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探究
2020-12-23邓芬李永军
邓芬 李永军
摘 要:足球作为竞技性较强的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借助校园足球活动项目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对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将对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重要性及意义进行探究,并对当前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具体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做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工作,促进校园足球运动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43;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7-0004-02
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根据目前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及时反思与总结,并探究足球文化建设发展的更为优化的路径。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还应在开展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并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激发学生对足球文化的热爱,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推进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重要性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而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则是针对足球项目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其主要涉及足球运动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足球物质文化,又包括足球精神文化、足球制度文化等。在校园中开展足球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转变部分学生对足球运动项目的认知,使学生能够从小热爱足球运动,也使其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推进足球项目的顺利开展。教育者借助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能够改善以往部分学生轻视足球锻炼的情况,并能够借助合理、科学的建设方案来切实推进校园足球运动项目的顺利开展。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应当积极把握一切教育契机来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学会坚持,正确看待失败,并使学生能够在失败过程中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教育者在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当使学生在足球文化的感染下,认识到足球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所具备的集体精神,让学生在日常锻炼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团结协作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看待每一次体育训练与体育比赛,从而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由此可见,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二、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具体路径
1.弘扬传统足球精神,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氛围
在开展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更符合学校的足球文化建设方案。其中,最为重要且关键的是应当在建设过程中弘扬传统足球精神,使学生能够充分认同足球育人的理念。教育者应当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宣传足球运动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我国早期足球发展历史来思考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渗透传统足球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后期足球运动中提高对足球运动的认知。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者还应当积极组织开设校园足球课程,在体教结合的理念下有效贯彻足球精神,实现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平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强调足球育人的功能,并借助相关措施加以践行,在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立德树人”“强健体魄”“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借助一系列足球运动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在每一次足球训练中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和拼搏精神。
具体而言,在营造足球文化建设氛围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事迹来感染学生,使其也能够在足球训练中发扬足球精神,在激发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足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氛围过程中,不能仅将其看作简单开展足球活动即可,还应当在足球活动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理念和意识,让学生系统了解一定的足球战术知识,培育足球团队精神。因此,教育者可以借助主题会或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系统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与理解足球文化,合理参与到日常足球运动中,并借助丰富多彩的校际足球文化交流活动来提升学生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认识,使学生借助足球文化交流会和相关的比赛活动加深对学校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2.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活动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涉及面较广,教育者不仅应当关注校园足球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还应当借助极具本地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丰富建设活动。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足球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适时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板报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足球运动的特点与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特色的足球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认知。具体而言,教育者可以借助学校所开展的足球文化节或是足球文化周等活动,鼓励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喜爱程度;还可开展跨学科的交流活动,通过开展“一站到底——校园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足球实践活动中,并能够结合学校的建校理念以及学校特色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活动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注重校园足球文化培育和宣传的基础上,也可借助足球文化沙龙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与学习,生动、轻松化的知识竞赛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足球教育者应当积极把握契机开展训练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向学生征集校园足球赛主题以及赛事安排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赛前、赛中、赛后充分意识到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教师还可进一步借助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并加大足球运动员之间的凝聚力。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激发自身运动潜能,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活动中。
3.净化足球比赛环境,健全校园足球文化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活动,学校有关领导应当对校园足球引起重视,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净化足球比赛环境,并积极健全校园足球文化管理制度。具体而言,学校相关领导要明确责任分工,在开展足球运动过程中还应当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开展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学校领导应当完善学校足球队的建设,并借助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严管参赛队员的资格审查,完善各项足球赛赛事规章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校园联赛假球案等功利化足球现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来有效净化足球比赛环境,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足球运动潜能,让其在公平公正环境下体会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其次,学校领导还应当健全足球招生机制,使得足球特长生有更加广泛的升学渠道。最后,足球作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训练过程中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因此,学校管理层及教育者也应当切实落实学生的相关保险制度,充分保障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安全。
为健全校园足球文化管理制度,校园管理者还应当积极打造更为完善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来推进足球文化建设,使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并让学生在参与足球活动中深受鼓励。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组织者应当把握学生心理以及社会导向,积极开展趣味性、特色性强的足球活动,并借助更具特色的校园足球赛事品牌的打造形成相对完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使学校足球赛事能够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获得更大的社会关注度与认可。除此之外,学校足球赛事主办也应当意识到校园足球是极具开放性的,因此也应向校园足球赛事品牌方向发展,促进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与繁荣。
4.提供必要物质保障,夯实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基础
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即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注重校园足球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基础。一支优秀的足球教练员队伍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相关管理者应当注重专职足球教练员培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撑以及物质保障。学校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足球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待遇,增加各校教练员以及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另外,学校相关管理者也应当格外注重学校的足球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通过改善足球训练场地、优化足球训练设备来保障学生的每一次足球活动。只有夯实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基础,强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有效推进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学校一方应当积极做好足球场馆的建设和后期维护工作,以保障校园足球活动顺利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人力、物力是基础,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基本的训练、比赛场地和设施、师资培训和培养等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以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地的足球建设场所十分有限,并缺乏必要的运动基础设备,导致学生足球参与积极性大幅下降,不利于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因此,在校园足球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外部动力支持、内在动力保障的情况下一同提升学校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水平。
结语
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关教育者来将足球这项运动所涉及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融入具体建设过程中,使青少年群体能够在运动中对足球项目产生持久的热情。与此同时,教育者也应当采取更加合适的方式在比赛项目中扩大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广度,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中正确看待此运动。最终,在良好的青少年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培养更加全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大伟,曹连众.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本然要求、实然困境和应然举措[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1):118-124.
[2]李 静,雷罡瑜.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发展及对策研究[J].西部皮革,2019(22):106-107.
[3]卢 挺.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9(6):53-54.
[4]陆云明.对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35-236.
作者简介:邓 芬(197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