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三个对话”,奠定《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

2020-12-22朱正平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垃圾教学活动

朱正平

(泰兴市张桥小学,江苏泰兴 225451)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道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参悟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任课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三个对话”,为优化《道德与法治》设计,达到教育目的奠定基础。

1 与教本对话,把握时代脉搏

《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了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教材每一课的编写意图,体现了课程标准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备课时要认真反复研读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本册本课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把握教育的度,从而准确把握教材教育目标。在教四年级上册课文《变废为宝有妙招》时,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认识到本课的教育目标是①要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②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③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②读懂教材活动内容提示

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包括“活动园”、“交流园”、“小贴士”、“知识窗”、“相关知识链接”、“阅读角”、“故事屋”、“美文欣赏”。教师需要读懂教材中活动图示的提示,理解教材所预设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思考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③关注教材的留白处

教材中还留有大量空白处给学生思考。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教材的省略处引导学生结合活动的发散思考,如何在教材的填空处引导学生思考填空,如何结合活动,引导学生回答主持人的提问,从而达到活动效果。

教师与教材的深度对话,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

2 与学生对话,倾听花开的声音

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下功夫了解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了解学生生活,教育目标明细化

教师与教材对话后,明确了教材的教育目标后,还要结合本班学生生活实际,将教育目标精细化,这是因为教材是共性的内容,而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拿《暴增的垃圾》这一课来讲,城市与农村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农村垃圾来源一是来自生活,二是来自农业生产产生的垃圾。因此我们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本课的教育目标是①了解农村社区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②认识农村常见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循环利用的意义③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2 了解学生生活,选定适合的实践活动

在《暴增的垃圾》一课中,课文中出现的垃圾暴增的图片,在农村地区并不多见。农村常见的场景是①村民把生活垃圾向小河里排放②秸秆乱堆乱放及焚烧。因此我们这一课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布置学生采访调查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农业生产中秸秆垃圾的处理方式。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案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3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这都是我们课前必须了解的。中年级的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有游戏表演活动,讨论交流活动,情景模拟活动等。我们只有采用他们喜欢的实践活动方式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与学生对话,蹲下身子,耐心细致地倾听花开的声音。这也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3 与自己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

我们研读了教材,了解了学生以后,要想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还必须与自己对话,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找到最佳的支点。具体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与学生分享,在课堂对话中,谈谈自己的体会,才不会成为教育教学中的旁观者。在四年级上册《健康看电视》一课中,反思一下我的成人的生活,也有过度看电视造成对身体、心理的影响。我们也应该合理调整自己看电视的习惯。把自己看电视的情况与学生交流,可以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②叩问自己,需要补充什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原有的知识储备有一个提高的过程。我们的教育手段也有一个需要完善的过程,如《网络新世界》,对于网络,我们自身了解多少,网络规则,我们又知之多少?这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至于教学手段的更新,像课件制作、小微课的开发利用,更需要我们重新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③琢磨自己,打造教学风格

我们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参考名家的方案,打开电脑,搜索一下,各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多如天上的繁星。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方案。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因此我们要琢磨自己,自己的特点是什么?是性格外向,能歌善舞,还是性格内向,拘谨严肃?自己是电脑高手,还是语言风趣幽默?琢磨自己,根据自己的特长,吸取名家的精华,来设计组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发挥的,才能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因此,与自己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总之,我们注重“三个对话”,才能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垃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倒垃圾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