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意—读—问—动”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2020-12-22郁储刚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314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化陶行知审题

郁储刚(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 31430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本文结合日常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谈谈如何依托“意—读—问—动”这一策略夯实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注、查、比、励”——提升审题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实践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实践的收获。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题效率,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解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形象师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及时批注”抓关键

有些数学题目文字繁多且复杂,容易打击学生审题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的字词句,将其缩减,进而领会内在意识。

2.“四查一算”重提醒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在计算教学中,我们编织了一套习惯词,取名曰“四查一算”,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四查一算

一查:检查题目信息是否读错、抄错。

二查:检查横式竖式结果是否统一。

三查:检查单位是否正确书写。

四查:检查答案是否完整书写。

一算:验算答案是否正确。

3.“类比强化”敲警钟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解题中,安排对比辨质练习,让学生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及作用。

4.“奖励巩固”激能力

坚持是养成审题意识的源泉。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持久的定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利用鼓励机制加以辅助。例如,设立审题奖励星反馈表,建立规则:

能够认真读题2 遍以上——★;

能够圈一圈、画一画——★;

能够将题目内化——★;

能够举一反三——★★。

二、“读、问、动”——强化审题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题策略,便是我们日常教学思考所在。为了让审题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更好地达到解题目的,我们尝试了“读—问—动”的思维框架。

1.读——录入题目表象

(1)通读

首先将题目完整地读一遍,不能漏掉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第一遍的通读至关重要。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小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题目,通过声波的方式传入大脑,同时确保不会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信息。

(2)复读

有了第一遍的通读之后,学生已经对题目有了大致的方向判断。在接下来的阶段,就是要捕捉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圈一圈、画一画。本环节我们引导学生用笔将单位“1”——科技书圈一圈,并且在此基础上能比较出故事书比科技书多,为最终的结果大致把握方向——结果肯定比200 小。

(3)研读

2.问——内化题目信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当学生站在读的肩膀上,接下来要进入的是内化信息的阶段。所谓内化信息,就是让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解读,重点解释关键词句。

(1)明问

在读的过程中不缺乏被动的追问,缺的是学生正在思考的东西,如“谁能来辨析一下他们两者的关系”,这就需要学生利用第一步读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性加工思考,从而产出所要的结果。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完善板书。

(2)互问

此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师问生答”“学生互问互答”“生问师答”的形式开展,在互动中明确题目的意思。也可用假设法帮助学生审题,通过启发与追问,学生审题的方向将更加清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3)补问

常态的解决问题都是告知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求问题。那么我们不妨故意缺一些条件或者问题,让学生补充。

例如,药液与水按1:200 配置成一种农药,现有药液1200 克,你能补问一个问题吗?此类题型,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他们给出的答案会丰富多彩。比方说:需要水多少克?能配置成多少克的药水?药水比药液多多少克?

此类题型属于缺乏信息,要求学生根据部分信息以及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补充相关条件。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的刺激,都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题目的有效审读,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极大的发散,值得尝试。

3.动——演绎数量关系

(1)折一折

在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某些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借助几何图形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去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将正方形对折2 次,每次是原图形的几分之几?对折3 次呢?4 次呢?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来折一折,实际体验一番。这种直观的审题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当然,几次对折之后,引导学生小结操作中发现的规律,从而得出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2)画一画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加之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形象的图形比单纯的文字信息更清晰明了,从而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例如:甲、乙两个仓库原来的粉笔盒数是5:6,现从甲仓库拿走12 盒给乙仓库,现在的粉笔盒数比是7:12,甲仓库原来有多少盒粉笔?

(3)演一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认字量的局限,对于“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分别”“来回”等词理解困难。对此,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上讲台模演一番,生活化的演示可以促进学生对意思的深刻理解,而且对两种不同的情况更能辨析清楚。

(4)列一列

一些信息很多、很乱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将其梳理出来。

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推理:小张、小林、小王称体重,一人重20 千克,一人重24 千克,还有一人重26 千克。小王说:“我不是最重的,也不是最轻的。”小林说:“我不是最轻的。”他们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这样的示意图: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数学知识成功运用表象化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有效审题的意识,掌握良好的审题策略,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形成。

猜你喜欢

内化陶行知审题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三招”学会审题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