课中的生字“开”“开门”之后,请学生给同伴开门,也用口头语言请同伴“帮我开门”,在生活化的识字教学中进一步理解生字“开”的意思,记忆读音,并在“处处有识字”的体验中激发识字兴趣。

(3)联词识字。智障生认知上的缺陷、词汇量的贫乏使其学习“一形一音”字存在困难,多音字字音、字义更加复杂,对于随读生可谓是难上加难[5]。依词读字,词中解义,能够缓解随读生学习多音字的压力。把生字组成词语,再把词语融入表演、顺口溜、儿歌等学生喜欢的形式中,能够帮助随读生架起连接字形和字义的桥梁。例如学习生字“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在词语“快乐”一词中表示心情愉悦的状态,在“音乐”一词中则表示美妙的声音。教师可带领随读生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演听到美妙的“音乐”(闭眼陶醉)及听到音乐之后“快乐”的心情(手舞足蹈),在此过程中,师生问答:“你听到了什么?”“音乐”“听到音乐你快乐吗?”“快乐”……从而自然、愉悦地认识、掌握多音字“乐”。另外,多音字的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随读生感知速度慢,教学多音字时可先组一个词深入学习,待其熟悉掌握之后再“生字开花”,继续学习该字在其他读音情况下的相关内容。

(4)图片刺激褪除。智障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借助图片帮助随读生理解字音、字形、字义。例如,学习生字“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教师出示木堆中燃烧的火的图片和汉字“火”的图片,引导随读生观察,直观建立“火”字音、字形、字义的联系。图片作为帮助随读生识字的视觉刺激物,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随读生识字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刺激的褪除速度,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独立认字。仍以学习生字“火”为例(见下图),第一阶段以“火”的图片,帮助随读生联系字音和字义;第二阶段以“火”的图片结合生字“火”,引导随读生观察,建立火字音形义的联系,第三阶段,视随读生“火”字掌握情况,逐步缩小提示图“火”;第四阶段,褪除“火”的图片,随读生认字识字。

三、创造实践机会,巩固积累汉字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会语言文字的用法。智障生在学习中的突出特点是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遗忘速度快[6]。因此,要多为随读生创造机会,增加文字运用的实践频率,不断重现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进而巩固、积累识字内容。

1.课堂展示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阵地,随读生在语文课程不同学习领域中的能力与普通学生有一定差异,有的会说不会读,有的会讲不会写,甚至有的只听不愿意说。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用适合随读生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其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努力跟上普通学生的识字步伐。例如《小猴子下山》(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中,“看字演动作”的形式适合读字较困难但乐意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的随读生,给他们机会,用动作表达对“扛”“扔”“摘”等生字意思的理解,能使他们拥有获得感,树立识字信心。同时,还能在表演展示与字形观察中,发现三个字都带有“扌”,表示其字义与手部动作相关。

2.同伴助学

“同伴助學”是随班就读常见的教学形式。识字过程中,同伴的辅助作用可以体现在语言交流与合作机会的给予。如同伴示范读、写字,随读生模仿;同伴与随读生轮流读;同伴与随读生互相问答;合作补充填充文本,等等,都可以在互助听说读写之间为随读生增加文字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实践机会,使识字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入与牢固。同样以《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把描写小猴子手部动作的字圈出来,随读生有困难,助学伙伴可以边示范边讲解,指导随读生把带有“扌”的生字圈画出来。再如,助学伙伴与随读生合作把学过的多音字整理在识字本上,助学伙伴把可以与多音字组成词语的字写上,多音字的位置空着,上方标上拼音,让随读生填充多音字,也可以助学伙伴写字,随读生为字配上相对应的图画,等等。

3.家校共创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7]。识字活动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家庭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真实的识字、用字情境。教师可以指导家长抓住各种时机助力随读生识字。例如,学校教学家用电器名称的字词时为家长提供电器名称字卡,让家长将其贴在对应的电器上,孩子随时可以认读;教学食物名称相关的字时,编写“购物清单”,请家长指导孩子根据清单购买相应的食物。

结语

要提高随读生识字的“质”就要在教学的“效”中下功夫。结合智障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弹性选择识字教学内容,把握汉字音形义,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策略,并给予其丰富的识字、用字机会,便能切实提高随读生的识字质量,为其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琳,赵  斌.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适应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特殊教育,2012(7):33-35.

[2][5]马红英,徐银秀.培智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81.

[3]尤丽娜.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课程内容调整与实施的案例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

作者简介:王萍萍(1988— ),女,福建厦门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李玉影(1974— ),女,福建南安人,高级教师,本科,教研员,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智障学生教学技巧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