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及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2020-12-22裴丽莲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文明传统

裴丽莲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历史发展阶段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进而产生了中西方人对于茶文化的不同理解。因此,无论从在茶文化的内涵和在茶文化传播行为上的实践来看,其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为当前英语交际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了一种理解不同文化领域交际的全新视角,有助于理解英语教学的"文化比较"和"文化比对"。总的来说,其实英语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它只是一种作为人们交往的语言载体。这种交际语言背后的所隐藏的茶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际中的符号等才是英语跨文化领域交际的真谛。

1 我国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及未来发展

我国是当今世界饮茶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家,也是无可置疑的重要发源地,更是根据历史所记载中的那样是当今世界上饮茶生活记录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现在随着艺术时代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不断发展。在新的艺术时期,无论在艺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已经融入了新艺术时期的新艺术元素和文化特征,茶文化必将变得更加有韵味、内容更加充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同时也更加深远。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的去追寻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根源,我们必须要提及的一位就是唐代的著名茶叶学者陆羽。他的著作《茶经》中这样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他个人认为中国茶叶的文化起源也就应当一定要从神农氏开始,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至少表明了在中国的古代,茶已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治病的药物。

2 西方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及文化发展

17世纪中期,我国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茶文化也传入许多西方国家。首先传播到了英国后而又逐渐传播到美国,将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带出国门,传播到整个世界同时也吸取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在当时,没有用多长时间茶就成为跟咖啡以及可可饮料等成为“三大饮料”很受欢迎的饮品。我们现在学习到的英文“Tea”是从闽南语发展而来的。相传当时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进行贸易的外国商人,在福建购买了大批茶叶带回国,听到当地人把茶叶叫做“te”。后来随着英语这门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把字母e和a不再看作是双元音最终形成了“Tea”。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最后把茶开发成为一种品种多、类型全且得到世界性媒体公认的健康饮料。这与中国古代隋唐时期茶文化的迅速盛行和近代大英帝国欧洲殖民地的不断扩张和宣传饮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密切联系。

3 中西方式饮茶文化的基本内涵

茶文化作为中国从古至今传统饮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之中。上至古代宫廷皇室贵族,下至都市普通百姓。在他们各自的日常生活中,茶已经逐渐成为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不同的饮茶人群却有着不同的传统饮茶方式,这也恰恰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所希望给予的饮茶的社会文化价值内涵必然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这么说茶文化是足以跨越多个阶层的。也充分的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以及文化发展方向。我们以中国唐朝为例,许多佛教僧侣把传统茶道与藏传佛教的文化思想精神结合在一起来,茶文化被人们赋予了浓郁的佛教文化历史色彩。不同的历史时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是不相同的。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也需要受到传统道家和现代儒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它以现代佛家哲学思想为文化本性,清静、平和、无私、超脱。以儒家思想核心,体现出仁义、诚信、中庸与和谐。以道家思想为精髓,不拘泥外在思维形式,悠然自得。因此,中国奉行的是和谐、中庸。即谦让有礼,恭敬沟通。其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就是品茶,也有称作吃茶或饮茶。所变现出来的文化底蕴持久且不会轻易改变。这就是经典之处。然而,在长期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这种日常饮食文化行为不断地发展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精神情感和各个民族的社会心理,也就不断发展成为了各种精神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载体。如人的审美价值情感、伦理道德观念、精神生活享受的价值取向等。因此,人们也才能更好地准确把握中国这个茶文化的重大意蕴。

西方传统茶文化的主要者和践行者仍然是许多欧美国家,尤其多的是英国和美国。但在欧美国家茶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古代已经大相径庭。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大所直接造成的。从喜好上来讲,中国人更喜欢绿茶,而西方人偏爱红茶。中国人比较喜欢是原汁原味的浓郁茶香,而一些西方人则比较喜欢在每次喝茶时总是同时加入少量牛奶或者砂糖。中国人尤其追求的自然是质朴、纯正的中国茶香,然而一些西方人则尤其追求的却更是一种享受、放松的饮茶时刻。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理念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不断产生巨大变化的。从广义上来说:茶文化也就是茶的各种物质文化生产、流通文化活动和指导人们各种传统饮茶生活方式的一种精神文化内涵。中西方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必然是不断互相碰撞、融合的,没有绝对的中国茶文化,也没有绝对的西方茶文化,二者必然是互相产生影响,共同生存发展的。

4 中西方茶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

首先,从文化定位以及历史发展来看:西方世界主要是属于“海洋蓝色文化”。其基本特点是社会开放性、冒险性强以及运输贸易加工产业发达、人的社会主观性强和观念强烈等。严格意义来讲,茶文化是古代我国“农耕文明”或者说“大陆文明”的文化产物。具体来说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主要方面:

4.1 文明文化形态:农耕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文化差异性分析

我国茶文化是从神农尝百草时期开始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据记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考古发现的历史遗迹是在巴蜀地区。进而得知至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武王伐纣鼎盛时期方才开始。在那时就已经出现大规模种植茶叶的现象。因此,种植技术不断普及并且与文明更加融合。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总体而言,这种农耕文明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明显的注重传统价值的综合传承性、高度依赖农耕土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属性、人的自然性格则更倾向于内敛和保守及温和等特点。

