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坤大挪移”:让美术学习更灵动
——四年级综合课改之美术主题单元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0-12-22沈吟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20180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统整吉祥物美术

沈吟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201805)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等课程理念,我们应立足儿童需求,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重组,设计基于学生经验、学习兴趣,培养可持续发展学力的美术课程。本文以《走进民间彩塑,传承车城文化》为例,就如何契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原理、“六大解放”的主张,根据我校四、五年级技能集中强化项目要求,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主题单元课程所做的阐述。它结合本校“心中有他人,学习有毅力,实践有能力,创新有热情”的培养目标,落实建构我校“响应儿童需要,享受教育生活”的“大教育”,进行“乾坤大挪移”般的时序调整,长短结合,让美术学习更为灵动。

一、主题单元课程设计原则与思路

主题单元课程设计立足于美术课标与美术教材内容的统整;立足于学科内部、学科间的统整;立足于多方面资源的统整;立足于我校办学理念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的统整;立足于技能学习规律,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承”与教学内容形式“创新”的统整;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与合作探究等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培养,让学生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着重参与与活动内容有关联性的、美术技能有层递性的学习活动。

经过实践观察,我们发现,根据市课程计划,四、五年级美术课程设置为每周1 课时。短短的35分钟,教材内容中技能学习与知识学习等相互交叉,学生的技能学习是零散的、缺乏连续性的。尤其是那些水粉、国画等起始课的设置,还没熟习,就要留待“下回分解”。因此,学习时间仓促、相关学习知识易遗忘、课程内容编排呈散片状分布,以及课程时序安排不够合理等,成为美术教师共同的困惑。

《走进民间彩塑》这一美术主题单元课程就是根据项目学习理论与课程整合理论,尝试整合,将技能学习统筹在一个相对集中的阶段进行连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升实效。

说起“泥塑”,《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指出,“雕塑是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因此,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的泥塑,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造型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民族自信。然而,经过梳理后发现,一到五年级的教材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学生玩泥的兴致高,但由于每次只有1~2课,课程显得较分散。例如,我们使用的上教版四年级上册只有《我们的吉祥物》这一课,其余则要到下册及五年级了。对此,笔者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借鉴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让美术根据四年级“技能集中强化”项目要求,针对这一课进行重新安排调整,并联系实际加以整合,进行美术主题单元课程项目设计。笔者试图抓住“趣”字来设计模块的分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设法使美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活化。比如,重组后的主题单元中,《吉祥小泥玩》捏塑的是动物游戏棋,《捏捏小泥人》捏塑的是自己及身边人的组合群塑,而《我设计的吉祥物》则是为安亭汽车城捏塑设计吉祥物……对于这些“学以致用”的内容,学生兴趣也会相对浓一些。学生或摹或创,或分组探究或集体合作,亦是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开展“手脑并用”的自主学习。

二、主题单元课程的实施安排

1.时序调整,技能集中强化项目中的“长短”组合拳

课程涉及四年级7 个班级,6 门技艺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劳技等。对此,教导处统筹安排,大胆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将基础型课程3 门工具学科安排在上午,下午落实技艺类课程的整合实施。四年级7个班级首先进行变“短”为“长”的改革尝试,即在每周一、二、四、五下午共计8 课时中,7 个班级滚动轮换,各技艺类学科的项目教师轮流到不同班级走班,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某项技能的集中学习。具体以2015 学年第二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

2015 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综合课程改革实施课表

待7 个班级完成集中训练后,恢复原来的课表,进行补足、巩固、强化。而且我们还打破了原有的各班固定执教教师的形式,进行走班教学。其中,除我校任课教师外,还聘请专家、教研员、购买优秀课程的实施人员,如《艺术讲堂——清明上河图》这节美术欣赏课由区教研员戴春莉执教。

2.打破时序格局,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四年级技能集中强化项目除了前文所述的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在规定的时间内专攻某项技能的“单班”学习之外,还打破时序格局,实行我校技艺学科的“两课连上”“一周轮换”,不再是原来的短短35 分钟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及费茨和波斯纳的“定向(认知)”“模仿”“熟练”动作技能三阶段观点,揭示的是技能学习要领——练习是学生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为此,我们在变“短”为“长”的集中学习之后,则变“长”为“短”,即某项技能的“周周练”“课课练”。当然,这种练习不等同于机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是不断改进、逐步熟练完善的重复过程。

