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 在手深度烧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0刘玉芳
李 娟,刘玉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30)
在当前医院临床患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手部烧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对其手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当前医院针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方法以恢复创面为主,对治疗后手部瘢痕以及功能恢复关注较低,易导致完成治疗后出现手部变形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手深度烧伤患者接受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其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并治疗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需求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62±4.36)岁;观察组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8.71±3.4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满足本研究需求。同时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该研究中。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遵循医嘱为患者进行手部清创包扎,并相应指导患者定期到院换药,并提供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2.1 手术治疗护理
患者入院并进行诊断后,针对手部深度烧伤较为严重患者,采取创面削痂植皮手术治疗。在患者完成植皮后妥善包扎患者手部,可使用海绵垫于手掌腕部,促使手掌抬高45°,避免包扎脱落。完成包扎后需要对患者手指供血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其供血循环正常,并避免在手术侧进行输液、血压测量等,降低植皮后皮下血肿出现,导致植皮失败。
1.2.2 康复护理
针对该类患者开展术后康复护理工作,需要从手掌体位摆放、患肢活动以及心理活动开展。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完成植皮术后1d,依据其烧伤位置进行相应调整,手背烧伤患者以掌屈位为主,手掌烧伤以背屈为主,全手烧伤以腕关节背屈为主。同时各指蹼之间需要用纱布隔开,避免粘连。其次在患者完成治疗后7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关节主、被动活动,同时依据患者瘢痕位置,相应进行按摩,30min/次,2次/d,注意避开瘢痕位置。其中重点在于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正确开展功能恢复,以患者手部恢复效果为基准,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手指伸缩活动,其中需要依据手指关节活动最大程度,相应调整恢复训练强度。最后护理人员可遵循医嘱,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具体而言,需要在患者恢复较为良好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抓、捏活动;手掌弯曲、伸展活动,同时需要注意活动强度,避免造成瘢痕出血等不良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3个月后,手部瘢痕指数(SI)以及平均手术指关节总活动度(TAM)。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SI(12.36±5.78),TAM(126.31±31.09)°;观察组SI(6.79±3.28),TAM(211.12±23.78)。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SIt=5.937,P=0.001;TAMt=15.321,P=0.001),且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
3 结 论
手深度烧伤患者通常需要依据其手部创伤严重程度,相应采用手术等治疗方法,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患者手部功能以及表皮组织改善效果。但是在该类患者实际治疗过程中,依据其实际治疗情况,相应可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提高手部指关节功能恢复。
常规护理重心在于依据其手部深度烧伤严重程度,相应进行包扎等一系列基础性治疗护理,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是该类护理治疗方法效果有限,无法确保其手部功能恢复,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不良影响。
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是指患者入院后依据其创伤严重性,相应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在这一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促进手部功能恢复,降低瘢痕指数[1-2]。
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治疗的观察组SI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TAM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
综上所述,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接受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最大限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确保手部功能恢复,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