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2020-12-22

大医生 2020年16期
关键词:臂丛进针B型

杨 勇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50)

上肢手术部位主要包括手部、腕部、肘部、上臂、肩部等,包括数百种手术术式,对于麻醉效果要求各不相同[1]。尤其在前臂、上臂等手术过程中,主要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确保手术患肢能够在手术中处于最佳状态,配合开展上肢手术。传统上肢手术中主要采用传统穿刺定位方法,根据解剖学标志确定神经位置,麻醉阻滞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2]。B型超声定位方式利用影像学精准定位神经位置,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也更好[3]。本研究选取9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58±1.98) 岁;手术部位:前臂手术15例,上臂手术30例;麻醉分级(ASA):Ⅰ级40例,Ⅱ级5例;体质量44~82 kg,平均 体 质量(59.69±1.69)kg。研 究组男性27 例,女性1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91±1.84) 岁;手术部位:前臂手术16例,上臂手术29例;麻醉分级(ASA):Ⅰ级39例,Ⅱ级6例;体质量45~82 kg,平均体质量(59.71±1.7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调查全部知情。

纳入标准:①具备上肢手术的手术指征;②无麻醉禁 忌。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患精神疾病者;③认知、行为障碍者;④皮肤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穿刺定位方法,研究组接受B型超声定位方法。

设备信息:①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西门子S2000;②8~10 MHz高频线型超声探头。药物信息:①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93,规格:20 mL∶150 mg),浓度0.375%;②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93,规格:5 mL∶0.1 g),浓度1.5%。

传统穿刺定位方法:①去枕;②平卧位;③头偏向健侧,角度为30°;④患肢贴近患者身体,标记麻醉路径;⑤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5%)+罗哌卡因注射液(0.25%)混合1 mg/kg注射;⑥从肌间沟径路开始进行麻醉。

B型超声定位:肌间沟径路麻醉:①在超声引导下开始麻醉手术,将无菌套包裹在探头上,并为患者涂抹耦合剂;②根据超声显示情况确定患者上肢结构,确定臂丛神经位置;③从肌间沟径路开始进行麻醉;④由外侧进针,控制好麻醉剂量,罗哌卡因浓度控制在0.30%~0.55%。

锁骨径路麻醉:①使用超声扫查锁骨及其周边组织;②将探头置于锁骨上颈部静脉(3 cm处)上,利用臂丛神经影像学特征判断位置;③由外侧开始锁骨上路进针,从臂神经鞘内完成麻醉药物注射;④锁骨下路进针由头侧开始;⑤使用超声探头扫描喙突内侧与锁骨下,深度约为5 cm则是臂丛神经内/外/后束;⑥采用平面外技术进针,进针方向为“外→内”;⑦进针后回抽无血,则可以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5%)+罗哌卡因注射液(0.25%)混合1 mg/kg注射其中,并视情况追加麻药。若存在神经阻滞情况可将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20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5 mL+0.9%的氯化钠 5 mL进行混合,最终混合剂量为30 mL。

两组患者接受麻醉后,麻醉医师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疼痛感,及时调整麻醉注射方案,保障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指标:①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②麻醉操作完成时间;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由此次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研究人员负责记录麻醉效果数据。

麻醉安全性指标:统计以下不良反应发生率:①恶心呕吐;②呼吸抑制;③头痛头晕;④心率减慢。由此次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研究人员负责记录麻醉后24 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麻醉阻滞情况:①尺神经阻滞率;②正中神经阻滞率;③桡神经阻滞率。由此次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研究人员负责记录神经麻醉后麻醉神经阻滞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组别 n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对照组 45 5.61±1.64 5.94±1.22 3.81±1.06研究组 45 8.62±1.55 8.95±1.65 5.94±1.09 t 8.947 9.839 9.397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麻醉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例(13.33%),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安全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情况比较

对照组尺神经完全阻滞11例(73.33%),研究组尺神经完全阻滞15例(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是指臂丛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方法,主要被应用于上肢手术中。在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进针位置直接影响进针效果[4]。传统穿刺进针方式,主要根据生理解剖结构进针,麻醉效果受到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麻醉经验等因素影响,麻醉效果并不稳定,穿刺进针难度高[5-6]。在B型超声引导下开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利用超声无创显像能力,清晰展示臂丛神经位置以及周边组织分布情况,麻醉医生利用B超显像结果进行麻醉,进针位置可以更加准确,有利于把握麻醉药在臂丛神经的扩散效果,甚至可以对麻醉药效发挥进行精准追踪,规避上肢其他重要的血管、神经等,极大地降低麻醉风险性,麻醉效果也更好,麻醉医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麻醉方案,确保麻醉过程更加精准、可靠,减少传统盲探进针麻醉风险,更好地规避神经损伤、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缓解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痛头晕、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症状[7-8]。

此次研究选择9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研究,分别行B型超声定位麻醉方案与传统盲探穿刺定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接受B型超声定位麻醉方案后,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效果更佳,虽然在麻醉操作完成时间上要高于对照组,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更长,尤其在尺神经阻滞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患者在术后24 h内由麻醉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更低,B型超声定位下的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更安全说明了B型超声定位在上肢手术麻醉中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B型超声定位方案在上肢手术中虽然定位时间较长,但安全性更高,臂丛神经阻滞情况较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进针B型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验 血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