另外,我们还结合校本课程,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打破时序格局,小课中穿插大课,让课程生活化。例如,创意汽车城等以年级组为单位,在统一的时段,走出教室,走出校园,邀请专家、外聘教师等,利用我校的小剧场、圆梦广场,甚至是安亭汽车博览馆,集体上大课。

3.主题单元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法宝

(1)法宝一:基于课程统整

“课程统整”是指对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相近的课程及学习领域进行整合,通过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对比前后课程内容与课程时序安排,如四年级美术单元模块研究实施前后的内容如对比表所示:

《走近民间彩塑创意“车城文化”》项目学习模块研究实施前后内容对比表

我们发现这个分上、下单元的主题课程,借鉴了“六大解放”的主张,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嘴,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围绕“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展开。该课程是运用超轻土捏塑设计有主题的圆雕作品,属泥塑技能学习。由动物、人物,到卡通、建筑的捏塑,前两者是“摹”,是传统的;后两者是“创”,是现代的,是创新。这些作品也逐渐由“寸许”到“大型”;由个人作业,到小组合作,再到班级创作等,前者是《我设计的吉祥物》《中国味的花格窗》,《吉祥小泥玩》《寻找家乡的美》是小组合作,《捏捏小泥人》《家乡的黑瓦白墙——老街印象》则能组合成班级主题创作。

我们会发现该单元主题试图体现课程统整这一理念,如《我设计的吉祥物》《中国味的花格窗》《家乡的黑瓦白墙》这三课中都有“欣赏分析和归类比较”环节;如以“上海地铁吉祥物畅畅诞生记”引出不同类别的吉祥物赏析;家乡老街仿徽派的建筑赏析和窗棂文化赏析,都有“用手绘草图及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环节,即“车城吉祥物草图设计与立体捏塑”;“黑瓦白墙草图设计与大型模型捏塑”,既有观察,又有绘画、泥塑。这是美术学科内部的统整。

而《我设计的吉祥物》《寻找家乡的美》等课中,则利用“学习单”“探究表”,进行相关资料的上网收集和小组主题探究,并以小报、摄影、PPT 等为呈现形式,不仅运用到美术学科的本领,还涉及信息技术、语文写话;《家乡的黑瓦白墙》制作时的墙面测量与平面图绘制,则与数学相关。这则是学科间的统整。

(2)法宝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别”“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5 点,是2016 年尹少淳教授对美术学核心素养的描述。这也成为主题单元课程试图挖掘的点,如感悟民间彩塑“民间色”、赏析窗棂文化中的图案等渗透“美感”教育,《我设计的吉祥物》为安亭车城设计吉祥物,《家乡的黑瓦白墙》运用辅材包裹泥板塑形法表现老街印象,则渗透了“创意”“人文”的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审美情趣、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本单元的课程设计,就十分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上学期采用“课前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下学期《家乡的黑瓦白墙》等则利用“探究表”进行分组分工,带着预先设计的探究问题进行小组探究,课上与教师收集和提供的资料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责任感及合作、交往等方面能力。而关于“学创作”的《我设计的吉祥物》及《家乡的黑瓦白墙》则增加了手绘草图、平面图的环节,如《吉祥物》一课先让学生欣赏上海地铁吉祥物“畅畅”的形象,猜用途,细分析,然后以“畅畅诞生记——海选会”这样的漫画故事,向学生提出,设计捏塑前可画手绘草图,使捏塑更有的放矢。而且学习捏塑方法时,采用带着问题小组自学的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捏塑难点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用“制作技法微视频”“学生示范”“出主意解决问题”等来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绘制草图、小组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

“响应儿童需要,享受教育生活”,不亦乐乎。我们在合作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这样“乾坤大挪移”般的时序调整,开展“长短结合”的主题单元课程改革,虽然令实施的教师感到辛苦,但却颇受学生喜爱。师生都受益匪浅,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了,教师研读课标教材、课程设计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堂上完成的许多原生态作品略加改进后,就是参赛佳作。“美术主题单元课程”研究也多次在各级层面展示交流,颇受好评。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感到它向我们传递的是基于课标的课程统整。美术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性、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为统整而统整,而是要基于课标,从学情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立足学科与现有资源进行梳理,有效统整,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型”向“问题解决型”的转变。

猜你喜欢

统整吉祥物美术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谁会当选吉祥物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完形填空一则
创意美术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吉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