其次,我们回过头来看使用英语的发达国家,他们都是以“海洋文明”为主要,大多都是结合这种文明借助于逐渐发达的海洋经济贸易行业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下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偏重于商业方向,对外开放性也日益增强,个性与冒险主义会比较突出,文化价值观和理论的丰富性上也会有所不同。

4.2 核心思想价值意识形态:公民集体主义政治伦理观念导向与公民个人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念导向

我国古代茶文化可以说是主要深深扎根于传统封闭保守的农耕文明之中。所谓农耕文明在政治上,容易地方割据主要是因为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作用:在早期,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最先进的文明。在后期,农耕文明,受封建思想束缚,闭关自守,越来越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存在的社会伦理传统教育之下呈现出具有约束化的行为特点,奉行集体主义。而在西方茶文化的背后或者说是任何事情的后面它们对于社会伦理方面始终把“个人主义”以及后来逐渐发展而来的“自由主义”当做首要。这种社会价值并不是基于一种价值集体性的认知,而是基于个人来说。这种价值集体认知旨在开展一种社会交往,将每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准确视为最高的一种社会生活信条。但是对于整个现代英语的茶文化体系来讲,由于现代茶文化最早是作为一种用于海运和贸易的重要商品来被人们认识的。因此,英语的茶文化体系中的现代茶文化更多的来说是一个带有一种工具理性体系。[1]

5 中西方的茶文化不同意识视角下:对学生英语跨地域文化差异意识能力培养的双重必要性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从茶文化方面的差异反映出来的是更为深刻的问题。其实是两种传统文明知识类型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巨大差异。因此,基于这种地域文化差异,必须不断加强其对学生英语跨地域文化差异意识的双重培养。这一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因素考量:

5.1 全人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很多英语语言学习者来讲用“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意识,来不断学习和理解接触属于英语这个世界文化中的一些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有助于他们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识培养体系和一种文化精神价值,对属于英语的这种文化精神魅力才能进行充分挖掘。同时,由于中西方不同文化由于价值观和理念先天性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必定要以“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为前提,实现平等的双向交际。因此,从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传统而丰厚的底蕴出发去研习英语。

5.2 互文性也是教育语言发展的必然环境要求

众所周知,英语这种语言只是一种具有交际性的语言,它一个用于交往的工具。比这种语言工具更深层次的莫过于“背景文化知识”。现代化的互文性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观点认为,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基于一种具有比较性的知识视野和一种视角进行开展,向全体学生及时补充其除课堂基础知识之外的认知信息,这些知识信息主要属于学生课本基础知识的补充,是形成英语语言文化的最具有活力的一种相观关照。即英语文化的形成基因。至此,英语茶文化就是一直充当着这样一种"生活观照"的传统文化。[2]

5.3 生活化教育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能力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学生若能学得一种外语能力,就能帮他打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学习之门,最后达成多元学习与价值的目标。同时它也属于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了解不同国家生活的特点的新形式。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亦是如此,因为英语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英语教育、应试英语教育的传统英语教学教育模式来讲,实际上知识生活化的英语教育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他们还可以为英语学习者自身提供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实际学习英语情境。提高广大学生的实际学习英语兴趣和激发学习工作动力,提高英语应用者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生活化应用能力。[3]

6 英语教学中基于中西方地区茶文化不同对跨地域文化综合意识交际培养路径分析

6.1 开设中西方的茶文化差异跨地域文化意识交际课程选修课

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译除了通过应试文化教育实践验收之外,还有大学生活化教育实践活动验收这种重要途径。相比较于传统应试英语教育来讲,从更加生活化的“中西茶文化”英语选修课程的角度来开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拓展英语学习者的国际社会应用语言以及应用表达能力。对此我们强烈建议在正规的课堂英语教育之外,要在有关茶叶的文化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包括比如说论茶英语角、茶社区、茶馆、茶文化主题论坛等)的教育基础上更多开展英语选修课程以让中国学生可以借助于有关茶文化的国际对话活动开展文化交流,以及加强跨界茶文化沟通意识的综合培养。[4]

6.2 开展中西方结合的茶文化教学体验与文化交流的教学策略

茶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之所以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能够真实内嵌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小世界中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其得以长久传承和发展延续的重要根源。这一点在中西方都已经是一个共识。对此,我们提出建议,基于一种“体验式教育”的教学视角,可以结合进行英语体验化教育的新策略。比如在每个课堂引入中西方传统茶道艺术对比案例分析、中西方传统茶艺融合表演等比赛,使之在各种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呈现。让参与的中国学生能够使用各种英语对话进行语言沟通,体验中西方同一语言下文学内涵和文化的差异性。

6.3 课堂教学中具有背景性知识的植入策略

培养学生对于现代英语课堂学习过程兴趣的植入过程,也是培养教师集体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互相作用的必然产物。现代的各种互文性教育理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体现于“背景性知识”的广泛应用。为了能够使在校学生尽快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中西跨国茶文化沟通意识,建议学校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围绕着中西方茶文化的一些内在差异(比如中西茶文化颜色、相关词汇的体现、茶文化行为的体现差异、茶文化内在价值的体现差异等)等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感性补充和理性观照。增加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兴趣。并且可以鼓励他们把自己学到的中西茶文化相关知识上的差异充分应用于他们社交中的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世界中去。

猜你喜欢

茶文化文明传统
请文明演绎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漫说文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