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阅读课堂,提高练笔实效

2020-12-22彭思敏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实验小学35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体习作文本

彭思敏(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实验小学 355400)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关键信息掌握,学生对其进行消化理解之后就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利用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现代语文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阅读为重点,教师教学重点放在讲读课文上,引导学生感悟思想内涵及概括语文知识和读写方法,忽略教材中的“课文”这一宝贵习作资源,写的训练越来越少。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统编教材双线组编单元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我们把握教学重点,选文也有利于学生习得规范化的语言。陶行知说:“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我们要活用课文资源,充分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兴趣和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的因素,设计多种形式的随堂练笔,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

一、立足文体特点,设置练笔目标

“文体有别,教法各异。”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设置练笔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内容选择、遣词造句等奥妙,进而迁移到练笔中。

例如,统编三上的《燕子》,如果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成学习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翔和休息,就将文学性散文与说明文混淆了。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轻巧灵活的动作、娴静优雅的休憩美。这些语言不仅是学生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凭借,更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如第一段写到羽毛、翅膀、尾巴构成了可爱活泼的小燕子。作者只用了“一身、一对、加上、凑成”4 个词语就把这4 句话巧妙地连起来,读起来简洁明快又富有节奏。教学时先熟读课文,再出示:

先让学生说这两组词语的不同,初步体会生动准确的词语。然后读一读B 组词语,想象画面。接着拓展积累词语,如出示孔雀、兔子、松鼠等图片,让学生练说“(扇子似的)的尾巴”,还可以由尾巴拓展到别的部位,如兔子红宝石似的眼睛,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说完词组后让学生模仿课文语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有的学生会将动物的每个部位的样子都说一遍,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讨论可以发现,作者选了燕子身上最有特点的部位来写,不是面面俱到。最后将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教学设计立足文体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文体有初步的感知,为习作成文奠定基础。

二、借助课文情境,营造练笔氛围

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已经了解课文情节,再借助课文情境来营造练笔氛围,学生就无须重起炉灶,另外寻找写话内容,不仅增加了表达的机会,还可以调动原来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避免了不知写什么的困难。

例如,统编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的小练笔训练。教学时,教师先紧扣“中华不振”这一核心线,通过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悟,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认识,明白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重点抓住课文15、16 段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大不相同、热闹非凡”等词体会作者用衬托手法写出租界与别处的不同。用对比的方式写出3 种人物对妇人的不同态度,适时补充“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鸦片战争等历史资料与图片,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之不振。让学生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产生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感情铺垫的基础上,抛出课后问题: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如今的祖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那么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继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理由(比如,建设美丽家乡,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等),并组织分组讨论,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理由。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采用衬托和对比的方法,将自己的理由表达得更加生动,最后,将自己的理由写下来。

三、紧扣语言特色,提供练笔参照

丰富扩大学生词汇量,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求。课文是学生习得语言的最好范本,可是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非常多,有的老师会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在教学时只归纳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学生明白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的语言特色,从作者的遣词造句的方法上寻找可学以致用的点。

例如,教学统编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接着,让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作者抓住“抽出”“融化”“汇成”等一系列动词描写春天,写出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几种景物是按一定顺序呈现的,先写树,再写冰雪解冻,最后写小鹿的活动。描写夏景时则抓住树木、晨雾、阳光、野花等景物,用修辞手法写出夏天之美,3 个叠词的运用恰到好处。秋景重点描写物产资源。冬景则是动静结合,生动地描述了几种动物的活动。课后练笔内容是写家乡的风景,教师要为学生设好台阶。课堂上先让学生模仿第一段,说说鲤鱼溪春天的美景及“人鱼同乐”的场景。或者模仿课文秋天的描写,说说家乡的秋景。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家乡的某个季节,如“春天的鲤鱼溪”“冬天的仙凤山”等,写一段话。通过借助文本资源进行仿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挖掘文本外延,拓展练笔空间

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情节有趣,充满想象空间,是很好的续写、仿写材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聚焦练笔空白,引导学生去填补,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课后练笔要求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那些极普通的事物:天空、大地、阳光、大树、花草等常见的普通事物。作者却将这么多司空见惯的景物写得那么奇妙。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普通、实则很美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与同伴交流,为小练笔积累更多的素材。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师要立足于阅读课堂教学,把握文体特点,以文本为范本,拓宽学生的练笔思路,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笔实践,提高课堂练笔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文体习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